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学段习作评改浅探
2017-06-14陈晓妮
陈晓妮
(厦门市滨海小学 福建厦门 361005)
摘 要:习作评改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极为关键的一环。在习作评改过程中,许多教师都深有同感:尽管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精批细改,耗时费力不说,还收效甚微。怎样进行习作评改才更行之有效呢?
关键词:习作评改 自评互改 赏批
在习作评改过程中,许多教师都深有同感:尽管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精批细改,耗时费力不说,还收效甚微。只见耕耘而少见收获,使得习作评改陷入“低效”的尴尬境地。
那么,怎样进行习作评改才更行之有效呢?下面谈谈笔者结合所在班级为研究对象,针对中年级习作评改的认识及采取的教學策略。
一、谁才是主体——我的地盘我做主
传统的习作批改方式,寻找发现错别字,修改错句、病句,历来貌似都是教师的责任。在实践中发现:许多平时指出的错别字仍然频繁地出现。如果教师为学生寻找错别字,再让学生进行订正,这实际上是在训练教师寻找错别字的能力,与学生却无益处。学生只是被动地改正错别字,长此以往,会失去自行寻找习作中错别字的能力,越来越依赖于教师。一个错句或者病句,一般说来,可以有多种不同的修改订正方法。小学阶段的学生,是最富有发散思维、创造精神与想象力的。如果教师贸然改动,既限定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能力,约束了学生对汉字排列和组合、突破与发挥,也会让学生产生错觉:修改错句、病句是教师的责任。学生这种不负责任的学习态度,助长不得![1]
叶老先生说“作文教学要着力于培养学生评改的能力。”在习作评改过程中,学生才是评改的主角,教师应该把“优先权”还给学生。
二、怎么唱主角——掀起你的盖头来
1.自评互评,悟习作之道
(1)自评自改
自改自评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做好“教练”工作,学生自改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进行。[2]
《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第二学段习作中提出“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语句”。在学生自评时,笔者主要引导学生检查是否有错别字,有没有因为粗心而多字漏字等,其次看看有没有不规范的表达,及时将自己习作中的病句纠正过来。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们自己去做,让他们在一次一次地尝试中,逐步提高识别错别字、错句病句的能力。
教师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评改习作的兴趣,让他们有这个方面的需求;一方面也要培养他们评改的方法,养成评改的习惯;另一方面还要锻炼评改技能,熟练地进行自我评改。这样,逐渐形成一个评改链,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达到叶老先生的“学是为了不用学”的境界。
(2)互评互改
“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学生的个人水平毕竟有限,而且看自己的习作始终没有看人家的习作来得有趣,“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针对孩子“愿意看别人的习作,更愿意给人家挑毛病”的心理。于是,通过学生初步自评后,就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的活动。
① 批评方法引导
学生开始学习自改习作的初始阶段,往往不得要领,不知如何改。教师要做好引导、示范。如:先全篇浏览文章,看看内容符不符合习作要求。如果内容符合,就再重新仔细阅读一遍,寻找发现用得准确生动的词或表达优美的句子,用红笔圈画出来。发现有好的过渡句或好的中心句,用红笔画上波浪线,再送上一面小“红旗”(用红笔在文旁画面小“红旗”),还可以写上“此过渡句用得好!”或“此句子点明中心,效果很好!”之类的旁批。
如果有错别字或错句、病句,画上红线,打上问号。也可以在旁边注上“用词不恰当”或“句子不通顺”这类提示性批语。
② 学生分组互改
学生批改前教师先把学生习作浏览一遍,如将学生习作大体按好、中、差分成三类,以便指导学生批改有的放矢。将分好的三类习作均匀分配给各小组,组长将习作分配给小组成员,好的习作优先分配给“习作困难户”,问题较多的习作由组长批阅。
小组成员在批阅习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可做好记录,待同组同学批阅完后,小组内共同讨论解决,再不明白的问题也可随时找教师协商解决。之后,小组评出最优秀的习作、需二次习作的同学,并讨论好理由,以备习作讲评课上交流。最后同学互相交换习作,监督对方将错别字、病句等改正,并负责向对方简要叙述习作的优缺点,对于缺点提出改进意见。对于互评的习作和修改后的习作,教师还要认真地看看每一篇的评语,检查一下互评的效果并及时地反馈,对表现好的同学进行积极的鼓励,对表现不好的同学给予适度的批评。
三、教师赏批——一滴水看世界
所谓“一滴水看世界”,抽取样本进行精批细改,获取全体学生的习作动态,是必须的。
在每一次的习作训练后,笔者从上、中、下几个层次的学生中,抽取几本习作样本,进行精批细改,抽样调查。无论错字还是错句、遣词造句,无论卷面还是标点主题中心,都可以体现出全班的状况。对于当次习作中的亮点及存在问题,在下一步的习作讲评指导,笔者便心中有数。
笔者在批改时总是以欣赏的目光去看学生的习作,坚持做到多保留,少删改,根据学生不同的习作水平去审视学生的习作。在平时的习作批改时,坚持做到可改可不改的坚决不改,可批可不批的坚决不批,批改时做到少而精,要注意保护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即使写得不好的,也要尽量寻找“闪光点”,不一次性挑出文章中所有的毛病。让学生始终对写习作保持浓厚的兴趣,并且能树立起习作的信心。
在学生习作巡视中或教师抽样批改时, 笔者会留意发现典型文章——典型的开头、典型的结尾、典型的错误、典型的创新等。选取了典型样本后,再进行“朗读”讲评。可以将习作中的用词炼句、结构主体等都用口头进行评说,也可以提出问题请小作者们口头回答,还可以其他学生对文章进行评议。如果应用得法,“朗读”评改将是非常自由、随性的习作批改形式。每一次的习作评改不能面面俱到,应根据实际情况突出重点,扣准习作训练重点及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努力实现习作评改课“一文一评一得”的目标,让学生加深印象。
在习作评改指导中,尽量让学生们多运用已经拥有的知识和能力,教师悄悄地收起搀扶他们的双手,让他们渐渐自己行走,甚至在我们的视线之内,听任他们放肆奔跑,才是最好的方式。长此以往,学生的习作本上将不再是往日教师那种满是原则性、空洞的教条式评语,还会是有血有肉的批评文章。
应与时俱进,运用更为科学、更为合理、更为经济的方法,相信习作评改之花将开得更美,从而真正帮助学生的习作水平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白坚. 作文教学跟我来[M]. 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 213-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