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一带一路”发展契机加快纺织业走向世界的步伐
2017-06-15苏异钢
文/苏异钢
抓住“一带一路”发展契机加快纺织业走向世界的步伐
文/苏异钢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端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另一端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以及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古代“丝绸之路”首先让人联想到的是纺织业。古训中的衣食住行,衣列在了首位。
借海上丝绸之路参与国际产业分工
2015年3月,各界期盼已久的国家级规划——《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发布,上海纺织(集团)公司积极勾画“走出去”的蓝图,践行国际化战略。
“一带一路”建设将把企业推到开放最前沿,跟国际产业分工接轨,在新的价值链体系里重新找到自身定位,寻求一个更大的、互利共赢的新的发展空间。“一带一路”无论是“带”还是“路”都有“丝绸”二字。丝绸已成为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一个记忆,同时它也是纺织产业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性符号。“一带一路”当中的“丝绸”这两个字,明确告诉我们纺织人有义务和责任去推动这个国家战略。根据“十三五”规划,我们要站高望远,放大事业半径,提高事业标准,要向国际化的高地发起进攻。国际化战略能否顺利实施,决定了上海纺织的跨越发展,也决定上海纺织的生死存亡。这个战略任务一共是48个字:战略方向12字,集成优势、全国布局、海外发展;战略布局20字,非洲原料、亚洲加工、欧洲设计、中国集成、全球销售;战略目标16字,全球资源、中国集成、上海总部、全球销售。
回顾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简要过程,大约经历了6阶段:
第一阶段:做贸易,就是货物走出去,平台是外贸公司,起步于50年代;第二阶段:开展对外援助,简称援外,就是援建项目走出去,载体是中国工程计划制定,成套工程、物资援助,起步于50年代;第三阶段:劳务输出,就是劳动力走出去,平台是对外劳务服务公司,还有旅行社,起步于80年代初;第四阶段:工程承包,就是工程业务走出去,平台是实体公司+窗口公司,起步于80年代末,载体是劳务、技术和管理,到2006年,工程标准“走出去”开始起步;第五阶段:资本走出去,载体是EPC(工程总承包)和FEPC(融资+工程总承包模式)以及收购,起步时间在2010年左右;第六阶段:产业、产能走出去,主要做法是跨国产能合作、产业链打造,主要在2015年开始;在后阶段也有一些文化产品、文艺产品走出去。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更高层次的中国规则、标准、货币、综合国力走出去。
这个过程,就是从货出去到人出去的提升,从实物出去到资本出去的提升,从产品出去到产业出去的提升。其逻辑发展关系就是“货出去→人出去→资本出去→智力出去→产业出去→文化出去”,以及“涉外经济→对外经济→跨国经济→全球经济”。上海纺织业从现在开始到未来5~10年,进入了一个全力推进国际化的新阶段,一个用发展思想指导集团从涉外经济向对外+跨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新阶段。
寻求互利共赢新的发展空间
在原料领域,上海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已联手新疆建设兵团等启动了“苏丹新型纺织产业园”的项目,利用苏丹丰富的土地、充足的光照和水资源,发挥中国农业生产经验丰富、农业技术设备先进、农业管理模式科学等优势,打造“棉花种植-轧花-纺纱-织布-染整-家纺服装”等纺织产业链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该计划已得到国家有关部门认可,并开始进入实施。上海纺织(集团)有限公司还将与新疆建设兵团进一步合作,大力拓展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等地区的纺织品原料市场。
在服装加工领域,上海纺织(集团)有限公司现已在缅甸、孟加拉国、柬埔寨等国家新设了服装加工基地,通过投资、合资、并购等多种方式,与这些国家的纺织品服装企业展开深入的产能合作。在现代物流领域,上海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在香港合资成立了航运与国际贸易公司,通过发挥外贸优势与合作方在菲律宾拥有矿山资源的“贸易+物流”的强强联合,利用资源优势、价格优势,提升镍矿进口的竞争优势和业务量。此外,还与良友集团等兄弟企业合作,向贸易供应链的上游延伸,在柬埔寨建设酒精厂、粮仓项目。
正如《愿景与行动》指出的那样,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的倡议,也是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愿望。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站在新的起点上,携手推动与各国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随着国内外对“一带一路”的关注愈加升温。我们认为,“一带一路”建设将把企业推到开放最前沿,跟国际产业分工接轨,在新的价值链体系里重新找到自身定位,寻求一个更大的、互利共赢的新的发展空间。
实现全球价值链的新突破
“一带一路”将助力传统纺织的改革与发展,是纺织业发展的一个契机。有关数据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口占了全世界的60%,但人均GDP只有5 500美元,只占全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而其纺织原料资源、劳动力资源和市场资源非常丰富,这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市场。
近年来,国内的纺织企业一直受到招工难、用工贵、原材料成本上涨、同质化产品过多、出口利润不断下降等问题困扰。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发展,实现更为优质的资源配置,纺织企业进行海外转移和对外投资已经成为我国纺织业适应国内产业、经济、社会发展和顺应国际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中国是纺织大国,但大而不强。“走出去”对于建设纺织强国、巩固中国纺织业的全球地位有着重要意义。目前中国对外投资快速发展,在境外投资的企业已近3万家,其中,纺织服装行业对外投资建设了802家企业,并形成了一批有实力的国际化企业。但就数量和规模来说,发展的空间还很大。
到非洲种棉花、在东南亚和南亚建加工基地、铺设海外物流网络。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纺织业作为国家传统产业,通过整合“一带一路”沿线资源,正在实现产业链的全球化布局。这里,也不乏有先行者,例如,天虹纺织集团已在越南有125万锭的投资规模,投资规模达8亿美元,成为中国大陆企业在越南投资规模之首。
“走出去”和国际化是手段,不是目的,要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服务。在走出去时要注意计算综合成本,发挥投资目的地的优势。”根据WTO数据,可以预见中期内“中国+东南亚”将继续在世界纺织品供应链中处于中心地位。如天虹、百隆东方等中国纺织企业已在越南投资了约200万锭的纺纱项目。
加快产业跨国布局的形势十分紧迫。在全球总需求增长乏力背景下,纺织供应链之间的比较优势竞争更加激烈。其次,全球贸易政策变革正在深刻影响全球纺织供应链的重塑,TPP等区域贸易协定将对我国产业健康发展造成较大挑战。再者,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和消费革命已初见端倪,中国纺织工业突破价值链低端的形势和任务十分紧迫。
在做好可行性研究和风险控制前提下,非洲由于充分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禀赋,非洲市场的机遇也值得关注和重视,值得行业深入研究。虽然在跨国生产力布局上已经破题,但中国纺织联合会王天凯会长认为,中国纺织企业与日本优衣库、西班牙ZARA等行业标杆的差距并没有缩小。在培育全球品牌、占据价值链高端方面,中国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借助“一带一路”战略,我国纺织服装业已进入跨国布局的新阶段,海外投资呈现多区域、多行业和多形式加速推进的态势。这种跨国资源配置,将有利于中国纺织业在全球价值链的新突破。我们要把纺织的未来战略对接、融入到“一带一路”建设的大战略之中,以抢抓机遇的发展意识、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服务国家大局的责任意识,将纺织业的未来愿景依托于国家战略背景,让国家战略背景助力我们实现纺织业未来愿景,在全球亮出中国名片。
(作者:上海市纺织原料公司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