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刊推荐

2017-06-14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台北人陈丹青林海音

书目一:加缪《局外人》

【推荐理由】经典作品或许不必赘述。“没有对生活绝望,就不会爱生活。”“不被爱只是不走运,而不会爱是种不幸。”“所有身心健康的人,都或多或少设想期待过自己所爱的人的死亡。”“一个人只要学会了回忆,就再不会孤独,哪怕只在世上生活一日,你也能毫无困难地凭回忆在囚牢中独处百年。”单看这些经典摘句,再说推荐理由的话完全没有必要。如果读了一遍不够,可以重读再读,翻来覆去地拜读。因为你始终感觉不能吃透作者想要告知读者的所有信息,把握不住其精髓。如我一样重读《局外人》,又记住了印象最深的这一句:“人生在世,永远也不该演戏作假。”加缪的局外人,是疏离与冷漠者,是智者,也就是那种靠己之所有而不把希望寄托在己之所无来生活的人。可默尔索似乎还不是彻底地置身事外,他更像是一种懵懂的觉醒。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缪这样评价他的“局外人”:不耍花招,拒绝说谎,是什么他就说是什么。他拒绝矫饰自己的感情,善良宽和,不说废话。他的随和温顺、好说话、不计较、安分、实在,在社会看来,就是冷淡、孤僻、不通人情、不懂规矩、作风散漫、懒洋洋、庸庸碌碌、浑浑噩噩……他是穷人,是坦诚的人,喜爱光明正大。他是无任何英雄行为而自愿为真理而死的人。

书目二:林海音《城南旧事》

【推荐理由】林海音说:“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作为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以其7岁到13岁的生活为背景,描写20世纪20年代,小女孩英子跟随父母从日本漂洋过海来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条胡同里。它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真,自然而不造作,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将英子眼中北京南城风光恰切地融入字里行间,在展现真实热闹的市民生活之余,更为读者架设一个明晰的时空背景。惠安馆的疯女人,井边的小伴侣,藏在草堆里的小偷,斜着嘴笑的兰姨娘,骑着小驴回老家的宋妈……老北京城南的童年温暖而精彩,也伴随着感伤的离别和成长的阵痛。全书在淡淡的忧伤中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诗意,让人禁不住再三寻思个中深意。

林海音的文笔温婉,真实感人。最善写动作和声音,而她又从不滥用渲染,不多用长句,淡淡几笔,情景立现。因此看似简单的回忆,却能深深地感动人。

书目三:白先勇《台北人》

【推荐理由】“美到极致,都有些凄凉。”永远的白先勇,是享有世界声誉的当代文学的经典。在台湾的图书馆,白先勇的书属于“核心收藏”,因为从他的作品里,能看到近百年中华文化的时空流转和社会延迁。故而人们管他叫“永远的白先勇”。

作为20世紀中文小说100强的《台北人》,是一部深具复杂性的短篇小说集,由14个一流的短篇小说构成,串联成一体,则效果遽然增加,不但小说之幅面变广,使我们看到社会之“众生相”,更重要的,由于主题命意之一再重复,与互相陪衬辅佐,使我们能更进一步深入了解作品之含义,并使我们得以一窥隐藏在作品内的作者之人生观与宇宙观。《台北人》之人物,可以说囊括了台北都市社会之各阶层:从年迈挺拔的儒将朴公(《梁父吟》)到退休了的女仆顺恩嫂(《思旧赋》),从上流社会的窦夫人(《游园惊梦》)到下流社会的“总司令”(《孤恋花》)。有知识分子,比如《冬夜》之余嵚磊教授;有商人,比如《花桥荣记》之老板娘;有帮佣工人,比如《那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之王雄;有军队里的人,比如《岁除》之赖鸣升;有社交界名女,比如尹雪艳;有低级舞女,比如金大班。这些“大”人物、“中”人物与“小”人物,来自中国大陆不同的省籍或都市,他们贫富悬殊,行业各异,但没有一个不背负着一段沉重的、斩不断的往事。而这份“过去”,这份“记忆”,或多或少与中华民国成立到大陆沦陷那段“忧患重重的时代”,有直接的关系。

正如白先勇所说:“《台北人》对我比较重要一点。我觉得再不快写,那些人物,那些故事,那些已经慢慢消逝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马上就要成为过去,一去不复返了。”

书目四:木心 陈丹青《文学回忆录》

【推荐理由】木心说,“文学会帮助你爱,帮助你恨……课完了,我们将要分别,愿大家都有好的转变”。文学归根究底是人学,有此制高点,而能一览众山小——读木心,而后学会阅读自己,“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上世纪80年代末,木心客居纽约时期,亦自他恢复写作、持续出书以来,纽约地面的大陆和台湾同行在异国谋饭之中,居然促成木心开讲“世界文学史”,忽忽长达五年的一场“文学的远征”——从1989年1月15日开课,到1994年1月9日最后一课,每个听课人轮流提供自家客厅,在座者有画家、舞蹈家、史家、雕刻家等等。听课学生陈丹青说:“我们当年这样地胡闹一场,回想起来,近于荒谬的境界:没有注册,没有教室,没有课本,没有考试与证书,更没有赞助与课题费,不过是在纽约市皇后区、曼哈顿区、布鲁克林区的不同寓所中,团团坐拢来,听木心神聊。”从古希腊神话、新旧约,到诗经、楚辞,从中世纪欧洲文学,到20世纪文学世界,东方西方通讲,知识灵感并作。其中听的听,讲的讲,“金句”纷披,兀自燃烧。“讲完后,一部文学史,重要的是我的观点。”只要木心在讲话,当年听课的陈丹青就记录,听课五年,累积笔记共五本。木心大量精彩的文学识见,连同率尔离题的妙语趣谈,都在笔录中悉数呈现。“我的世界文学史,其实是我的文学的回忆。”木心说。

猜你喜欢

台北人陈丹青林海音
秋的气味
张岪与木心
张岪与木心
那些回不去的城南旧事——读林海音《城南旧事》有感
林海音与琦君
台北玩乐 散步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