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找回属于军人的传统记忆
2017-06-15王瑞欣唐时军
文/王瑞欣唐时军
只为找回属于军人的传统记忆
文/王瑞欣唐时军
这是年前一个偶然的时机,部门领导与组织科的同志们在会议室推材料,说到去年上报的总队官兵立功受奖的通令陆续都批下来了,还真不少,光荣立二等功以上的人员就有8名,更别说三等功的了。
组织科的小迟干事突然提议:“我们应该把立功喜报送到官兵的家里去,那该多荣耀啊浴”
话音刚落,政治部主任张晓庆一愣:“对啊浴你的提议非常好浴喜报虽小,但作用很大,一头连着部队军心士气,一头系着千家万户军属。大张旗鼓送喜报,是对军人荣誉的珍视和对军属的关怀。只是三等功太多了,我们人手少送不过来,咱们就盯住这几个二等功以上的官兵吧。说干就干,今天我们就把这个方案拿出来,呈首长审批。”很快,一个“把功臣请上台、把喜报送回家、把嘱托带回来”的系列活动方案呈在总队首长面前并得到批准和肯定。
很幸运,把喜报送回家活动共分4个小分队,总队首长、政治部主任、副主任亲自带队,而我则以一名工作人员的身份与同事组织科老唐单独带队,被派往内蒙古赤峰市送二等功臣战友,永利返乡。
年前因地方慰问部队、本级慰问靠前驻防和藏区部队官兵等例行活动的冲突,这项活动被推迟到了年后。春节刚过完便紧锣密鼓地展开了,先是召开庆功表彰大会,功臣们纷纷走上讲台诉说着自己在灭火作战、比武竞赛和在平凡岗位中勇敢顽强、敢打必胜、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和骄人战绩,让场下的战友们备受鼓舞和振奋。大会一结束,小分队便迅速启程,奔赴湖北、内蒙古、河南、陕西、山西以及甘肃等6个省区,开始了送功臣返乡、送喜报回家的旅程……
2月8日下午,我和同事老唐带着功臣一行,按照预定好的走最近路线计划,开始踏上了一块陌生的土地,祖国正北方内蒙古,从部队驻地甘肃省兰州市出发应该还算是离功臣的家乡相对较近。
一路上,我想我的心情应该和功臣是一样激动的,因为功臣是部队的光荣,我来自部队,同样也感到光荣。只是功臣要见到自己的父老乡亲了,那种身在其中的感觉也许我永远也体会不到。在飞机上,我想到小时候,曾在自己的家乡见到过敲锣打鼓为军人家里送喜报、挂“光荣军属”牌子的场景,鞭炮声声,军属披红戴花,跟过大年一样热闹。现在想来,那时的家乡山东临沂可是沂蒙山革命老区,拥军拥属是老传统了,参军光荣在老百姓心里是根深蒂固的,我的两个叔叔当年就参军到了大西北。父亲还经常给我讲:“当年要不是作为长子必须留在家里照顾两位老人和三个妹妹,我也去报名参军了。”但后来的印象里,每年春节的前一天村里总会送来印有“光荣军属和慰问信”的年画,爷爷奶奶就高兴地抓紧贴在墙上。再后来,我参了军,当然算起来也评过优秀士兵、立过的三等功应该有11次了吧,据说这20年来再没见过送喜报和送年画的了,想起这些还真有些小伤感。也许,儿时的记忆就是我毅然参军的原动力吧,真的很怀念。
从呼和浩特市到锡盟浩特市转了两次飞机,开始坐汽车前往功臣的家乡克什克腾旗,路上一眼望去,白雪皑皑,十分壮观,还遇到了被当地人称为“白毛风”的天气。功臣小,告诉我们,要是夏天到这里,那是最美的季节,绿油油的草原一眼望不到边。是啊,不正是这广袤的大草原培育了他豁达、开朗、朴素、踏实的性格吗钥去年甘肃省迭部县达拉林场重大森林火灾扑救任务中,我见证了小,灭火战斗中的表现,他带领大队70多名官兵临危受命,千里驰援火场,始终坚持靠前指挥,攻火头、打险段,凭借他丰富的灭火作战经验,先后转战4个火场,3次增援友邻部队,连续奋战14个昼夜,取得了四战四捷的辉煌战绩。在一处接近海拔近3000米的山腰上,他用对讲机指挥两名战士果断灭掉两处烟点,在现场指挥的武警森林指挥部司令员沈金伦少将被他们不畏艰险、敢打硬拼的精神所感动,两名战士刚刚安全抵达山下就被现场宣布荣记三等功。“这可是我带的兵哦浴”每当说起这段灭火战斗故事,功臣小,都会很自豪地说。
来到旗里,我们首先和旗武装部和民政局进行了对接,并商定了要去功臣家里送喜报的相关事宜,还提出要把形式搞的丰富一些,动静搞的大一点,让民政局的工作人员都做出了具体分工,当地电视台、旗委宣传部的人员也邀请参与其中。
第二天,武装部和民政局主要领导参加,派出3辆越“车与镇政府的人员会合后,浩浩荡荡地出发了。车辆行驶到功臣的家乡同兴镇下窝铺村民组的村口时,已经远远的听到了鞭炮声和锣鼓声,小山村里男女老少、街坊邻居、亲朋好友都聚集在村口,顿时沸腾起来,已过花甲之年的两位老人身披大红花,满脸笑容的站在家门口踮着脚向进村的水泥路张望着,当荣立二等功的儿子身披绶带、胸挂奖章、手捧立功喜报走到父母跟前时,一家人拥抱在一起,喜极而泣,场面催人泪下。在场的左邻右舍也一起拥了过来,给功臣道贺,并邀请功臣一起合影留念。对,今天功臣就是主角,是村里的“大明星”。
