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思想品德法律模块情境教学初探

2017-06-14叶伯锋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18期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教学

叶伯锋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法律模块在整个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从新课程背景下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九年的实践出发,结合对本学科学科特点的思索以及其他同行的教学实践,试从法律模块内容分布及特点、实施情境教学的必要性和策略等方面进行初探。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法律模块 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8-0119-02

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颁布以来,新课改在我国教育领域广泛开展,它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特别倡导教师要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所谓“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指创设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主题意义理解的情境。情境创设要有助于反映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联想,便于对知识进行重组与改造,易帮助学生知识的同化与顺应。初中思想品德课法律模块在整个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基于笔者从事新课程背景下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九年的实践,结合对本学科学科特点的思索以及其他同行的教学实践,试从法律模块内容分布及特点、实施情境教学的必要性和策略等方面进行初探。

一、法律模块内容的分布及其特点

初中思想品德课法律模块内容主要集中在八年级,七年级和九年级也有涉及,三个年级的内容衔接紧密而有层次。具体内容分布见下表:

不同于一般的法律基础知识教材,考虑到初中生的身心成长特点和接受能力,强化模块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初中思想品德课法律模块内容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从年级分布看,以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模块内容每个年级都有涉及,分别对应新课程标准的主线设置:认识自我(七年级),我与他人和集体(八年级),我与国家和社会(九年级)。相对应的对学生的要求是:学法知法,权利与义务,法律与秩序。这样分年级分布是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真切体验,引发学生共鸣,有效感悟。

第二,从编排逻辑看,循序渐进,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上表模块内容设置可看,七年级上册让学生从“防范侵害,保护自己”的角度与法律初步接触,下册则让学生认识到法律与自己密切相关;八年级具体从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人身权利、受教育权利与义务、经济权利、消费者权益等方面进行法律教育;九年级扩展到国家社会的角度进行法律教育。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取得更为有效的教学效果。

第三,从呈现方式看,以例说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模块内容不是枯燥的法律基础知识的灌输,而是通过学生能够理解的生动的事例来体现基础法律条文、法律知识,将条文转化为与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及现实生活相关的小事件,将理论内蕴于生活实例中,使枯燥深奥的法律知识变得浅显易懂。

第四,从内容设置看,综合道德、心理健康、国情等方面。模块内容不是分门别类只从法律角度来进行法律教育,而是有机整合了道德、心理健康、国情等方面,从不同角度探讨同一问题,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法律模块情境教学的必要性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呈逐年增高,向低龄化、团伙化发展的趋势。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就更应该加强对初中学生的法律教育,使他们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成为知法、用法、守法、护法的合格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初中生,在心理上表现出独立意识的增强,但生活和学习中,往往难以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和态度;甚至做出一些违背道德、违反法律的事情。所以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法律教育。切忌一味的说教,而应善于设计教学内容,增加课堂的生动色彩,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发展智力能力,以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法律模块情境教学的策略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注重教学的情感性、直观性

多媒体是由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综合媒体等作用于人的各种感官媒体组成,可以存储、传递、处理和控制语言、文字、声音、图形等多种素材。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具有两项重要的教学功能。一方面,多媒体具有直观性和艺术性特点,可以使用它展现生动的图片、视频和优美的音乐把难以表达的德育转化为具体的、可以耳闻目睹的生动形象,增强政治课的感染力。这对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如笔者在《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一框题教学时播放了视频《灰色的震撼》。学生从中直观的感受到农民工、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让身在富裕地区的他们切身感受到在同一片蓝天下还有这些弱势群体的存在,社会还存在一些不公平现象。这样学生带着强烈的情感进入课堂,对内化该知识内容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活用角色扮演创设情境,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情境角色扮演是要求若干学生按照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情景分别扮演其中不同的角色,以便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气氛,使学生设身处地的去体验,理解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主题的要求。“ 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是深。 ”恰当地使用情境角色扮演,不仅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能激发参与意识,培养多种能力,还能消除心理困扰,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体会来领悟课本知识。如在探讨“拾得他人遗失物不还违法吗”这个问题上,教师设置了这样一个角色扮演:赵亮、李强、王俊三位同學在上学路上捡到一个钱包,里面有人民币三百多元,还有身份证、信用卡等。赵亮当即在原地喊起来:“谁丢了钱包?”李强急了:“喊什么喊,真傻!见者有份,我们把钱分了吧!”王俊则说:“千万不能这样做,拾获他人的遗失物不还是违法的。”课前布置学生相互合作,尝试查找“拾得他人遗失物不还究竟违不违法”相关法律规定。学生以极大的兴趣展开了调查研究,最后找到了答案:物权法第一百零九条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民法通则第七十九条规定“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费用由失主偿还。”由于教师设置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存在或可能存在的情境,并进行了角色扮演,引起学生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由于法源于生活,贴近实际,因而对学生产生了特殊魅力,并引起心灵强烈的震撼。很多学生发出“不学法不知道,生活处处皆有法”的感慨。与此同时,也提高同学们的合作、交流、组织、策划能力。

