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羲:父母教我做个有情义的人
2017-06-15夯石
李光羲:父母教我做个有情义的人
母亲的确是一位品德高尚的智慧者。虽然没上过学念过书,但善思考,明事理。
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李光羲老师已 88 岁高龄,前不久在“朗诵会”公众平台举办的“和你一起读世界”、“聆听博物馆之音”活动中两次见到光羲老师和老伴王紫薇老师。光羲老师的开朗、达观、幽默在十几年接触中屡屡带给笔者感动,光羲老师曾对笔者说过:“我这辈子最看重的就是一个‘情’字,世上唯有‘情’是无价的、是不可代替和复制的。”
每次跟我讲起小时候父母为人处世对他的影响,光羲老师总是泪光闪烁,“我是母亲和父亲身体最健壮、感情最融洽、生活最安定时的产儿。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我们家是个大家庭,有四五十口人,祖父一辈兄弟四人,而祖父是天津城内北门里‘三义金店’的经理,他是一家之主,掌管着全家的大锅饭。‘七七事变’以后,大家庭解体。我父亲重新掌起第二代的大锅饭。实际上,22 口人之家的生活担子落在了我母亲的肩上。这些年我常想,这么大的一家子,要有多大的开销啊!更不用说它所包容的事务和发生的矛盾了。‘七七事变’前,我们几个较小的孩子,常和母亲一起住在外祖父家,生活水准要比我家好多啦!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外祖母和母亲在来往的亲友中所受到的敬重。她们是普通的家庭妇女,而所来的男宾们,全向她们问安,并且一起谈论社会见闻和天下大事,这在当时众多婶子大娘中,是绝无仅有的现象。母亲除了掌管日常家务,遇到过节、过生日,常请合得来的姑婶们去照相馆合影留念,或是请大家去看电影。父亲去世后,母亲常带我去公园,到北京玩遍了故宫、北海、颐和园等名胜。今天看来虽微不足道,然而在旧社会的家庭妇女中,却堪称凤毛麟角,实属稀罕了。母亲的确是一位品德高尚的智慧者。虽然没上过学念过书,但善思考,明事理。
“父亲供应大锅饭,而母亲肩负着管家全责。每年 11 月 15 日是我的生日,到了这天,母亲总是背着大家出去给我买一块‘大八件’,即中式酥皮有馅儿的点心,单独把我拉到一边说:妈妈给你过生日——”说到这句话时,光羲老师忍不住哽咽,笔者在旁边也不禁鼻子一酸,想起了自己早已去世的母亲——天下慈母一般心啊!
沉重的负担,加上侵略者铁蹄下的压迫,并未使得李光羲的父母失去生活的信念。他们从不粗暴地打骂孩子,“总是用勉励的诱导的方法教育我们,把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记得一次母亲早上起床后告诉我,桌上有爸爸留下的字条,我看到上面写的是韩愈在《进学解》中的两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两句话一直记在我心里。”
1947 年,李光羲的父亲因长期积劳成疾而去世,年仅 54 岁。当时,李光羲连中学也没念完,考虑到家庭生活负担,尤其母亲的困难——她连续遭受二哥、小妹和父亲去世的精神打击,李光羲决定弃学就业……
树有荫凉儿人有影儿,回首当年的困苦和磨难,光羲老师说父母对他最大的赐福就是从小就教给他一条做人的真理:无论多苦多难,都要笑着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我的父母就是这样的人,他们做人做事的样子,在我心里永恒不灭!”
□本刊记者 夯石(张琳)/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