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胶片摄影现状之思考

2017-06-15王培蓓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胶片数码摄影

王培蓓

传统胶片摄影现状之思考

王培蓓

在21世纪的今天,科技飞速发展。基于数码时代的大背景,传统摄影在现代摄影教育中的比重日益降低,传统摄影是否应该被取代?如果不被取代,那么它在现代摄影教育中的意义就很值得讨论。本文中笔者通过对于美国摄影艺术市场及现代摄影教育现状的分析,提供几点自己的思考。

摄影;胶片;传统摄影;黑白摄影;摄影教育

从法国人约瑟夫·尼埃普斯成功拍摄下第一张永久性的照片到今天,摄影走过了近200年的光阴,尽管摄影的历史相对其它艺术而言非常短暂。基于感光材料的变革,高科技产物CCD的诞生,以柯达公司生产出第一台运用CCD的数码相机为界,摄影被划分为传统摄影和数码摄影两个阶段。传统摄影是以卤化银化合物为感光材料涂布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经过曝光、冲洗、显影等一系列化学变化形成可视影像的过程,当然还包括摄影术出现早期的各种技术手法。在数码摄影出现之前,仅有“摄影”这一泛泛的概念。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摄影”概念的外延得到了扩展,摄影这门学科的门槛反而走低,每个拥有数码相机或手机的人都可以简单地获得一张照片。这些JPE格式的数码照片与胶片时代的相纸成像可以相提并论吗?每一张数码摄影作品都有意义吗?

1.传统摄影与数码时代并存

摄影的出现,使绘画惊慌了一段时间。很多人认为以模仿自然之长的写实绘画消亡了,于是,现代意识崛起,与摄影拉开了距离。而摄影反思自己生存优势的时候,发现可以模仿绘画性以博得观众的赏识,于是又走向“画意派”。可见摄影之出现,不但没有让绘画消失,还促进了绘画的转型、使其寻找属于自己的语言形式。同理,数码摄影出现初期,很多传统摄影人质疑它的表现力,然而随着数码摄影技术的日新月异,该技术对摄影媒介制造和传播影像的方式带来了深刻变化。艺术家和普通民众均能借助这种变化所产生的便利,来创作或拍摄影像,并能通过脸书、推特和微信等社交网站实时将影像传到世界任何地方。传统摄影被日益边缘化。然而基于传统摄影具有的独特表现形式及魅力,无论从国际艺术舞台还是世界范围的高校摄影教学看,传统摄影仍然是不可替代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迅速成长为世界文化的中心,而尤以助长现代思潮为世界瞩目。摄影之父阿尔弗雷德·斯蒂格里茨——纯粹主义摄影的倡导者和写实摄影的先驱,创立了摄影分离派,创办了《摄影作品》杂志,并先后在纽约开办了“291画廊”“密友画廊”。他提倡摄影应从“画意派”和“沙龙摄影”的狭小圈子里跳出来,逐步走向社会,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他同斯泰肯、马里厄斯·德·扎亚斯等人一道,力图唤醒美国公众和评论界对欧洲现代视觉艺术潮流的认识,提高摄影的纯度,坚守住摄影作为光影之手工性制作与精神性表达的底线,保住了摄影单纯、朴素、圆融、坚实的光影童贞。如今的纽约拥有众多世界著名的美术馆,博物馆。诸如纽约现代美术馆,惠特尼美术馆,古根海母博物馆,盖蒂博物馆等重量级的艺术展所。传统摄影作品作为一门独立艺术语言依然被严肃地呈现于大众视野。

2.传统摄影活跃于国际艺术舞台

在2016年度美国纽约摄影博览会上,传统胶片摄影作品依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一方面是世界级名家的黑白摄影藏品,一方面是新锐摄影师的当代传统摄影作品。一批艺术家正利用传统的影像工艺方法来进行创作,强调摄影的缓慢制作过程和影像作品的物质性,以区别于手机数码相机快速捕捉影像的方式以及影像越发虚拟和碎片化的趋势。据参展画廊介绍,相对于油画作品,美国中产阶级家庭更加偏爱消费传统影像,由此可见,传统摄影并没有消失,它反而成为了品味的体现和选择。

