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铁军”文化建设四要素
2017-06-15张桢林邢智鑫
文/张桢林邢智鑫
“滇中铁军”文化建设四要素
文/张桢林邢智鑫
在神奇而美丽的红土地上,驻守着一支被誉为“滇中铁军”的绿色卫士——武警昆明市森林支队。他们任务特殊,使命光荣,编制不大,但名气却不小——组建20年,连年被总队评为先进支队,还被武警部队树为基层建设标兵支队。这个始终坚持文化建队育人的支队,通过文化工作带动支队政治思想过硬、军事训练过硬、全面建设过硬。他们究竟是怎么做到的钥笔者找到了4个关键答案。
领导干部身先士卒
支队党委对文化工作非常重视,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保持常议常抓的强劲态势。每年年初,党委一班人都要审定文化工作计划和路线图,定目标、理思路、研究具体问题,力求通过文化软实力来促进部队管理和正规化建设。党委对文化工作的态度,使得文化建设始终能够高质量推进、高标准落实,成为部队创新发展的动力源。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该支队政治委员张志广是这个集体的文化工作领头人,他认为,开展文化活动的难处在于是不是喜爱和认可文化工作,是不是对文化工作有着深入思考,文化活动不能仅局限于现实场地,而是要在官兵的头脑中形成“场地”。这几年,在他的带领下,支队文化工作提升到了另一个新层面。张政委是一个爱创新、懂网络、思想潮的支队领导,这与他朴素的外表和行为一点也不相称。说他潮也一点不为过,他的潮是潮在了他的思想前卫,是头脑中的那块“文化阵地”。在大家都对特色文化创新没了主意的时候,张政委受儿子启发玩起了轮滑,这个新鲜玩意儿很对年轻人的胃口,全支队官兵喜欢得不得了。在每年组织开展“春城杯”篮球比赛的基础上,他提出了“花式篮球”的想法,成为了比赛以外的另一个新亮点。一个“大政委”总帮着官兵们出“小点子”,这让支队很多年轻干部都为之钦佩。
文化工作在这个支队不只是政工干部的分内事,而是所有人的事。前不久,支队打算更换文化长廊内容,正巧后勤处处长于鑫的爱人是搞景区规划的,曾策划过一期云南陆军讲武学校举办的远征军图片展,于处长便把爱人的设计图片拷给了政治处主任作为参考,还一起研究怎么改效果好。这个后勤处长“插手”到了宣传工作中,正是党委成员对文化工作的一种态度。
笔者来到安宁大队开展调研,大队官兵很是热情,车子刚到营:他们就主动展示了大队特色文化队。奇怪的是,并不像以往我们来到其他单位有干部前来介绍,起初我们虽然有点纳闷,却马上被他们的特色文化表演吸引。在文化表演结束后我们找到了答案,原来他们的中队长和指导员就在表演的队伍里,干部就这样身着表演服装和我们见了面,就连大队部的管理员也在其中。支队很多军事后勤干部都切身参与到了文化工作中。
文化活动不仅仅是一项群众性的活动,他们还搞出了一些大家都为之骄傲的好作品和新名堂。近年来,支队官兵自编自演的20多个节目先后在军内外获奖,舞蹈《青山无言兵无语》在云南省首届“林业杯”文艺汇演中荣获一等奖,快板《云南总队新气象》和葫芦丝演奏《雨林卫士情》获森林指挥部首届“绿色卫士杯”文艺汇演一等奖。2012年,支队代表森林指挥部参加总政治部“军歌嘹亮”歌咏通讯赛活动,被评为优胜单位。同年9月,支队所属昆明大队被总政表彰为“全军基层文化建设先进单位”。2013年,在总政组织的“八一杯”业余篮球通讯赛活动中,支队篮球代表队通过层层选拔进入决赛,最终荣获“八一杯”全军业余篮球通讯赛冠军奖。2014年10月,支队承办森林部队文化工作现场会议得到了各级首长的充分肯定和高度称赞。
正是有了领导干部的深入其中,从支队领导到中队主官,从团职干部到一线带兵人,每一项文化工作都能看到干部的身影,才使文化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助推了部队全面建设蓬勃发展,官兵尝到了“甜头”。
