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音

2017-06-15

资源再生 2017年5期
关键词:象限制造业国家

声音

共享经济的难点是什么?共享资源被从第四象限往第三象限推,这就是公共政策讨论时面临的困难。一些原来法律和技术都不排他的东西变成法律不排他、技术上排他。比如摩拜单车,到了一定程度,就开始规范它停在什么地方,低于多少步不能骑它。

现在大量讨论第四象限变成第三象限的物品,也有很多令人很多称赞的东西。但是这类物品发展太快,就会遇到瓶颈,遇到临界点,原来不排他现在非排他不可。这两个变动放在一起研究共享经济,这是重点和难点所在。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周其仁

中国要将“制造强国”战略这一条路走下去,“强”字应该有两个意义,第一它是形容词,我们的国家经过这么多年的奋斗,被建设成一个制造大国,2010年的时候,中国的制造业生产总量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但是作为规模来说,我们还不是一个制造强国。希望经过我们大家三十年的奋斗,可以让国家从一个制造大国走向一个制造强国。

“强”也是一个动词,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制造业的发展,来推动国家实现现代化,使我们的国家变得强大。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主体,是国家经济实力的根本、经济财富的来源。所以制造业的提升,实际上就决定了我们国家能不能变得更加强大,毕竟我们是依靠制造业起家的。

——中国工程院院长 周济

消弭“数据鸿沟”,政府还是可以有作为的,至少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应该是共享的。但对于企业间的数据,不能行政性地命令企业数据共享,只能设计一些利益机制来促进它们共享数据,比如说让企业认识到数据是资产,认识到数据是有价值的。这样对于所有的人而言,如果你要获取别人的数据,就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彼此互相交换,从而实现信息的共享。

所以我想,解决“数据鸿沟”这个问题既需要从政策的层面考虑,也需要从利益的层面来权衡。政府不能笼统地要求所有企业都把数据公开,在竞争的社会上也很难这样做。但是一些公共的数据,可以在不威胁国家安全、不涉及公民隐私的前提下,率先地、尽可能多地向社会、向企业开放。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院士联谊会会长 邬贺铨

制造业盈利并未全面复苏,主要是中低端产业存在严重产能过剩的现象,以前我们很多制造业是为了全球贸易增长,突然之间全球贸易零增长了,它一时消化不了,所以这个产能过剩是长期的过程。我们看到部分中低端行业隐含的坏账率比较高,包括制造业,最高的是商贸,这说明这些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所以制造业目前没有处于主动补库存周期。没有补库存的动机,哪来制造业强烈的投资呢?

中低端的产业更多的是民营企业,比如服装、家具、医院、印刷等行业,现在仍然处在去库存的阶段。以前这些行业大部分都是出口全球的,突然之间人家不需要了,我们自己怎么消化呢?补库存无力支撑制造业投资的大幅度回暖,所以没有出现去库存的新周期。

现在民间投资的信心已经有一些恢复了,但是还要继续。基础设施投资很重要,让制造业实际成本降低的关键在中低端产业,所以我认为采取一些行政手段是必要的,因为目前的市场现状就是产能过剩和“囚徒困境”,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市场的出清和并购,这里有很多问题,僵尸企业还是存在的,僵而不死,要鼓励大企业并购。这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但我觉得是有必要做的。

——大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姚余栋

在我参加的一次国际会议上,一位加拿大的学者善意地提醒我们, 不要天真地认为人口向大城市的集聚过程会终止。且不说中国仍然处在城市化刚刚超过50% 的阶段,即使在美国和加拿大这样的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已经基本完成,城市化的水平已达到了80%,人们仍然在不断向大城市集聚。一些国际大都市,如纽约和多伦多,仍然在继续扩大,而不是缩小。

更重要的是,这些国际大都市的长大,不是因为外国移民的到来,而是因为大都市人口在本国人口当中所占的比重在提高。更说明问题的现象出现在日本,日本的全国人口在下降,而东京都和东京圈的人口却在上升。要了解其中的奥秘,只需要看看这些国家的产业结构就可以了。

越是发达的国家,知识密集型的产业比重越高。这些行业的从业人员仍然愿意居住在大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核心区。这样,既能满足在工作中需要的信息交流,也能满足收入水平提高了以后对于生活品质和多样性的需要。人们往大城市搬迁的趋势恰恰说明,信息科技没有强大到取代面对面的需求,至少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会取代。100 年之后会不会变化?不知道。100 年之后的事,估计也没什么人感兴趣吧。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陆铭

我们在讲产业要升级,发展模式要发生转变,那为什么要转变?其实是要找到原因知道往哪里转变。因为过去这些年的高速发展,主要是依靠资源驱动和投资驱动两个方面。中国之所以成为一个世界工厂,依赖的优势是成本的低廉、劳动力的廉价。

但是到今天,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的劳动力和生产成本已经不再低廉。所以我们才看到有一些工厂开始转到越南等其他的国家,是因为在那里成本更便宜,这是企业的本质所决定的。中国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具备巨大的能力。过去都说招商引资,要研究怎么把海外的资金引进来。但是今天很多中国企业考虑怎么能够走出去,这些都是好现象。

人们可能把经济发展速度变缓当做一个大问题,但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向好的过程,是发展中的必经过程。只靠GDP指标和靠低廉的生产,这样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所以现在中国下一步必须走向创新,而且可喜的是,中国也正在走向创新驱动的过程中。

所以对于企业来讲,我们应该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实中央提出的核心概念在于:过去粗放式的生产模式要改进,也就是所谓的“三去一降一补”。为什么要去产能?因为产能完全过剩,而且是低廉的这种没有质量的产能过剩。如果不去掉,它就会继续是一个包袱。就如同身上长了一个瘤子,就必须得把它割掉,才能继续健康发展。

其实追求质量和追求产品的品质是每个企业本质的追求。企业应该永远把它能够提供最好的产品、提供人们最需要的服务摆在第一位,这样才可以做成一个卓越的企业、做成令人尊敬的企业。

在过去,很多企业发展是靠对资源的获取。比如土地、矿山和批文等。未来,我相信任何一个走下去的企业都必须在市场中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和强大的竞争力,才真正的有生命力。

——清华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井宏

猜你喜欢

象限制造业国家
勘 误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复数知识核心考点综合演练
常数牵手象限畅游中考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平面直角坐标系典例分析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