纽约摄影博览会上Yossi Milo画廊主推约翰·基亚拉刚完成的一组拍摄纽约曼哈顿和哈德逊河谷的作品。基亚拉采用传统技术将彩色相纸直接放在自制相机中通过镜头曝光,最大的相纸可达1.2米x2米的画幅,如同在暗房中,他可在相机中通过滤色镜对相纸进行局部加强或减弱曝光,之后在工作室中利用自制的方法后期处理。基亚拉故意保留了后期处理过程中药水留在影像上的不规则斑纹和痕迹,以及在黑暗中将曝光后的作品从相纸中剪下所出现的不整齐的边缘,以此强调手工制作的美感。这位艺术家的作品曾参加2015年盖蒂博物馆举办的题为《光线、相纸、过程—重新发明摄影》的展览。参展的七位艺术家均是利用传统摄影基本元素所创作的作品,以此来探讨摄影媒介各种新的可能性。

纽约州著名黑白摄影师Richard善于运用二联画及三联画的形式展现其传统黑白摄影作品。这在他的“树”“船”“桥”等系列作品中尤为突出。中画幅拍摄后冲洗,放大过程中保留了原始的压边痕迹,手工再次制造相纸的边缘,给人以无法复制的唯一性。这种形式的展现赋予了传统摄影作品新的生命力,充满当代节奏感和张力。

数码摄影的技术发展带来摄影的繁荣。数码影像可通过数码技术的后期修改与合成,天衣无缝地制造新的影像。这显然推翻了摄影原本可作为证据的权威性,同时,也扩大了艺术家创作和表达的潜力。我们正处在一个崭新的制造影像的时代,这使得摄影处于危机与蝉变并存的挑战之中。但纵观摄影史,每一次摄影技术的变革,均令摄影重生。

来自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达菲市的Verve画廊展出美国艺术家克里斯·乔丹(Chris Jordan,1963—)一幅题为《蓝色》的作品。这幅作品是模仿毕加索蓝色时期创作的一幅人体绘画。观众在审美之余,仔细查看作品的细节才发现,它是由无数细小的矿泉水塑料瓶组成的摄影作品。克里斯从2006年开始收集关于美国和全球大众消费现象以及其他社会问题的数据,并利用自拍或下载的照片以及数码技术,将这些数据转换成艺术品。这幅作品便是由78,000个塑料瓶组成,代表着世界大约万分之一没有安全饮用水的人数。

同样是运用数码技术,相对于“沙龙派”的数字影像拍摄与后期,克里斯这种具有内涵及现实意义的数码影像是当代影像的楷模,是有价值的具备传统影像精神的数字影像。

3.传统摄影课程是现代摄影教育的重要环节

首先,从现代摄影教育角度来看,在数码时代的大背景下,传统摄影在现代摄影教育中的比重日益降低,令人担忧。传统摄影是摄影教育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它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影调感觉、拍摄方法以及严谨的态度。一张传统摄影作品的完成过程包括拍摄、冲洗、放大、裁切、装裱等步骤。这样的过程可以迫使学生对于作品的完成度有正确认识及切身感受。相比于数码时代获得影像及数字后期的偶然性及随意性,传统摄影的严谨训练是不可替代的。

美国的摄影教育始终坚持胶片的传承,在摄影专业排名前几位的大学都设有黑白暗房,黑白摄影课。(例如罗切斯特理工学院,纽约帕森斯学院等)。这些院校的黑白暗房每天有专人打理,更换药水,检查设备,方便师生使用,为师生的传统摄影创作提供了保障。在国内,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摄影专业的同学,在大二的摄影课程中设有黑白摄影和黑白暗房课程。大家可以亲身感受体验胶片的魅力,从胶卷的装机,拍摄到后期的冲卷、放大、扫描存档,非常有意义。很多同学从黑白课开始一直坚持拍摄胶片,直到毕业作品创作,甚至更久。而像中央美术学院摄影专业则借鉴了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昆士兰美术学院的摄影教育体系,由Fried教授为其设计了暗房的布局。北京电影学院摄影专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摄影专业也都保留了黑白摄影课程。可见传统摄影的地位和重要性是数码所无法替代的。