3.创设真实情景,培养实践的能力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初中学生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初期。他们能够在逻辑上考虑现实的情景,并能根据可能的情景进行思维。这个阶段的学生开始思考许多诸如社会存在、公正、真理及道德等抽象的社会问题。情感是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心理条件,强化情感体验是发展人的思想品德的心理基础。法律模块教学中创设真实情景,使学生在掌握法律知识的同时,更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行为实践能力。如2010年浙江省初中思想品德优质课评比中刘彩萍老师执教的《我们的人格尊严权利》创设了学生的同龄人“张小凡”在电视上发表言论后引发的社会舆论的真实情景作为贯穿全课的教学资源:张小凡在接受中央电视台关于净化网络视听的新闻采访说:“上次我查资料,突然蹦出一个窗口,很黄很暴力,我赶快给关了?”只因这一句“很黄很暴力”,张小凡遭遇了很多侮辱她人格尊严的行为。围绕张小凡的真实案例展开,刘老师让学生运用相关法律知识来帮助张小凡依法维权(依法维权三步骤:一找出侵权事实,二找出相关的法律依据,三提出维权要求):一夜之间关于张小凡的视频、图片、恶搞漫画、帖子一夜泛滥成灾——肖像权;有人四处谩骂她是撒谎者,各种恶毒谣言铺天盖地——名誉权;有人甚至叫嚣着要取消她取得的“三好学生”的称号——荣誉权;好事者把她的出生年月、所在学校、平时成绩等公之于众——隐私权;她是否有权改名——姓名权;面对突如其来的伤害,她该怎么办——维权方法。由于主人公张小凡与学生同龄,容易让学生产生认同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和已有的经验,感受出可能的情感体验。学生在帮助张小凡维权的同时能深切体会到重视并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权利、形成和发展尊重人格尊严的情感的重要性,进而在日常生活中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并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特别是最后的“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其实这个张小凡并不是她的本名,而是老师给设计的化名,你知道是为什么吗?”更是成了课堂的点睛之笔,更深刻地让学生对“人格尊严”赋予理解和反思,刘老师以自己的言行为学生做了表率。

4.巧设问题情境,点燃思维火花

问题情境是指个人所面临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差异,也就是呈现在人们眼前的事物所具备的条件超过人们已有知识经验的范围而构成的问题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教材中某些现象和事例的矛盾关系,设疑发问。唤起学生注意并产生积极探求问题答案的心理,控制和调整学生的思维方式,由浅入深,揭示事物间的必然联系。例如在八年级《思想品德》“我们享有广泛权利”一课中,教师提前三到五天时间根据课程的知识结构,把本节课所研究的主题分成四个子课题: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内容?公民基本义务有哪些内容?公民怎样正确行使权利?公民如何忠实履行义务?分别交给四个小组去搜集信息,然后各组负责的同学进行分类、合并、整理,选出有用的资料,制作各组的电脑幻灯片并提供资料的链接网址,这样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是学生自主活动的展开。设置问题情境有别于明明白白把答案告诉学生的灌输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应用能力。由此可见,恰当巧妙的问题往往能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能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这有利于促进教学双边的交流与沟通。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

5.利用辩论方式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辩论方式创设情境,即组织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某一主题进行讨论,展开辩论。通过辩论,既可以让同学们对知识点进行全方位、深入的思考,让全体学生接受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的大量信息,又可以锻炼同学们搜索信息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思辨的能力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利用辩论方式创设情境,关键在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争议,是否具有启发性。在确定好主题后,推选学生辩手,分成正反两组去搜索信息,在课堂上进行辩论。在辩论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控制局面,以免讨论偏离主题,并在辩论结束,做出恰当的总结。当然,辩论总有胜方和负方,教师应向同学明确指出,这仅是辩论技巧的胜负,而不是论点的胜负。比如,在一次题为“盗版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辩论中,反方胜了,但不能就此认为盗版是正确的。教师总结时应该根据有关法律,说明盗版是违法的,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应该加以制止和惩罚。

参考文献

[1]林崇德著.教育的智慧[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8.

[2]赵文斌.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情境的预设与生成[J],现代教育报,2006.12.

[3]佘书芬.对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法律内容设置的思考[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6.11.

[4]李吉林等.李吉林与情境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

[5]徐华.政治教学中情境创设额尝试和思考[J],吉林教育,2009.2.

[6]王定國.思想政治探究教学中的有效提问[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6.

[7]张建宏.情景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7.

[8]蒋国生.浅谈思想品德课的“魅力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2009.10.

[9]王鹏.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情感渗透[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11.

[10]潘仰玲.四激思想品德课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1.

猜你喜欢

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教学
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研究
探究情境教学与高中语文阅读课堂的融合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