文化骨干勇挑大梁
支队坚持把文化骨干队伍纳入人才建设规划,采取“新兵选苗子、老兵打底子、选取士官留种子”的办法,注重全盘考虑、统一衡量,保证了每个中队都有宣传、体育、美术、舞蹈、网络等方面的文体骨干。
和其他单位面对的困难一样,文化骨干并不是那么容易选出来的,更关键的是要看怎么培养。这个支队的办法是,充分借助驻地文化资源。他们注重与驻地单位搞好警民共建,始终与学校和文化单位保持着很好的联系,就这样把驻地和军地:校教育的资源给盘活了。周末,他们经常邀请地方高校、新闻传媒、艺术团体、民间组织等专家老师来队辅导授课,基层周课表里专门安排了“两用人才”培训时间,帮助在官兵中培养新闻报道、摄像摄影、舞蹈编排、乐器使用、DV制作、网络维护等方面的“小行家”。有了骨干挑梁顶柱,文化工作便落地生根,这些骨干才会像领头雁一样,带着大家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文化工作。
说到文化骨干,支队职务最高的骨干应该是他们的支队长张洪顺。火场间隙和看守火场可能是森警官兵最疲倦的时候,是看似结束了的战斗过程,是暗含危险的战斗阶段。在连续几天几夜与林火殊死战斗后,除了使命与责任在支撑着官兵,另一个能提振士气和鼓舞军心的就是文化活动。像战地小晚会这样的活动,张支队长总是带头为官兵来上一嗓子蒙古长调,每次气氛都好的不得了,每次作用都明显的不得了。同时,他还是支队每年“春城杯”篮球比赛的参赛队员和裁判员。这也体现了他对文化工作的理解和认识。他说,文化能拴住兵身、凝聚兵心,有文化的战士才是有希望的卫士,文化工作和军事工作掺和着搞就会事半功倍。
支队所属安宁大队四中队四班班长王金山是支队5000米军事考核的纪录保持者,他不仅是个名副其实的训练尖子,还是个出了名的文艺骨干。刚当兵那会儿,性格腼腆的他除了跑步快这个特长以外,其他几乎啥也不会。转了士官后,因为军事训练突出第三年就当上了班长,可这个新班长第一个琢磨的事儿就是怎么搞好班里的文化活动。他说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班里人整天搞训练非常枯燥,正需要文化活动来调节,通过文化活动来调节班里的气氛能让大家的心理得到最大释放,也会更轻松地面对训练。另一个是,每到节日中队组织活动的时候,班里能有几个拿手的节目也算很有名气,他不想让别人说他这个5公里第一的班长只会搞训练。基于这两点,王金山现在葫芦丝、口琴、海军鼓都能鼓秋几下,班里军事成绩不仅没落下,文化工作还搞出了新花样。去年,他们班1人考取了警校,1人在支队组织的演讲比赛中获奖,同时被支队推荐为指挥部建制班军事比武的候选班,像他这样有文化的训练尖子在这个支队还大有人在。
调查期间,正逢每年的选晋退时期,我们看到他们除了有一个军事考核的登记排名以外,还有一个备注栏,其中就有战士填写文化特长方面内容。西山中队上等兵王皓宇在军事考核综合排名位居中等,由于他平常业余生活爱好魔术,自己还创编了几个魔术表演节目经常在支队组织的活动中与大家见面,在这次的士官选取中,他就因为这个方面的特长为自己加了分,综合成绩一下子就提了上去,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在文化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同志,既保住了骨干力量,同时也有效调动了官兵主动参与文化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得这项工作始终有一批人带着干。
正是有了各个层面的文化骨干,正是重视对文化骨干的培养和保留,让我们感觉这个支队的文化工作开展起来并不费什么事,好像文化工作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一样。
设施设备舍得投入
