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致力让“中国标准”扬帆海外

2017-06-15徐以立

质量与标准化 2017年2期
关键词:刘刚国际标准调理

文/特约记者 徐以立

致力让“中国标准”扬帆海外

文/特约记者 徐以立

刘 刚

上海化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兼任院检测中心主任。长期从事标准化工作,自1994年起任国家肥料标准化委员会秘书长;2009年起任国际标准化组织肥料与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机肥料工作组(ISO/TC134 WG1)召集人;2010年起任上海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危险化学品专家组组长;2012年起任中国民航总局危险化学品运输专家组专家;2007年获“上海质量金奖”,2014年获国务院津贴。

“谦谦君子,温良如玉”,这是记者见到刘刚的第一印象。笑容和蔼的他头发花白,眼神里透着恬淡平和的光;衣着简朴,不高的个子,腰板却挺得笔直;一口北方口音的普通话,字正腔圆,谈起最爱的事业,眼角眉梢都带着喜悦——当一个人把信仰作为人生的风标和旗帜时,他的内心世界该有着怎样的不变和坚守?

意外获奖:标准化界的“诺贝尔奖”第一次亲吻中国人的脸颊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世界上最大的非政府性标准化专门机构,有着“技术联合国”之称,在国际标准化领域占主导地位。2016年11月17日,在山东临沂举行的国际标准化组织肥料与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SO/TC134)第十二届年会上,由ISO/TC134秘书长Tabari代表ISO瑞士日内瓦总部,授予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机肥料工作组(ISO/TC134 WG1)召集人刘刚杰出成就奖,以表彰他在新型肥料国际标准的制定、技术委员会的建设与交流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这是标准化界的“诺贝尔奖”第一次亲吻了中国人的脸颊。

谈起这项殊荣,刘刚显得很谦虚,朝着记者摆摆手,一连用了几个“没想到”:“没想到,没想到,之前根本没想到会获奖。这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誉,更是对中国近几十年来肥料工业体系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充分肯定,是对中国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化工作以及对世界肥料标准化体系贡献的肯定。”

在标准领域有这样一句流传甚广的话:谁制定标准,谁就拥有话语权;谁掌握标准,谁就占据制高点。刘刚告诉记者,欧美国家曾一度垄断肥料和土壤调理剂行业的国际标准,“而在最近10年里,在缓控释肥、水溶肥、硝基肥等新型肥料领域,中国成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他推了推眼镜,颇为欣慰地说:“ISO/TC 134的国际标准项目,已经通过的共有44项,中国就主导了13项,占了将近三分之一。”而在这13项国际标准项目中,就有6项是由刘刚担任项目负责人的。

国际标准:中国从使用者到主导者的华丽转身

1958年,刘刚出生在山东的一个军人家庭,父母都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后来母亲成为建筑公司的化验员,受此影响,从小玩在化验室的他,就萌发了要投身科研事业的理想。中学毕业后在陕西插队落户,即使生活条件恶劣,刘刚还是偷偷用烟盒做成一个无线电收音机,“就是喜欢做这些动脑子的东西,闲不住。科学可有意思了”。恢复高考后的1977年,一心想以实业报国的刘刚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化工大学工业分析专业。

大学毕业之后,1982年1月,刘刚进入上海化工研究院工作,一直从事危险化学品分类鉴定及肥料标准化研究等工作,一干就是35年。1994年起,作为全国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 TC105)秘书长,在肥料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刘刚建立和完善了中国肥料土壤调理剂标准体系。

2009年起,在担任ISO/ TC134 WG1召集人期间,刘刚引领中国标准走向世界。2012年9月,在美国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向ISO提交申请主导制定控释肥国际标准,没想到却引起了各方的争论。“虽然中国是肥料生产大国,但是一些发达国家对中国肥料的认识还停留在上个世纪,觉得中国产业水平不高,”刘刚颇为遗憾地说,甚至还有国家想由自己主导国际标准,并质疑中国主导的资质,“他们才做了多少年”?回想起当时的场景,刘刚仍然记忆犹新,“于是我们做了很多工作,把中国的标准翻译成英文,抓紧一切时机与各国代表进行沟通,一切用数据和事实说话。之后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在2009年,中国就已经制定了控释肥的标准”。