其次,从摄影教育的课程设置看,课程设置过于具体和模式化,不能与时俱进。比方说所谓的“构图”课,老师往往把总结出的经典构图模式传授下去,并要求大家按照这些方法拍摄,提交作业,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力。而“摄影用光课”老师将用光方式机械传授。这种课程设置孤立、片面、缺少联系。同学们经常上了这门课忘了那门课,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摄影学科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可以从大方向入手,培养学生综合影像认知能力。学习摄影不仅仅要学习技术,更重要的是通过本学科及周边学科提升艺术鉴赏的能力。比方说电影、音乐、设计这些姊妹学科都会起到非常有利的影响。

国内的大学生入学前大多为零基础,迫于升学压力考前突击学习专业课,缺少成长过程中伴随的艺术感觉。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种普遍现象势必造成了大学阶段难以提升的尴尬局面。而相比于国内的情况,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入校前已经具备了不错的艺术鉴赏力。国外的博物馆、美术馆常年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家长也会选择带孩子在这样的地方度过周末或公众假日。这种日积月累的“观看”和熏陶培养了孩子艺术鉴赏的能力和水准。无论学习哪种艺术,这些积累都将成就其在大学时期质的飞跃。高校培养的是艺术家而不是技工。艺术鉴赏能力及创作能力才是我们高校毕业生走向社会最具有竞争力的特性。

再次,学科融合方面,国内院校仍存在提升空间。不同专业之间的融合及碰撞会带来新鲜的创意和空间。在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学院,摄影专业每年秋季学期会与平面设计专业合作,完成名为《Positive &Negative》杂志的拍摄及设计。杂志版式与内容相得益彰。在澳大利亚昆士兰美院的摄影基础课,允许跨专业跨学科选修,时间大多为一学期。一位来自物理专业的同学选择进入摄影专业基础课学习,课程结业作品运用长时间曝光方法,用彩色胶片为媒介创作出了颇有美感的摄影作品。从拍摄到暗房制作到展览装裱,完整体会了传统摄影创作的全过程,作品也赢得了专业老师的认可。可见跨专业学习是意义深远的。

我有幸经历了胶片时代的尾巴,数码时代的起步以及近十年的数码时代的蓬勃发展,见证了从最初大众对数码技术的质疑到当下对数码技术的依赖,科技的发展再次深刻影响着摄影发展的方向。然而作为摄影最原始的技法和载体始终被大家怀念并延续,依然熠熠发光、历久弥新,随着时间的消逝沉淀为一种影像的精神。我们正处在一个崭新的制造影像的时代,无论摄影何去何从,传统影像精神不会消失。

1.[美]内奥米·罗森布拉姆.世界摄影史[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2

2.李元.谈美国摄影[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1999

3.Szarkowski, J. (Ed.) (1983). From the Picture Press. New York: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4.Val Williams . When photography really works[M].New York : Barron’s Educational Series,Inc,250 Wireless Boulevard Hauppauge, 2012

5.江融.摄影往何处去[EB/OL].http://vision.xitek.com/gallery/201605/05-197971.html

王培蓓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胶片数码摄影
# 如何评价复刻版徕卡 M6胶片相机?#
No.8 胶片复兴使柯达公司产量翻两番
90Sr-90Y敷贴治疗的EBT3胶片剂量验证方法
胶片相机的维修 当胶片机出现问题了该怎么办
Naim Audio Uniti Nova数码播放/放大器一体机
数码暗房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摄影42℃展版
Who am I?5款不可貌相的数码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