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初探
2017-06-14张宜欣
张宜欣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安全对高校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网络安全环境越来越具挑战性,数据大爆炸的时代使网络数据、信息变得更加纷繁多样,能否对网络信息进行有效的辨别和使用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针对高校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 高校大学生 网络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8-0185-02
互联网+时代的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对于互联网庞大的信息量,传统教育方式已经难以完成教育任务,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难以真正提高。因此,高校应采用新的方法加强教育工作。
一、网络安全特点
1.网络安全的普遍性
大学生是具有社会性的一部分群体,他们具有较好的网络安全意识。现在社会发展中“互联网+”以及大数据已经开始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高校的大学生多喜爱使用网络进行交流和学习,这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极为普遍,比如他们生活中多喜爱使用QQ聊天和微信视频通话等,在交流期间大量的社交行为数据累计,能为他们的社交提供便利。海量的数据在为大学生提供更加便利的交往活动,能为大学生的个人生活以及高校的管理带来更大的风险。
2.网络安全自身特点
大学生的网络安全也有着自身的特点。第一,大学生较为容易的接触互联网这一新生的事物,但是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年龄不够成熟,所以在新鲜事物接触之时,极易受到外界影响。我们知道现在很多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做事的时候多以自我为中心,有着极强的好奇心理,年轻气盛,思想也很单纯。现在很多大学生正在积极的参与学校和社会活动,希望能在此活动中充分证明自己的能力,但是大学生的这些思想很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第二,大学生的自由时间比较多,所以班级里面的小规模集体活动还是依赖班级里面的QQ群进行的,现代化的交流工具让学生很少使用电话来进行沟通。最后,大学生的网络使用偏于自由,原因是大学课堂是学生主要的学习阵地和场所,更是教和学的最好结合体。若教师在授课期间使用的方法异常枯燥,导致课堂上课极为松散,将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致使学生的更愿意通过上网的方式渡过课堂时间。不少高校在课堂里面安装了WIFi,导致学生会频繁的使用网络,这就极易出现网络安全问题。
二、高校大学生面临的问题
数据是网络设计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内容,其中多涉及到的内容是网络、图像处理和科学研究等相关内容和领域。在社交中大学生是网络社交的主要群体之一,但在网络社交中最常见的问题是网络安全问题。大学生在网络活动中极易出现网络诈骗、网络犯罪、网恋等问题。大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聊天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大学生在心理上还是不够成熟,社会交往经验较少,所以在与网络中与人进行沟通的时候经常会遭遇到诈骗,如较为常见的诈骗行为是借助于网恋实施钱财诈骗;或者以兼职的名义拉大学生进入到进入到传销组织中,使学生沉迷到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这些网络问题都会让学生沉入其中,也是当前大学生中普遍存有的问题。我们知道网络是一个较为虚拟的世界,但是要知道现实与虚拟之间存在有差别,网络成瘾以及网络聊天都会影响大学生的现实人际交往,甚至对大学生的心理也会产生极重要的影响。
三、解决策略
1.加强校园文化提升大学生网络素质
大学生在面对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安全问题时应该具有良好的自身素质,其中包括充足的网络知识、良好的互联网运用能力和意识、符合社会主流思想的网络道德。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大学生的网络完全能力薄弱问题已经暴露出来,譬如网络知识相对单一、网络运用能力的缺乏以及网络道德的缺失,这些现象都变现出了大学生的网络素质偏低。
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能够净化校园氛围消除不良风气。通过互联网+时代的高效信息手段,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譬如利用新媒体进行主流思想的传播,使校园当中始终响彻正能量的声音。
2.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可以被看成是社会的细胞,所以任何一个家庭都要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新时代发展期间,家庭教育的作用显得特别重要。譬如说,从家长角度出发,家长需要进行观念的更新,时刻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很多家长在孩子步入大学以后开始忽略关注孩子,致使孩子的心理出现变化以后家长不能察觉。家长需要在了解孩子学习和生活之余,关系孩子的人际交往、社交和组织等能力。因此高校需要与家长通过过互联网手段建立良好的沟通,及时共享学生的情况,加强对学生的全面管理。
3.强化校园网络安装深度 凸显大学生校园网絡安全的时效性
第一,师资和硬件投入上,所有授课教师要对网络知识、道德和伦理有着良好的认知,这样才能为学生进行证券的以电脑,通过硬件的投入,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网络环境。第二,强化校园网络的安全教育和考核。高校的网络安全教育考核系统中需要对网络安全的意识、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开展考核,通过考核不仅要了解学生的网络知识,更是要细致的分析学生的思想变化,若发现偏差可以及时调整。
四、结语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工作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网络时代的信息量过于庞大,大学生需要足够的辨别能力对信息进行有效分析,将对自身发展有帮助的信息分离出来,辅助自身的成长和学习。
参考文献:
[1]马仲辉,邹承武,张平刚,邢永秀,郑霞林,黎桦, 黄荣韶.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校园植物科普教育及网络建设初探——以广西大学为例[J]. 广西农学报,2015(06):14-15.
[2]王海,于佳. 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1):12-13.
[3]曲大海.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体系构建研究——信息化新形势背景下的网络安全[J].辽宁高职学报,2014(0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