对于文化设施设备的投入和使用,这个支队牢牢把握两点:一个是舍得投入,另一个是用的经常。支队政治处张桢林主任介绍说,花大气力搞好营区文化环境,为基层单位配好文化设备,为官兵提供一个好的学习、训练、生活条件,让大家在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中放松身心,不仅是文化工作的需要,不仅是年轻官兵对先进文化的需求,还是促进军事训练和部队管理的另一手段。把钱花在有益于丰富官兵业余文化生活上,花在提高官兵文化素质上,这个钱就花值了。
老掉牙的东西不是官兵喜爱的东西,基层文化要紧贴时代发展要求,要跟得上创新的脚步,才能不断增强吸引力、感染力,才能真正发挥出它的作用,文化装备也必须得跟上。
2014年支队迁建新营房,他们以这个为契机,重新建设了警史馆、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和文体活动中心。他们在营区醒目位置设置强军目标照壁,竖立核心价值观宣传牌,在营:设置灯箱、橱窗,建造塑胶跑道、篮球场、文化长廊和文化墙,打造路文化、亭文化、石文化,在营区道路、走廊、操场构建主题鲜明的立体政治氛围,张贴灭火功臣图片,竖立精武标兵灯箱,安装战斗格言警句,使营区环境达到现代与历史结合、美化与文化结合,让政治环境与自然环境交相辉映。根据《武警部队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纲要》,按照“条件与需求适应、宜人与育人统一、传统与创新衔接”的思路,支队对所属8个中队的荣誉室、图书室、网络学习室、文体活动室、棋牌室等进行了既符合标准要求又有自己特色的规范。其中就有一个事又让他们自豪了一把。
“电脑进班”这件事,这个支队走在了他们总队的前面,我们看到每个中队的班学习室里都有一台能连接内部局域网的电脑。当问起这个电脑平时都干些啥的时候,大家都说用处可多了。禄劝中队二班战士李东打开电脑边操作边向我们介绍,可以登录武警部队各单位信息网页浏览新闻,还有森林乐吧、影视天地、游戏中心和网上图书等APP供大家学习娱乐。班长郭梓健告诉笔者,中队其实早就有电脑了,不过是在网络学习室里,平时闲下来个几分钟想看看局域网新闻,一想到要去网络学习室,而且还要找中队干部审批,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现在电脑进班就方便多了,随时都能上网,每天看看其他单位的兄弟们都在干啥成为了班里人的习惯,每周班里也都会写两篇稿件往支队投一投,用现在时髦的话讲,叫刷一下存在感。
类似电脑进班这样的文化设备投入支队还做了不少,其中很多都是基层官兵在每季度双向讲评会上提出来的,支队机关把基层官兵的愿望和诉求当作大事来办,党委督促落实。前年,支队为基层购买了点唱机,在周末假日和日常生活中,官兵有自己的娱乐场所和文化设备,统一配发了DV摄像机和照相机,能够满足兴趣小组开展活动,同时随着这些摄影器材的更新,这两年的好照片也越来越多了,在总队举办的摄影展中,支队的获奖作品比例也大幅提高。政治处每年集中到新华书店采购一批新图书和字帖,配合支队广泛开展的“读好书、练好字、当好兵”活动,坚持为基层送书已有4年时间,这一举措一旦像他们这样坚持下去,改变官兵的不仅是意志品质和身体素质,还有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读书习惯。
调查中,我们发现支队图书室里的书籍大多都已经被官兵翻旧了,新的文化器材在活动室里几乎没有,不是官兵不爱惜,反而让我们感觉到的是他们经常使用留下的痕迹,文化装备并不是一种摆设。石林中队的战士张测是中队文化活动小组副组长,由于中队经常开展文化活动,这些文化装备避免不了会出现一些小问题。他现在已经是一名文化装备的维修小能手,无论是电路问题还是硬件问题,只要不需要换件,对于他来讲就都不是问题。用他的话讲,东西就是让大家用的,用坏了我修好就行了,比放在那儿不用强多了。我现在一般小毛病都会修,这个小本领“得益”于大家给我“添的乱”,说不定以后回家了还能开个维修店养家糊口。
