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高校师德建设研究

2017-06-14张虹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20期
关键词:师德建设高校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核心内容,也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培养的行动指南。师德是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基础和灵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正视高校师德缺少,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构建高校师德建设的长效培训、考核机制,引领高校师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高校 师德建设

【基金项目】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湖南高校培养与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项目编号 2015BZZ191)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0-0070-03

当今世界,科技文化等“软实力”逐渐成为国家发展和进步的原动力,成为国家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1]。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谁具备雄厚的科技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在残酷竞争的国际大舞台占得先机。习近平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要利用各种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高校是我国文化教育的主战场和核心区域,是广大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高校教师既是先进知识文化的传播者,也是人类灵魂的缔造者。在社会主义文化文明建设和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关键时刻,高校教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建设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关系到我国人才培养质量,与国民核心价值建设的成败息息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行动指南,核心在于我国广大青少年能否接受和理解这一重要指导思想,能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身行为规范,将其成为一种自觉意识。高校求学期间,是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教师的引领和表率对青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高校作为我国青年培养和教育的主要基地,担负着培养有爱国情怀青年人才的历史使命,这就客观要求高校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与品德。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規划纲要》(2010-2020 年)要求,新时期我们要建设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2]。其将“师德高尚”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指出以德育为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至我国教育全过程,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指引着高校师德建设的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点,结合高校党建工作,强化高校师德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和谐社会创建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时期高校建设高素质、高水平教师队伍的必然选择,更是我国高等教育稳定、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石[3]。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师德建设的核心和灵魂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三个倡导”的科学论述,明确了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指出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着力点是价值体系的新部署、新要求,关键在于正确理解和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认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急迫感和责任感。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深刻理解和掌握核心价值观的精髓,深入推进我国高校师德建设,凝聚高校师德建设的社会共识[4-7],将师德建设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师德建设的核心和精髓,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和追求;渊源传承的优良历史文化,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中国梦是新时代全国各族人民不懈追求的共同理想, 因此只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凝聚广大高校教师的智慧和力量, 才能使高校教师产生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才会将毕生精力和热心奉献于崇高的教育事业。

民族精神和创新精神是高校师德建设的灵魂[8]。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必然选择。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体现了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统一。

二、我国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对高校教育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要求高校教师不仅要具有严谨认真的治学精神和渊博的专业知识,更要具有积极向上、与时俱进的高尚师德[9-10]。现阶段,少数高校教师由于受到社会转型和生活压力等现实问题的影响,出现政治思想淡薄、职业道德缺失、学术道德失范等现象,这非常有悖于高校教师的职业精神,背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上述问题仅是极少数个别现象,但已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师的整体形象,引起人们对师德建设的关注。目前高校师德缺失主要表现为:

(一)政治思想意识淡薄

在多元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下,部分高校教师受“思想多元化、市场经济化”的思想影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模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不够深入,对新时期正探索寻求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所怀疑,丧失了对教师职业理想和教育事业追求的原动力,导致人生观和价值观缺失,缺乏理想信念,政治敏锐性不强[11]。

(二)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缺失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是其从事教育事业的原动力,是师德的基本要求[12-17]。现阶段,部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缺失,职业理想和信念淡薄,职业信念动摇,有的满足于现有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缺乏开拓进取精神,不能对原有知识进行升级换代,不能激发自身的教育潜能,创造性地开展教育工作;或者只注重教师自身学历层次和科研成果,忽视教师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培养,造成个别教师追逐名利,将神圣的教育事业当成谋生手段,高校教师应有的使命感和荣耀感严重缺乏。

(三)团队意识淡薄

在自由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熏陶和影响下,部分高校教师由于政治思想观念差异,执业发展现状与理想存在偏差,导致工作积极性不足,集体观念淡薄,缺乏全局观念,不利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更无法高效地进行重点科研项目的合作研发。另一方面,由于高效教师在高校教育角色定位特殊,学生教育是其主要工作,很多情况下教师本人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所以部分高校教师不能很好地处理好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容易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不能进行有效合作,取长补短,团队意识淡薄。

