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分析课堂教学的质量
2017-06-15丁玉和朱礼荣
丁玉和+朱礼荣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是师生相互联系的双边活动,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就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课堂教学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劳动,是一门精巧的综合性艺术。课堂教学的质量取决于能否处理以下四种关系:即教学内容上重点与一般的关系、教学程序上讲与练的关系、教学对象上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教学要求上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所以,在分析课堂教学质量的时候,通常可以从这四个方面入手。
一、看是否突出了教学重点,秩序渐进,步步深入
知识的传授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任何一堂课的基础知识都可能涉及到几个方面,但是总有一两个方面的内容是起支配作用的。课堂教学的具体形式也可以是多样化的,但要立足于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学内容上确定重点,就是为了明确主攻方向,保证达到主要的教学目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认真考虑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做到重点突出,有主有次,循序渐进,步步深入。
教学重点指的是反映基本要求以及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起支配作用的那些内容,一般地说,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当在内容的安排上确立重点,在教学时间上保证重点,在教师的讲解中紧扣重点,在学生的练习中围绕重点。
二、看教师讲解是否精要,善于启发
課堂教学是师生双方密切配合、相互促进的双边活动,对于获取知识来说,学生是主体,起决定作用的是他们的内因。但是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所以对于知识的传授来说,教师处于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任何成功的课堂教学,无一不是正确处理了教与学的关系,既充分发挥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是教和学相互配合、融为一体的结果。
如果颠倒了学习过程中的内因和外因,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会把鸦雀无声、死气沉沉、教师的讲深讲透和学生的机械重复当作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标志,这势必会导致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如果颠倒了知识传授过程中的主次关系,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会误认为教师讲得越少越好,学生练得越多越好,把教具多、花样多、题目多当作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标志,这势必导致教学的杂乱无章和漫无头绪,要么运用题海战术加重学生的负担,要么造成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益的局面。以上两种片面性,都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阻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三、看是否调动了全体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都必须通过学生的内因而起作用,离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谈不上教学质量的。
班集体授课制的特点,就是在统一教材、统一时间的情况下,使数十个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都不可能绝对一致的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而能达到规定的基本要求。虽然学生掉队的原因十分复杂,但是后进的学生除了智力上的不足以外,大部分都是接受能力较差,或者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方法不得当或教师的教法不适合而造成的。因此,能不能充分调动并爱护和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在课堂上解决问题或基本上解决问题,这是衡量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而争取在课堂上解决问题或基本上解决问题,也是教学工作中能否贯彻面向全体学生的关键。
四、看学生是否既掌握了知识又增长了能力
课堂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主要是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知识与能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知识的掌握是形成能力的基础和前提,而能力的形成则是继续获得知识的基础,能力的强弱又是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程序的反映。但是知识与能力并不能划等号,不难发现,许多被动地接受知识、机械地记忆知识的学生,他们的基本能力往往都是比较差的。例如,有的学校,在小学一二年级时学生的卷面分数十分可观,但进入三年级后成绩普遍下降。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基本能力并没有随着知识的增多也得到相应的增长,就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
培养学生的能力,必须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一方面教师要注意到学生年龄的特点,并充分发挥学生直观思维的作用,发展学生的具体思维;另一方面教师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理论的抽象和概括,逐渐养成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具体实践的习惯。成功的课堂教学,必然是实现了由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再由理论到实践的再次飞跃的过程。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虽教无定法却也是有法可循的,如能灵活地运用以上四点,那么堂课教学就应该是成功的、高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