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视角下产业链整合与现代流通业升级路径探析
2017-06-14钱明珠
钱明珠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创新驱动的现代流通业转型升级是产业体系中多产业链整合治理、不断提升运行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以现代流通业升级的阻滞因素与创新需求为基础,分析产业链整合过程中流通业的功能及其作用机理,并从创新驱动的视角,探讨了流通业国家产业链战略下,现代流通业升级与多产业链整合治理的互动影响,提出了创新驱动的现代流通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与对策,为我国流通业转型升级做出了积极探索和启示。
关键词:流通业升级 产业链整合 创新驱动
现代流通业升级的阻滞因素与创新需求
流通业的转型升级是事关流通业乃至相关产业现代化目标实现的重要问题,不断升级发展的流通业能够在社会价值创造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真正成为整个产销产业链演进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压缩了物品流通的时空距离;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既为流通业在微观和宏观方面的进一步效率提升提供了现实条件,也为全产业链整合治理提供了技术保障。现代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催生出线上交易、多媒介、多介质交易等传统交易的延伸形式,极大地刺激了异于传统市场交易的非面对面的市场交易,使得市场体系、结构、模式等方面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以手机在线交易为例,依托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流通创新,不仅节约了交易各个环节的成本且极大地满足了个性化交易需求。这种流通创新带来的商业模式变化为消费者提供了近乎无边界的个性化购物时空,不断推动着定制式生产模式的发展;消费需求尤其是个性化需求不断满足,生产者与需求者的距离不断接近,在这个过程中,借助不断提升的精准营销,生产者的店铺和营销成本被压缩,商品流通成本降低;同时,借助大数据管理,消费倾向和特征被适时把握,最新的产销信息在极短时间内得以较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從而推动产销效率的持续提升。
从实际情况看,我国流通业发展的状态及其发展中的阻滞因素极大地制约了流通业乃至相关产业的效率提升。较之西方发达经济体,我国流通业的整体运行效率和竞争力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总体上,我国流通业的行业集中度较低,行业内的规模经济效应尚未充分发挥;最近一些年来,尽管物流全行业的营运效率有所提升,但平均效率状态起伏较大,这种不稳定的行业运行状态,既反映了我国流通产业从以传统产业为主向现代产业结构调整中困难,也间接说明了我国流通业在组织和推动产销全产业链治理过程中的溢出性较低,对多产业链和跨产业链整合升级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我国流通业效率亟待提升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其中既有制度因素,也有技术因素和社会惯习变迁的因素等。从具体因素看,我国流通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阻滞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的流通业的组织模式依然比较落后,流通环节多,整个流通业成本较高,这与现代化生产要求的、专业化协作生产的大流通模式要求有不小的差距,全行业的要素配置水平亟待提升;其次是全流通业的价值链功能单一,传统的“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使得流通业成为农业和工业的附属产业,流通业在长期的发展中主要执行了交换媒介的功能和角色,缺乏组织生产、助力产业链治理并提升价值创造能力等多种高级功能;再次是我国流通业的总体创新能力不足,新技术、新观念在整个流通行业的渗透和应用比较滞后。尤其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应用等方面的应用远远落后于发达经济体,直接制约了流通业效率的提升;最后,我国流通业的管理制度和市场机制有待进一步改革。传统“重工轻商”思维使得流通业发展长期滞后于制造业,后起的流通业发展时间较短,尚未真正走出向国际先进经验学习的阶段,行业发展的观念和意识也比较落后,与国际接轨尚需时日。这些都与现代流通业发展的要求和趋势相背离,也是我国流通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阻滞因素。
黄国雄(2010)等学者指出,流通业发展模式转型升级是该行业创新变革的大机遇,观念革新、战略调整、结构优化和产销模式转型将对我国流通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章迪平( 2010)着眼于全产业的发展,指出流通行业升级需要考虑不同产业之间的关联、产业结构关系、产权结构、制度框架与市场模式等方面的问题;李丽(2012)等从国家产业机构调整的战略角度出发,侧重于大流通体系建设和推动全行业技术升级、加快内外贸协同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对策。从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宽度和深度看,相关领域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对实践问题的对策研究,理论层面的突破较少,从多产业链、跨产业链整合治理角度进行分析的更少,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空间。面对流通业的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已经问题解决的关键之一,进行流通管理、制度建设与业务运营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推进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应用并促进多产业链模式调整和结构调整,配合产销关系调整促进商贸物流形式与结构创新,带动行业就业创新、消费创新和文化创新等,为我国流通业发展注入新活力,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产业链整合过程中流通业的基本作用