(四)教书不育人

高校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教师作为大学生步入社会的重要导师,除了向大学生传授先进的专业知识外,更应关注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自身品德素质培养。而部分高校教师“只教书,不育人”,对学生的思想和道德品质漠不关心,认为自己的职责是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使学生能够具有一技之长,只要讲授书本内容,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就育人了,忽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不能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完成教书育人的教育职责。

(五)科研浮躁,学术道德缺失

教学和科研是现阶段高校的两大职责,高校作为我国重要的人才培养和基础研究基地,既承担培养具有伟大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也担负着进行高新技术和理论研究的重任。严谨的科研精神和扎实的科研能力是高校教师的基本要求,然而现阶段部分高校教师科研浮躁,学术研究上弄虚作假,剽窃他人研究成果,为了实现科研指标,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科研成就感和责任心淡薄,学术精神和科研作风匮乏。

(六)高校师德建设机制不健全

大部分高校缺少师德教育必要的培训机制,使高校师德教育形式化、表面化,不能对高校教师进行有效的师德教育培训。高校师德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除了高校教师自身的严格要求,还需要有行之有效的师德监督机制,而行之有效的高校师德建设监督机制的缺乏,使师德建设缺乏约束力和执行力。

三、高校师德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正处于历史转型期,各种思想不断冲击着我国的高校师德教育;另一方面,高校师德建设既具有社会性质,又具有特殊的个体特性,现阶段高校师德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大环境和高校师德教育管理制度弊端的外在因素,也有部分高校教师个人职业理想和职业素质欠缺的内在原因。

(一)市场经济对高校师德建设的冲击

在不成熟和不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下,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潮侵蚀着部分高校教师,使部分高校教师热衷于追名逐利,将高尚的教育事业看成一种谋求私利的手段,过分关注个人利益,忽视了高校教育工作的真正内涵,使部分高校教师逐渐失去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放松了对自身师德、师范的要求。

(二)高校对师德建设重视不够

随着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培养到大众教育转变,而高校招生规模跨越性的扩张,造成高校教师队伍迅速扩大,给高校教师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同时高校师德管理制度和培训方法的缺失,使高校师德建设不能满足时代发展要求,高校教师整体师德水平下滑。另一方面,现代高校教师管理体系中科研创收逐渐成为高校的第一要务,高校教师的晋级、工资、奖金与高校教师的科研工作紧密相连,使部分高校教师过分重视科研工作,忽视师德的培养和锤炼。

(三)高校教师个人的亚健康心态

部分高校教师不注重职业道德培养,不能与时俱进,不能用先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舞和武裝自己,造成其对师德建设和培养存在误区。认为师德建设与己无关,一旦工作中遇到挫折容易情绪失落,怨天尤人,出现情绪失常、职业倦怠等情况,使个人处于亚健康的心态。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高校师德建设的措施

新时期的高校师德建设,需要我们从师德建设内涵、时代性、延续性和制度保障等方面进行高校师德建设。

(一)丰富高校师德建设内涵

新时期的师德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主要内容,重点培养高校教师高尚的师德,使高校教师具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能够热爱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勤于教书,精于育人,锐意进取;要培养高校教师渊博的学知,使高校教师知识丰富、学业精湛,具有深度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知识背景,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吸收和消化最新、最前沿知识和科研成果。

(二)完善高校师德建设制度

完备的师德建设机制是高效、长久进行师德建设的基本和保障,制度化的措施可将师德建设推向新的高度。

(1)建立科学完善的师德培训机制

根据高校教师职业额特殊性,对高校教师进行制度化、长期化的师德培训,提供丰富完善的高校师德培训内容和多渠道的师德培训途径。加大青年教师的岗位技能培训和师德规范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先进师德工作者的示范引导作用,使广大高校教师树立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

(2)行之有效的师德建设领导机制

高校领导对师德建设的重视程度是高校师德教育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高校领导除了应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外,还应做好师德建设的领导工作,负责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制度,完善高校师德建设规划,保障高校师德建设规划顺利、高效的实施。

