APP下载

网络工程专业网络信息安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17-06-15田成

学周刊 2017年19期
关键词:网络信息安全教学改革

田成

摘 要:网络工程专业呈现明朗的态势,同时也遇到一系列难题和阻碍。譬如:本专业和计算机技术、信息安全以及软件工程等信息类专业尚未作出科学地划分,未体现其自身的专业特色。所以,需将专业方向以及课程体系作为着眼点,利用好中职院校的独特优势,构建健全的专业课程体系,补全相关内容。唯有如此,中职才能输送更多优秀的网络工程人才。

关键词:网络工程专业;网络信息;安全;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9-002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9.011

现阶段,很多职业学校纷纷设立了信息安全相关课程。对网络工程专业的主修学生来说,该门课程属于基础课程,同时也是本专业的必修课。网络信息安全课有较强的理论性、操作性。信息技术变更后,教学内容相应地也会发生改变,这对教学无疑会造成严重的困扰。为能够使课堂教学贴合于网络工程专业的性质,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姿态,我们结合教学的基本现况,归纳经验和实施创新,以符合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中职网络工程专业网络信息安全教学的必要性

从广义上理解,网络安全已上升为全球均需面临和应对的问题。基于局域的视角,任何有计算机出现的地方,均可能出现网络安全隐患。我们常说的网络安全问题,更多指的是信息安全。也就是说:计算机软件、硬件在遭受损坏的状态下,其数据信息极易被不法分子篡改、盗取甚至是泄漏。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计算机网络安全作出了下列界定: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以及相关措施对计算机系统内部的硬、软件以及数据资源提供有效保护,避免其受到篡改或是外泄。其目的:保障计算机系统的良性运行,发挥网络的功能和价值。计算机各类安全问题的出现,警示我们需对网络安全引起关注。各级院校需着重培养知识,提升学生的能力。换言之,中职学校需将人才培养和社会的发展需求进行结合,增强学生个人的素养,使其在就业市场中具备合格的竞争力。故此,计算机安全课必定要和中职院校结合。

二、中职网络工程专业网络信息安全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困惑

网络信息安全课,重点是对计算机网络的整体框架、理论和信息安全相关知识进行介绍,分析其有效的管理、优化以及维护措施。相关模块:网络安全概述、漏洞攻击、病毒防御、网络威胁、扫描以及監听,数据加密以及防火墙等。根据中职学生的能力水平和接受程度,网络安全课相对还是有较大的难度。这是因为中职学生本身没什么固定的文化基础,逻辑和理解能力偏低,没有掌握牢固的理论知识。对很多学生而言,理论如同天书。有部分英文版本的计算机软件,更是让他们步履维艰。为此,中职教师很难对本课程进行全面开展。若教师发现不了学生的兴趣点,找不到实践项目,很难让学生有动手的机会和体验。久而久之,学生可能不再对课程有很高的兴致,教学自然也谈不上成功。

三、网络工程专业网络信息安全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提升信息安全意识,懂得网络安全的维护意义

中职院校的学生,通常对新奇事物比较好奇、兴趣浓郁。有些学生早已听闻黑客技术,内心非常渴望对黑客攻击技术有更多、更全的了解。Internet环境下,出现了不少黑客攻击软件。简单地下载,安装到电脑上,便能够对其他电脑进行攻击。譬如说:扫描漏洞以及网络监听,有它的防御价值,但同时也可能滋生危险。利用该类工具,网管人员能够对网络实际的运行状态和安全漏洞进行鉴别和分析,采取有效的防范对策。但不少有心之人或是黑客可能会利用该类工具,对别人的计算机进行监听或者是入侵,形成网络攻击。所以,在对信息安全课程进行讲授时,教师需引导学生对网络攻击背后的风险和危害有认知,并自觉地维护和保障信息网络安全,鼓励学生勇作信息安全的保护卫士,并非网络黑客或安全文盲,这是本课程最终的教学目标。

(二)理论结合实际,尽快掌握所学知识

实践,可以对既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进行检验,同时也是提升技能、掌握技巧的有效举措。教学活动的开展,必定离不开实践。教师需结合真实的生活情景和学生的心理变化,提出和心理姿态较为合适的实训模式。

本课程,将密码技术作为要点,同时也是学习的难点。为确保学生可以对密码学相关理论有更多的了解,教学可选择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法。介绍密码学的定义、术语;分析对称、非对称密码之间的差异和不同;介绍DES、RSA等多种常见的算法和计算原理,让学生对密码学有更多的认知;学习加密算法的基本原理、思路和场所,深化认知加密算法;分析密码学应用相关的知识,如密钥管理、数字证书、消息认证或者其他证书服务,懂得基本原理、操作方法,以便对密码学的定义、应用有更多的感悟。

(三)加大投入、完善网络信息安全专业实验设施

实验平台的构建,需以网络技术为支撑,同时要对基本原理、程序设计、实践以及安全技术等相关课程进行有效地集成。通过群组交互的实验方法,建立起共享网络墙。由此,网络实验也可以从之前的单设备组网全面地延伸和拓展,让学生对路由协议有更好的了解,提升网络的运行效率。利用该种实验平台,服务器可以实现分享和共用。不同群组可以设计网络攻防或者是信息战等不同的实战情境。结合现场信息,提出科学的技术方案。若网络发生变动和更改,同样需迅速地作出反应和有效调整,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

信息时代,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和互联网相关。网络在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加速了网络计算的快步运行。作为人才的重要培养场地,中职院校必定要响应社会提出的各项需求,对专业和相关课程作出调整和变动,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作出自身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徐明,曹介南,等.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 徐明,曹介南.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0).

[3] 朱薇,陈蕾,陈燕俐.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网络信息安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 2011(27):178-179.

[4] 苏庭波.网络工程专业网络信息安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3):1478-1480.

猜你喜欢

网络信息安全教学改革
透视网络信息对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隐性攻击分析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