产业链整合的本质在于通过对整体环节中主导产业的优化而实现对相关产业的同向影响,产生协同行为,最终实现对整个产业运作效能的提升和整体竞争优势的强化。现代流通业已经实现了产业资本与商业资本的有机结合,共同组织商品的生产和流通,通过对其在各产业部门间技术经济关联的分析,有助于揭示流通业作用于产业链优化主要机理的具体路径。
(一) 现代流通业在产业链整合中的主要功能
从产业链的基本定义看,完整的产业链应由研发者、材料供给者、中间品生产者、最终产品生产商、经销商、零售商、运输商、消费者共同参与,虽然包含的参与者众多但不难发现与消费者和生产者均产生直接联系的则是运输商,也意味着流通环节既可直接感知来自于消费者的消费意愿,也可有效感知生产环节的变动。尤其是通讯技术日益发展的当下,电商的崛起流通几乎贯穿于产业链的所有环节,更是使得流通业成为了连接生产环节与消费环节的桥梁,现代流通业无疑成为了新的主导“链主”,其通过对消费者意愿的直接反映成为带动(影响)生产的重要外在因素。来自于流通业发展的动力刺激将首先影响生产环境,正向助推动力将直接带动生产环节产能的增加,也会通过对消费需求的直观反映对位于产业链上游的设计研发环节产生一定的启发,引导其更关注于消费者需求的满足。通过对上游研发设计以及中游生产阶段的直接影响和正向助推,成功连接生产与消费,流通业的发展将最终成为间接影响整个产业链优化的间接影响因素,实现整体经济结构的加速调整和持续优化。
(二)产业链整合中流通业的作用机理
“微笑曲线”理论认为,产业链价值的提升并非具有一致性和同步性,其必须依赖于构成该产业链各个环节附加值的增加而最终实现整体价值的提升,而且各环节基于在产业链的不同位置其价值刺激效用也不一样,位于上游的设计研发和位于下游的流通环节将创造出更多的附加值,相关研究已证明,高端环节获得的利润将占整个产品利润的 90%-95% ,而低端环节仅占 5%-10%。研究同时也证明,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高利润回报所实现的资金积累,越能实现对高附加值环节的占据也就越能获取更大的发展潜力。基于上述理论,由于流通业发展而实现的产业链优化其实质就是通过优先提升流通业环节附加值,而实现产业链整体附加值的提升。现代流通业作为连接生产环节与消费环节的桥梁,已经成为了新的主导“链主”,既是整个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也是提升产业链核心竞争力的切入点所在,其具体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
由图2可见,流通环节首先通过自我发展观念和产业政策的转变,实现自我结构的升级和发展模式的优化,而这将首先带来流通业自我功能的持续优化和行业效率的提升,这将直接带来产业链右端的持续向上延伸。同时,这一正向发展将直接带来流通与消费沟通效率的提升,对于最新、最迫切消费意愿的传递,一方面将直接引导研发设计环节的适时调整,这又会带来产业链左端的持续延伸。“微笑曲线”首先实现了向两端的持续延伸,这对于提升产业链整体附加值具有直接刺激效应。另一方面,流通与消费沟通效率的提升,以及流通效率的提升将同时带来生产环节效率的提升和产量的增加,实现产品生命周期的有效缩减,即实现微笑曲线上各环节距离的缩减和整个曲线走向扁平化发展。
国家产业链战略与现代流通业升级的互动
对于国家产业发展而言其在全球产业链的位置将直接决定该行业在国际分工中所获利润的多少,摆脱全球产业链的低端锁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将获取更多的产品价值增值和占据更有利的市场地位,是产业升级发展的最终目标。传统流通业与信息业逐渐融合而产生的现代流通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成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主力军,基于国家产业发展战略,构建本土流通企业主导下的国内价值链分工生产体系将同时有助于推进流通产业发展和国内整体经济增长。我国现代流通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在于通过对重要节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使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衔接更加顺畅,以及物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结合产业链发展理论可将上述目标更具体化,即通过推动新的主导“链主”发展,而逐步实现大开放、大流通格局,并以多链、跨链整合为基本路径积极培育新的国家竞争优势,最终实现我国产业价值链的全面升级,具体如图3所示。
首先,应实现现代流通业主导“链主”位置的进一步强化。从流通业从属的行业范畴来看,其隶属于第三产业,与消费环节直接关联实时体现消费需求的导向,决定了其必须同时将这种需求及时传导给产业链的上游和中游环节,以便更好地引导供给实现自我调整,最终实现流通业所承担的需求传导服务。加强现代流通业在整个产业链中的链主效应,就必须首先从认知层面明确自我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定位和具體责任所在,并制定具体的发展目标;围绕该目标应同时给予政策方面的扶持,助推产业更迅速的发展;至于产业自身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方面,则应积极借助通讯科技和相关研发人才,全面实现商贸流通的电子化、信息化,缩短运输流程,提高流通效率,有效规避供求双方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消费不足或供给缺乏,实现实体市场和虚拟市场有效地结合。
