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型半胱氨酸及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2017-06-15李永伟郭孝兰刘心伟张小倩许晓娜
李永伟 郭孝兰 刘心伟 张小倩 许晓娜
(河南省中医院检验科,河南 郑州 450002)
同型半胱氨酸及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李永伟 郭孝兰1刘心伟1张小倩 许晓娜1
(河南省中医院检验科,河南 郑州 450002)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浓度,探讨其联合检测对CHD的诊疗的作用。方法 在河南省中医院心病科住院怀疑为CHD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共358例,其中293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CHD,65例为非CHD设为对照组。根据CHD的临床特点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7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23例、稳定型心绞痛组95例;检测各组患者的血清Hcy及RBP浓度,分析其在CHD不同阶段中的意义。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的血清甘油三酯(TG)及总胆固醇(TC)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Hcy、RBP水平高于对照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Hcy、RBP水平高于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Hcy、RBP水平与对照组基本一个水平(P>0.05)。结论 血清Hcy及RBP的水平与CHD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同型半胱氨酸;视黄醇结合蛋白;冠心病
冠心病(CHD)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研究表明,多因素参与冠心病发生及发展过程。本文通过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探讨其在CHD诊疗中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在河南省中医院心病科就诊,出现胸闷、胸痛及胸部不适怀疑CHD并入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358例,男153例,女205例,年龄45~76岁,均排除内分泌疾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结缔组织疾病及恶性肿瘤患者,在发病前半个月内均未服用叶酸及维生素等药物。实验前均未应用叶酸、维生素等药物。293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CHD,65例为非CHD设为对照组。根据CHD的临床特点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7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23例、稳定型心绞痛组95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按常规禁食至少8 h,早晨空腹采集静脉血4 ml。使用美国雅培c160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Hcy、RBP检测均采用北京九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批号分别为GS3667S、GS3661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检测采用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批号分别为92648034、92649031,所有操作均按照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学分析 釆用SPSS18.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
2 结 果
2.1 各组血清TG、TC水平比较 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血清TG、TC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各组血清TG及TC水平比较
2.2 各组血清Hcy、RBP水平比较 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的血清Hcy、RB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各组血清Hcy及RBP水平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1)P<0.05
3 讨 论
Hcy是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是一种有细胞毒性的含硫氨基酸。有研究表明体内高Hcy患者可影响机体脂肪、糖、蛋白代谢,引起内皮细胞损伤,促进血管内皮平滑肌增生及血小板异常聚集,致使血管内壁增厚,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1,2〕;高Hcy血症也可通过增加炎性因子释放引起氧化应激和细胞内浓度的下降,从而加剧血管内皮细胞脂代谢紊乱、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3〕。由此可知,检测Hcy水平的升高程度可以辅助诊断冠心病的发生及评价严重程度,为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2005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Yang等〔4〕利用基因芯片鉴定出一种新的脂肪因子,后被证实为RBP,是一种单一肽链的蛋白质。肝脏是RBP主要合成场所,其次为脂肪组织,其合成、分泌主要受到体内视黄醇浓度的调控。在校正了年龄、性别和体重指数(BMI)等因素后,RBP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高TG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独立相关〔5〕。本研究显示,Hcy及RBP可作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独立辅助诊断指标。
1 Kirilov G,Zacharieva S,Alexandrov AS,etal.Increased plasma endothelin level as an endothelial marker of cardiovascular risk in patients with active acromegaly:A comparison with plasma homocysteine〔J〕.Methods Find Exp Clin Pharmacol,2009;31(7):457-61.
2 Cui R,Moriyama Y,Koike KA,etal.Serum total homocysteine concentrations and risk of mortality form stroke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Japanese:The JACC study 〔J〕.Atherosclersis,2008;198(2):412-8.
3 Baszczuk A,Kopczynski Z.Hyperhomocysteinemia in the develop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J〕.Postepy Hig Med Dosw,2014;68(2):579-89.
4 Yang Q,Graham TE,Mody N,etal.Serum 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 contributes to insulin resistance in obesity and type 2 diabetes〔J〕.Nature,2005;436(7049):356-62.
5 蒋伏松,成兴波,李慧娟,等.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 4 与 2 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9(3):508-10.
〔2016-07-15修回〕
(编辑 李相军)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No.2014AA22304)
李永伟(1969-),男,主任技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实验诊断的教学与临床研究。
R446.11+2
A
1005-9202(2017)10-2415-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7.10.028
1 河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