国际标准的制定过程一般要历经36个月,要经过新工作提案、工作草案、委员会草案、国际标准草案、最终国际标准草案等多轮投票等一系列的繁冗流程,其中的跌宕起伏自不用说。刘刚说:“在一次讨论中,我们发现,我们的标准被人做了改动,内容不一样了。后来我们据理力争,终于获得各方的认可,过程颇为曲折。”2016年4月15日,编号为ISO 18644:2016《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控释肥料一般要求》正式颁布实施,这是由中国主导制定的第一个肥料产品国际标准,是在中国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的。刘刚感到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中国人怎么就不能做主导了?中国人可以!”自此,中国化肥有了真正的国际话语权。

除了严谨的科学问题,在国际标准的制定中,特别是产品标准中对具体指标的确定,还涉及各国对自身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因素的考量。刘刚对记者说,工作远不如想象中的顺利,“我们既要坚持中方立场表达诉求,又要团结国际各方推动工作”。他举了一个例子,在ISO 17323:2015《肥料和土壤调理剂——硫包衣尿素一般要求》制定初期,根据制定产品标准的国际惯例,中国代表团在该标准的资料性附录中按照不同级别的指标参数给出了5种不同Type(类型)。在几轮征询意见中,美国代表团意外提出希望按照美国的硫包衣尿素具体品种来设定Type,否则就要投反对票。秉承着既要维护自身国家利益,又要维护国际标准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经协调后,中国代表团将Type改成了Example(例子),并加入了美国代表团的3个Example。最终,ISO/TC134所有成员国全票通过这项《硫包衣尿素通用要求》国际标准的最终稿。

在刘刚的积极推动下,ISO/ TC 134成员国也由最初的只有40多个发展到目前的60余个。

不忘初心:新时期的工匠精神

科研工作需要专注于工作、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提出,“营造崇尚专业的社会氛围,大力弘扬新时期工匠精神”。从刘刚身上,我们也看到了这种精神在熠熠生辉。为了更好地学习先进资料,也为了更好地让其他国家了解中国化肥,刘刚至今还在坚持学习英语,保持英语语感。他打趣道,现在学英语不像过去要带着像砖头一样厚的录音机去反复听磁带,“现在手机里下个应用软件就可以学习啦”。同时,他也希望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打好语言基础。

除了担任各种职务外,刘刚还曾编写出版了《肥料标识和复混肥料标准实施指南》、《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国家标准实施指南》、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程系列丛书《化肥分析》等。问起对现在年轻科研工作者的希望,刘刚说得也很“接地气”:“人生就这么短短的几十年,希望大家能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为国家多做贡献。”在他看来,能为国家多尽一份力,既是责任,也是光荣。记者深刻地觉得,这朴素的话语,与其说是对年轻人的希望,不如说更是对刘刚最好的注脚,诠释了一位科研工作者的风骨。谈起之后的工作计划,刘刚说希望能完善ISO体系,确认一些指标和标准;也正在为1~2个国际标准项目做准备,预计会在新一届的ISO/TC 134年会上提出。

采访结束,刘刚和记者握手告别,记者感到他温暖的手掌传达出的一种坚定的力量,一如他在事业中耕耘不止的决心。随后,刘刚又匆匆赶去工作——楼下,泰国考察团正在参观上海化工研究院,他要为他们讲解。

1988年,梁漱溟先生问了一个问题:“这个世界会好吗?”他的回答是乐观的,直到现在我们的回答也是乐观的,因为正是有像刘刚一样的科研工作者勇攀科学高峰、严谨治学,用自己的学术研究承担起实现国家富强、民生幸福的时代使命,我们的“中国梦”才能越来越瑰丽!

猜你喜欢

刘刚国际标准调理
绿水青山 朗朗乾坤
中医舌诊术语英译国际标准探究
全球高通胀和货币政策转向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腐蚀控制领域3项国际标准正式发布出版
中国主导制定三项腐蚀控制国际标准发布
国际标准ISO 22992-2:2020正式发布
流翔高钙系列肥 我能土壤调理剂
调理聚合物组合在洗发水中的应用
秋季蛋鸡 抓好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