(3)科学有效的考核与奖惩机制

根据高校师德建设的特殊性,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与奖惩机制,提高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采取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方式,使道德高尚的教师在工资、奖金和晋级等方面具有优势,使其具有荣誉感和自豪感;对于不注重师德培养的,应给予严肃处罚。通过科学有效的师德考核和奖惩机制调动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师德建设紧迫性和责任感,建立社会、学校和学生的监督体系,对高校师德建设进行立体监督,增加师德建设的时效性,将高校师德建设作实作细。

(三)师德建设要具有长效性

高校师德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只有进行长期细致的工作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师德建设必须制定一个长期的发展规划,建立长效机制,出台相关政策,使高校师德建设与高校教师的工资、奖金、职称评定挂钩;在师德建设规划制定后,要狠抓规划的落实情况,力求各项措施都能落实到实处,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师德教育要具有全面性和层次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高校师德建设,应以高素质、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建设为教师师德建设的重点。高校应注重专业大师、师德灵魂人物的培养,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战略,提高高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批各领域的大师级人物,并以这些大师为基础,构建一批德才兼备的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

高校师德建设应以提高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理念为师德建设的核心,对高校教师进行师德培养,使我国高等教育从注重知识技能培训,向知识技能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向迈进,使高校大学生从德智体美多方面得到培养和锻炼,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的接班人。

提升高校教师的人格魅力是高校师德教育的关键,高校教师的人格魅力直接影响高校教育的效果,孔子、鲁迅等人伟大的人格魅力均对学生教育产生巨大力量,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只有高校教师具有高尚的品德、严于律己、勇于创新的精神,才能用自己高尚的情操感染和启迪学生心灵,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五)应加大对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力度

高校扩招后,各高校均有较大比例的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其成长经历、教育程度、对新鲜事物接受程度的差异,使其具有鲜明的个性,创新能力强。青年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教师职业理想和素质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就要求在进行高校师德建设过程中,应根据青年教师的特点,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更人性化地进行高校师德建设。

(六)高校师德建设要有时代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变化的体系,其指导下的高校师德教育,要在充分吸收中华民族优秀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基础上,结合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责任感,与时俱进。不仅在师德建设的内容上具有时代性,在建设形式上也要紧紧跟随时代发展步伐,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载体,采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探索高效、新型的高校师德建设方式,加速我国高校师德建设步伐。

总之,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高校师德建设,应以不断进步和完善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师德建设的行动指南,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族梦为高校师德建设的核心内容;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为高校师德建设的主旋律。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理想和信念教育,创新性地推进高校师德建设,完善和优化高校师德评价考核机制,以人为本,健康、高效地促进高校师德建设。

参考文献:

[1]邓晨霞.文化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J].经济研究导刊:2011(12):224-224.

[2]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选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屈先蓉,周晨曦.高校师德建设现状、原因及路径探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 09: 68-69.

[4]钟慧容,胡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提高教师道德修养[J].党政研究:2015(5): 65-69.

[5]黄美蓉,张元,丁三青.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师德建设[J].高校探索:2013(1):38-39.

[6]薛金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高校师德建设[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27):36-38.

[7]陈晓晖,武一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下的高校师德建设研究[J].教育探索:2014(7):99-101.

[8]何祥林,程功群,任友洲,袁本芳.高校师德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14,35(11):53-59.

[9][10]万美容,王芳芳,袁本芳.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研究综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30(4):102-104.

[11]刘书征.地方高校师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学教育:2015(9):107-109.

[12]潘超.基于立德树人之高校师德建设研究.黑龙江教育: 2015(9):18-19.

[13]夏韩辉.论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广州航海学院学报:2015,23(3):54-56.

[14]蒙家宏.试论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体系的构建.教育与职业:2015(10):50-52.

[15]王伟静.谈高校师德建设中教师的主体性.法制与社会: 2015(8):234-235.

[16]穆亚荣.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背景下的高校师德建设[J].新西部:2015(24):115-116.

[17]郭明俊.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几点建议.教育教学论坛:2015(39):35-36.

作者簡介:

张虹(1973.8-),女,湖南长沙人,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硕士,现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工会问题研究。

猜你喜欢

师德建设高校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