我也赶紧拿起手机记录下这感人的场景,发到了自己的朋友圈。不一会儿,圈里的朋友都来点赞,都评论说这个活动搞的太棒了浴印象最深的是武警重庆总队的战友曹峰,他也转发到了自己的朋友圈。因为春节他也回家过年了,是带着自己多年在部队立功的证书和奖章以及厚厚一沓各种全国大赛中的获奖证书回家的,当时父母高兴得不得了,但比起这样的火爆场面,他还是十分向往的,转载这些图片的同时,他心里难免有一些无奈和失落。
一名军人、一桩喜事、一场感动过后,让我陷入深深的沉思当中。喜报的背后是官兵付出的辛勤汗水,从挂号邮寄到直接送达,一个工作方式的小小转变,传递的是对军人荣誉的彰显和认同。送喜报活动在军营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受到广大官兵和地方群众的拍手叫好。但是在送喜报活动开展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地方喜报送达方式简化、传统激励手段弱化、社会对军人价值认同淡化等不容忽视的问题。
笔者感到,“送功臣返乡、送喜报回家”活动虽小,但却是增加军人荣誉感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近些年来,由于对培育军人荣誉感不够重视,过去敲锣打鼓送喜报、为功臣家属披红花戴绶带、为军人家庭挂“光荣军属”牌等老传统逐渐淡化丢失。谈到军人荣誉感,有着23年军龄的总队办公室主任唐正兵说:“军旅生涯中最难忘的记忆还停留在2000年,地方人武和民政部门敲锣打鼓放鞭炮为我家送去了三等功喜报和50元奖金,父亲第一时间走了10多公里山路到乡里给我打来电话。”一等功臣马赵飞的父亲说:“我儿子曾3次荣立二等功,家里也收到了喜报和奖金,但这次部队和地方领导亲自来我家送喜报还是头一次,家里亲戚从几十里外翻山越岭特意赶过来祝贺,乡亲们每家每户都自掏腰包买了鞭炮,比年三十都热闹,这可给我们老两口争了光。”陕西省大荔县双泉镇镇长张焕玲在送喜报仪式上表示,双泉镇正在开展评比表彰“最美双泉人”活动,我们要把一等功功臣马赵飞作为首位最美双泉人请上颁奖台,他的荣誉不仅是他个人的光荣、家族的光荣,也是我们双泉镇的光荣,是双泉三万父老乡亲的光荣。在二等功臣兰海龙的家乡甘肃省临洮县龙门镇蔡家庄村,听说功臣载誉归来,乡亲们自发组织了秧歌队锣鼓队,悬挂起了“热烈欢迎功臣载誉返乡”的横幅,全村的父老乡亲把他家围的水泄不通。“我是兰海龙的爷爷,是一个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今年都87岁了,但是和平年代像这样的场面还是第一次看到,不光我孙子光荣,我这名老兵也跟着感到自豪。”老人激动地对前来采访的媒体记者说。该镇党委书记杜玲被热烈的场面所感动,她回想起爷98抗洪时自己曾担任镇政府文书,当时见到过很多来自部队的立功喜报,但真正像今天这样送喜报活动,镇里过去还没有组织过。
每一项军功的背后,都是战士们无数日夜的辛勤付出,浸染着血水与汗水,军功章不能仅仅在受表彰的那一刻发光发亮,而应该在任何时刻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送喜报就是重塑军人荣誉感的一种重要方式。笔者发现,近年来由于部队个别单位和地方个别部门对送喜报的活动不够重视,有些官兵记功喜报往往是家属到有关部门去领取或者乡镇街道工作人员顺带送到家中,很少见到大张旗鼓送喜报的场景,在采访当地群众时,很多人也表示很怀念过去那种敲锣打鼓为功臣送喜报的激情岁月。由于对送喜报工作的思想认识和组织指导上的缺位,不仅寒了官兵的心,也寒了军属的心,使崇高神圣的记功奖励变成了悄无声息的“自娱自乐”,让闪亮的军功章蒙上了灰尘,让记功喜报变成了一份普通快递,导致军人对荣誉的认同感和社会对英模的尊崇感逐渐淡化。
为此,笔者想说的是,崇尚荣誉,是构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必然要求。重塑军人荣誉感,是实现党在新形势下强军目标的动力源泉,是提升军队核心军事能力的迫切需要。
是的,我们踏上一块陌生的土地,只为找回那段曾逝去久远的属于军人的传统记忆。★
责任编辑:邢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