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群文阅读教材的整合
2017-06-14夏素勤
夏素勤
(商丘市睢阳区西关小学 河南商丘 476000)
古典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语言精练,词句优美,有着 “言尽而意无穷”的魅力。小学课本中收录的古诗,更是古典诗词中的精品,是学生进行文学积累、语感培养、提升人文修养、积淀文化功底的的良好载体。但现阶段小学语文教材中编入的古诗数量有限,不少教师对古典诗词的教学仅停留在讲析和翻译古汉语的基础上,再加上小学生受生活经验、理解能力的影响,学生无法感受到古诗的文字之美、音韵之美、意境之美、情怀之美,又怎么能成为接力和传承古诗词这一传统文化的生力军呢?[1]
“古诗群文阅读”这一教学模式不失为解决小学阶段古诗学习的有效途径。“古诗群文阅读”指在古诗的教学过程中,把一组古诗整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赏析,增加学生的古诗阅读量,逐步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词的兴趣,并在诵读、积累、感悟和比较中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古诗群文阅读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把什么样的古诗放在一起,以及如何放在一起,即怎样整合“群诗”,因此我们在选择古诗时,可以根据教材中每一首古诗文的特点,以一个议题为依托,从课外选择3-5首古诗,整合出一组古诗,在课堂上以文中的“主诗”奠定基础,再用课外的“辅诗”拓展训练,以粗读略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鉴别,举一反三,学会思考,学会学习。[2]
小学阶段古诗群文阅读教材的整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同主题古诗的整合
“一个主题,就是一种思想;一个主题,就是一种情感;一个主题,就是一个知识体系;一个主题,就是学生的一个智慧世界。”(刘宪华《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阅读——主题阅读研究的实践与思考》)学生阅读一组读物,就是在不断地理解、感受、印证、吸收这一既定的结论。如唐朝李绅的《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短短20个字,就写出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呢,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这首诗的诗意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对小学生来说并不难理解。如果再配以唐朝诗人李约的《观祈雨》、曹邺的《官仓鼠》,学生通过阅读对比,便会找到共性,产生共鸣,既而会去思索:人与人为什么会有如此鲜明的对比?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3]
二、同內容古诗的整合
从古诗描写的内容入手,进行古诗群文阅读整合,是比较容易的一种操作方法,也是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古诗的一种有效途径。宋朝苏轼笔下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整体上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庐山的仪态之美,而李白的《登庐山五老峰》里“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则是对庐山一个风景点的描述;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徐凝的《庐山瀑布》这两首诗虽然都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庐山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但给人的感觉却又各不相同。如果把这几首描写“庐山风景”的古诗整合在一起,课堂容量虽大,但却能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启发学生的想像力,引导学生进入了诗的意境,一旦进入意境,那么诗人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则不言而喻,学生也就掌握了诗词的精髓,从而达到阅读、理解、积累、运用的教学目标。
三、同作者古诗的整合
被后世尊称为“诗圣”的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年轻时的杜甫壮志凌云,豪情万丈,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这一时期的作品如《望岳》正是他初定理想,积极进取的最好体现;后经“安史之乱”,生活的困苦让杜甫开始关注民生,如《春望》、《月夜忆舍弟》写出了他对战乱的厌烦,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对亲人的思念,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悲叹;他漂泊西南隐居后所写的《蜀相》、《登高》,体现了他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和对世事的感怀,如把这几首风格鲜明的诗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对比赏析,对帮助学生理解杜甫“沉郁顿挫” 的作品风格,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同表达方式古诗的整合
古诗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多种:直接抒情的,借景抒情的,托物言志的,情景交融的,动静结合的,以动衬静的… …如《赋得古原草送别》、《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同是借物抒情的送别诗,这三首诗主题相同,结构相同,写作手法也相同,可以把它们整合成一组古诗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辨析、追问、思考:三首诗借景抒情的“景”不同,离别时的心情是否也不同呢?从而发现《送元二使安西》离别时是伤感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离别时是依依不舍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认为朋友聚散,如同小草生长的自然规律一样,不需伤感,不用不舍。这样的阅读教学,学生鉴赏古诗能力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强的的学生同时也会感悟、提炼出作者的表现手法,从而运用到作文写作中。
古诗的整合方式还有很多种,可以从相同题材的古诗入手进行整合:如不同作者的边塞诗可以整合在一起,不同时期的边塞诗也可以整合在一起,让学生体会诗人或豪放、或浪漫、或悲壮的写作风格;也可以以“炼字”为主进行整合,如王安石《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绿”,贾岛《题李凝幽居》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敲”,让学生体会诗人严谨的创作作风和用字的恰当… …
以什么样的议题来整合古诗,考验着老师的阅读视野、品味以及阅读教育理念。无论以何种方式整合“群诗”,我们都要坚守从学生实际出发这一原则,在深入研究文本的基础上构建议题,围绕着议题找到教材内外结合的衔接点,多给学生设计安排一些聚焦点、新奇点,并努力摸索古诗课堂教学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探索教学策略,构建出 “群文阅读” 古诗教学的课堂新模式,为他们创设古诗文诵读的时间、空间,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兴趣坚持去诵读。老师利用这样的“群诗”引领者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作者,使学生对古诗的学习不只停留在理解诗意、领悟诗情的层面上,才能在诵读、积累、感悟和应用中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以达到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蒋军晶《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
[2]卞国湘《群文阅读的实践和研究》
[3]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