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班级合唱”教学多元化的有效策略初探

2017-06-14刘乔莎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18期
关键词:班级合唱课程标准教学

刘乔莎

【摘要】本文以《课程标准》理念为依据,结合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实际情况,通过多元化的有效策略教学,使学生在此过程当中,做到人人参与,直观地感受到二声部合唱的魅力。

【关键词】班级合唱 教学 课程标准 二声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8-0145-02

在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七至九年级的学生能够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积极参与齐唱、轮唱及合唱,并对指挥的起、止、表情等作出正确的反应。”可以得出,《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合唱教学对学生合作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合唱歌曲在音乐课堂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多,合唱教学变成了中学音乐课堂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班级合唱”指的是在合唱中以整个班级为基本单位,结合相应教材内容对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二声部合唱教学,使全班学生的音色融合在一起,发出统一和谐的声音。开展“班级合唱”教学,可以从教材当中的歌曲入手,因为教材歌曲的演唱是学生学习二声部合唱的基础,也是获得音乐体验最直接的方式。“班级合唱”教学可以快速地使学生整体感知到二声部合唱的内涵,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在这个时间和空间中可以更进一步感受到二声部合唱和谐之美,从而提高合唱的普及性。

因此,开展“班级合唱”教学势在必行。本文以《课程标准》理念為依据,结合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实际情况,通过多元化的有效策略教学,使学生在此过程当中,做到人人参与,直观地感受到二声部合唱的魅力。

一、重视轮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班级合唱”教学应当从轮唱开始,再逐步过渡到其他二声部的合唱形式。通过这种简单的轮唱,不仅能够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二声部合唱的魅力,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演唱的意识,而且还调动了学生参与合唱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桑塔露琪亚》的教学中,可以在B段“快来吧,快来吧!我的小船呀!”的旋律中加入轮唱,改编成相差3拍子的二声部轮唱。学生通过几遍的练习之后有很好的演唱效果。通过这样简单的轮唱教学,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轮唱,提高了学习合唱的热情,也为后面更难的合唱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先入为主,运用“二声部优先法”固定音高

在初中“班级合唱”教学中,教师应当采用“二声部优先法”来固定音高,直接将二声部的旋律作为学生模唱的发声练习,让学生关注到二声部。这样一来,学生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概念,潜移默化地便掌握了二声部的旋律。待学生对二声部有了一定的把握之后再来学唱一声部旋律。此时,学生脑海里已经印下了二声部旋律,自然而然地打破了学生对学习二声部旋律的畏惧,轻松掌握了二声部,“班级合唱”的教学效果更有质量。

如:在《红河谷》的教学中,(1)教师可以先从较难把握的二声部旋律入手,将《红河谷》二声部的旋律作为发声练习,随钢琴用 “lu”来进行模唱。(2)学生旋律熟悉之后,加入歌词进行演唱。(3)教师唱一声部,全班学生唱二声部,初步感受二声部的和声效果。(4)全班学生学唱一声部。(5)分两组进行二声部合唱,教师帮忙演唱二声部,及时纠正学生的音准。

三、听唱结合,借助钢琴辅助教学

在初中“班级合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也不容忽视。教师可以用钢琴弹奏出两个声部的旋律,让学生感受和声效果,辨别出第一声部与第二声部;教师可以用钢琴弹奏第一声部,让学生唱第二声部,在相互配合时提醒学生多注意用耳朵聆听和声效果,当音准不到位时,应当及时进行调整,反复练习。当练好之后可以进行声部交换;教师在弹奏钢琴伴奏时,应当根据两个声部的和声进行编配,使得钢琴伴奏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音准、节奏以及提高两个声部之间的配合度,同时起到烘托气氛、带动情感的作用。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各有所“依”,不仅加强了学生的听觉意识,而且还做到了用“耳朵”去歌唱。

四、轻声歌唱,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在初中“班级合唱”教学中,由于学生的音乐基础参差不齐,大多数学生也没有经过科学地发声训练,演唱时声音很“响亮”、“尖锐”、“个性”突出,“班级合唱”效果不佳。所以,教师应当从保护处于变声期初中学生的嗓音出发,多采用轻声歌唱的方法进行训练。所谓轻声歌唱,指的是在保持良好歌唱状态的情况下,多用气息进行小音量的歌唱。这种方法既可以有效地保护学生的嗓子,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找到喉部放松的感觉,有效地感受到歌唱时气息的高位置。

要让学生彻底地养成轻声歌唱的良好习惯,需要教师明确每一节“班级合唱”的训练要求,贵在坚持,通过反复提醒与强调,从轻声说话、轻声朗读歌词到轻声发声练习、轻声演唱歌曲,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五、换位感知,发挥优秀学生示范作用

当训练有了一定的“模样”之后,教师要常进行换位感知。就是说,学生之间的声部要经常互换,让每一位学生在一首作品当中,既能学会一声部的旋律,又能掌握二声部的旋律。学生凭借自己的和声感觉抓住音高,在相互换位中,音准就会逐渐巩固而不会丢失。在此过程中,应当让音准较好的优秀学生积极发挥示范作用,先抓骨干,以点带面,层层推进。可以让优秀学生进行二声部的范唱,其他学生聆听,起到人声示范的榜样作用。这些优秀学生可以通过学生们最易接受的方式告知他们正确的音准是什么。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之间这种相互牵引的模仿能力,通过对单人模仿、双人模仿、多人模仿一直到声部之间的模仿等解决声部横向与纵向的统一问题。

这样,既激发了优秀学生的自信心,发挥了示范作用,又促使了其他同学向正确的方向进行“班级合唱”,切实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总之,初中“班级合唱”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尤为重要,一定要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切不可生搬硬套合唱教学的模式机械地进行合唱训练。教师在具体地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学习、反思,摸索出一套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可操作的训练方法,让学生美妙的歌声回荡在班级当中,回荡在校园当中!

未来的初中“班级合唱”道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张伟琴.班级合唱教学浅议[J].北方音乐,2015.

[3]杜津津.中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策略研究[J].音乐天地,2014.

课题项目:本文为陕西省规划课题《中小学合唱“递进教学法”探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GZZ2016051

猜你喜欢

班级合唱课程标准教学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初中阶段开展“班班有合唱”的实践和思考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