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明确,说理有序
2017-06-14徐擎
徐擎
(漳州第一中学 福建漳州 363000)
议论文在笔者看来即是表达自我观点或主张,并说服别人信从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论证。训练议论文的写作能力主要是训练立论和论证的能力。
众所周知,写作基本上都是从阅读和模仿前人的作品开始的,议论文写作也不例外。要想写出像样的议论文,首先要大量阅读和记诵前人典范的论说文。学习前人如何确立观点,如何透彻地阐述观点。为达此目的我们首先推荐学生平时要经常浏览“人民日报评论”或“人民网”中的“人民时评”与“人民论坛”。诸如《学会“重用”自己》《没有风暴的海洋是池塘》《别把混浊当高深》《把“不简单”做到“简单”》这样精辟的论说文多看必有收获。此外,《自由在高处》(熊培云)《常识》(梁文道)《容忍与自由》(胡适)等论说性著作也是学习说理的典范。仅是浏览阅读对于写作来说还是不够的,还得记诵一些论说名篇以便仿效。譬如记诵梁启超先生的《敬业与乐业》、蔡元培先生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苏洵的《六国论》等论说文名篇,让习作者对论说文先有感性的识记。明白论说文要有明确的观点,清晰的条理和准确的措辞。以下以《敬业与乐业》中的片段为例来谈: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本段文字讲的观点是“要乐业”,作者从日常生活中惯常见到的“苦业”现象讲起,讲到“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要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再谈到人生在世“无业”比“有业”苦,既然要有业,与其“苦业”不如“乐业”,以此来阐述为什么要“乐业”。接着分四点讲明了怎样做才能“乐业”。最后总结说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来的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本段文字围绕着观点“要乐业”,把为何要“乐业”,怎样才能“乐业”分析得让人心悦诚服。
由此可见,论说文写作的关键就在于论点的确立和说理的有序。而这两点正是我们高中阶段议论文写作训练的着力点。
我们首先要谈的是论点的确立。对于高中日常的议论文写作训练而言,论点的确立可以说是一篇议论文写作成败的关键。俗话说:有的放矢。这里的“的”应该就是“论点”了,立论角度的正误直接决定了作文的优劣。
以2016年全国1卷的漫画作文题为例,漫画中两个孩子的手上拿着卷子,一个孩子的分数由100分降为98分,脸上也由亲吻的唇痕变成了巴掌的印记,孩子自然也由笑脸变为哭脸;另一个孩子的分数由55分升为61分,脸上当然是从掌印变为唇痕,孩子也就由哭脸转为笑脸了。这样鲜明的奖惩——分升亲吻,分降耳光。
面对这样的漫画,如何立论?如果仅看表面立论,很多人的思维会聚焦于评价标准——分数上,或者关注其教育方式的恰当与否。当然这都没错,但显然流于普通、表面。正如孙绍振教授所言“这并不是考题寓意的终点。更深的思考应该是,对分数的重视,隐含着对人的轻视,甚至对人的侮辱”……此外,“这里还隐含着另一层次”,“学业的进展,不可能是直线前进的,应该是曲折甚至是螺旋式上升的”。“这个题目虽然很具体,但是包含着向更普遍的带着哲理的方面去拓展的余地:相对的进步的积累,是改变绝对的落伍的前提。矛盾是可以转化的,不仅对于学业而且也对于事业,不仅是对于人,而且是对于历史。在这样层层深入的具体分析中,激发思维,强化思辨,这是培养独立思考,具有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2016年全国高考作文,一个充满隐性挑战的作文题》孙绍振)基于以上的分析,作文的立论就能更深一层,更新一些,譬如“只许进步,违背规律”“学业的道路也是曲折的”“只求满分,扼杀创新”等等,显然,这样的立论就比“唯分数论可休矣”來得新颖深刻些。
其次是说理的有序。“说理是就多种多样的“人的事务”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是对普通人和广大公众说理,而不是在一个狭小的圈子内的(政党、小专业等)的同声相求和互相吸引。”“说理文一般关心和讨论“人的事务”,并对之进行说理。所谓“人的事务”就是与每个人的经验和周围世界有关的事情。”(《明亮的对话》徐贲)我们注意到现在的作文题,材料大都关乎我们每个人的经验和周围的世界,要求写作者对这些现实现象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于是,想要让别人尽快明白你的立场或看法,有序的说理就成了关键。有序就是要做到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论证有力。
比如有篇文章题为《应该废除死刑》,开头这样写道:“从古代开始,死刑便被用来惩罚多种犯罪行为。今天在世界上已经有许多国家成功地取消了死刑。但是,美国,许多亚洲和中东国家,还有一些非洲国家,它们仍然为某些犯罪行为保留了死刑,当然,是否经常实行死刑各不相同。死刑应该废除,因为死刑并不能带来正义,它不能遏制犯罪。更重要的是,一个人不人道地夺走了另一个人的生命,社会因此将他处以死刑,而这样恰恰又在不人道地夺走另一个生命。”文章的观点是:死刑应该废除。文章从三个方面来阐述这个观点,三个理由言之凿凿,不容置疑。三个理由分别是:死刑不能带来正义,死刑不能遏制犯罪,死刑同样不人道的夺走另一个人的生命,给罪犯的无辜的家人和亲朋带来巨大伤害。死刑不能带来正义的理由是死刑在夺走一个人的生命的同时,也夺走了任何改变错误判决的可能,而错误的判决在现实审判中又是不可避免的。作者又用确切的数字和史实来论证死刑不能遏制犯罪。最后,死刑每处死一个罪犯,都会给他的家人和亲朋带来巨大伤害,他们的痛苦是无法用伸张正义来辩护的。三个理由的阐述逐层递进,让人无可辩驳,进而不得不为之说服——这就是有序说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