正是有了这些能够满足于官兵学习娱乐的文化装备,正是把这些装备真正的用了起来,把文化这个舞台搭得绚丽多彩,才使得官兵有台唱戏,借助配套齐全的文化装备,官兵也更愿意展示自己,表现才艺。
活动开展形成制度
支队坚持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利用每月指导员之家、季度考核、蹲点调研等时机,对文化建设情况进行检查督导。笔者翻阅了支队每个月的“指导员之家”活动记录,每次活动都有一个议题与文化工作有关,3月份他们研究的是文化活动网上会操内容,5月份研究的是“五月风”系列文化活动,7月份研究的是第四届“春城杯”篮球比赛,8月份研究的是“铸军魂、打胜仗”主题摄影展。年初,他们对文化工作有详细的计划和安排,我们通过一张表就能知道每个月文化工作的重点内容和工作开展情况。在政治处宣保股,我们看到了一张“基层文化工作统一量化标准登记表”,他们真正把文化建设与创先争优活动挂钩,每月对文化工作抽查的情况都记录在这个表上,此外,每季度有总体情况通报,半年还有详细讲评材料。宣保股张申民股长介绍说,支队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本级信息网公布,哪个单位工作做得好、有特点,哪个单位的工作落后了一目了然,相互间有一个比较和促进的作用。
除了在抓工作上形成了制度,还有一些类似传统的东西也像制度一样他们一直在坚持着。特色文化队是这个支队的一个文化亮点,每个中队都有固定的保留节目,形成了自己的传统和富有特色的文化。支队先后组建了机关干部军歌合唱队,基层大中队分别成立了“林鹰”军乐队、“傣韵”葫芦丝队、“飞梦”轮滑队、“青春”军鼓队、中华刀术队等10支特色文化队,定期组织广场文化活动,打造一队一特色、一队一品牌的群众性文体队伍,利用基层文化网上会操等形式展示自己的文化特色。特色文化队的建立,时间长的有10余年了,已经成为了中队的一张文化名片。每逢新兵下队,中队老兵都会通过特色文化的方式来欢迎新战友,同时老兵们也会手把手的把这门技能传授给新兵,既作为新兵文化活动的敲门砖,又成为了展示自我的一片天,既通过它增进了新老兵之间的感情,又增强了中队的集体荣誉感。
这些制度坚持下来并不容易,关键在于制度的精髓是始终把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放在首位,坚持“兵写兵、兵演兵、兵唱兵”的文艺创演路线,把镜头对准基层,将话筒交给官兵,开展活动突出群众性和广泛性,这样一来,官兵广泛参与的积极性也就更加高涨了,也就有了不竭的源泉和动力来坚持下去。
前两年,微信开始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在新的《手机使用管理规定》下发后,支队立马跟上了这个潮流的脚步,建立了“春城新闻之家”“文学创作爱好者”等微信群,开设了“昆明森警”订阅号等手机文化网络平台,群主都是文化骨干或是某一方面的“小行家”,只要对文化有那么一丁点儿的兴趣,总能在这里找到知音和老师。像这样的活动一开始就注定了能够形成制度坚持下去。正是当活动开展已经形成了制度,正是一些习惯已经慢慢地形成了传统,有了文化的根基,有了文化的底蕴,文化工作就有了活力,有了特色,有了文化工作本应发挥的正能量。
昆明市森林支队遵循文化建设问计官兵、文化活动依靠官兵、文化成果惠及官兵,形成了“队队有特色、人人有参与、时时有活动、处处有展示”的文化工作新特点,满足和丰富了官兵业余文化生活,为激励官兵有效履行职责使命,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责任编辑:邢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