其次,以流通业自我发展为切入点积极形成大开放的流通格局。商务部分析显示,整个“十二五”期间电商的迅速崛起,来自于物流网络的助推效应不可忽视。未来应进一步推动流通产业与研发和生产过程的深度融合,不仅是后续运输服务的高效完成,更重要的是消费信息与研发生产信息的顺利沟通,这要求形成以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支撑的、更为开放的产业形态。一方面,物流业内部应进一步强化各行业的融合趋势,尤其是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兴零售业和物流业之间的合作;另一方面则是要专门强化物流业与其它行业的融合。通过构建更为开放的产业形态,打破空间限制实现各种资源禀赋更高效的配置,进而为产业融合、技术创新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最后,在大流通网络初步实现的基础上以实现产业链多链、跨链整合为基本路径,积极培育新的国家竞争优势。基于已构建的物流网络,要实现产业的发展首先要实现对产业边界的扩展,但无论是横向的多产业融合发展,还是纵向的产业内生产链的延伸,都必然涉及多条不同的产业链,产业边界的扩展则正来自于这些产业链融合、交叉的过程。电商尤其是跨境电商的迅速崛起成为国家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依赖的正是物流业、零售业与通讯业的彼此融合,多产业链交叉所产生的新事物。物流业、零售业与通讯业等产业的融合式、跨越式发展才能实现电子商务产业的迅速发展。这也意味着我国流通业必须要在积极强化产业链链主位置的基础上,通过大流通格局的构建,推动多链整合与跨链整合,实现产业边界的有效扩展。
以创新驱动现代流通业转型升级的对策
第一,以流通组织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切入点,在充分利用通讯领域的创新成果基础上,通过对产业链的有效治理而实现自我发展。缩短产品这个生产周期,就必然涉及流通过程中相关问题的解决。完全由生产者实现销售过程,或仅通过有限的环节促成商品流通,将极大限制消费者意愿的充分表达,也会延缓整个经济循环周期,因而大型化、集团化的现代流通业的存在必不可少。现代流通业基础行业的界定正是基于其在产业链中的桥梁效应,提升流通效率和实现服务方式的多元化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现代流通业在整个产业链中的服务效用。
具体而言,一是基于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集中和融合分散的流通组织,完成布局重整;针对新兴零售业以及跨境零售业迅速发展的现状,积极构建相匹配的创新型流通组织;促成流通组织的专业化、规模化,实现以流通业自我为链主、链接厂商与顾客的全球性供应链。二是积极推进流通业链主的商业模式创新,通过对链主控制能力的提升实现对本产业链和跨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有效控制,进而实现自身产业链附加值的提升和产业持续升级。传统流通业的价值增值主要来自于规模经济或批零差价,但现代物流业更关注顾客需求的满足和供求信息的沟通,价值增值也主要源自服务过程。这说明流通业链主的商业模式创新应更关注于渠道管理、价值链管理,即链主将主要依靠实施价值链、供应链整合,从产业链的治理权而实现对价值增值的获取。三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成果,进行物流业信息网络创新,节约流通成本。现代流通业信息技术创新的本质在于通过对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全球定位系统、移动通信、地理信息系统、电子标签等通讯技术与工具的充分利用而提升各类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效率,以新型电子交易市场避免运输环节的消耗,降低物流成本,提升运输效率。现代流通业本身就是信息流、资金流、商流、物流的统一体,信息创新效率将直接影响整个流通业的发展。
第二,以流通体制创新为抓手,在实现流通主体模块化的基础上实现现代流通业的多业态创新,积极创新连锁流通业态。开放型的流通格局首先关注的就是市场进出的畅通程度,这是现代流通企业规模扩张的保障。有效的市场秩序能对参与者行为形成高效的制约和规范,人为设置的市场进出壁垒会削弱市场参与主体的积极性,降低整个流通业的运行效率。创新流通体制的实质在于通过规范流通业相关法律法规,实现对区际间商品和要素自由、高效流动的制度保障,进而推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場机制和全国性流通渠道的形成。
具体而言:一是通过重组、合并与连锁经营等形式整合流通资源,实现流通业向更深层次延伸,实现其运营活动的标准化、专业化和统一化。二是加快专业型商品交易平台建设,通过市场体系的持续创新助推流通业整体发展。在电商迅速发展促使交易平台建设应更关注虚拟和远期的交易方式,进一步提升流通业在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的服务增值能力;构建大型交易平台,消除市场的人为壁垒,促进大流通格局形成;三是依赖信息技术创新拓展流通业服务渠道,在提升顾客体验的基础上实现流通业所承担的需求传导服务。在社交媒体交易平台建设日渐完善的背景下,应分利用互联网实现流通业与电子商务的深度结合,拓宽电子商务覆盖面,提升流通业产业链竞争力;通过创新流通渠道提升卖买双方信息的及时、全面沟通,有助于提升交易效率,加速整体产业链升级;四是积极推进流通业业态创新,实现对不同阶层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需求的最大满足。以业态创新实现信息流和物流支撑的产业形态,对积极拓展与金融、信息、商务等领域的融合方式提出更高要求。
第三,以流通产业结构优化为首要目标,在创新多链整合与跨链整合的基础上实现现代流通业带动生产、促进消费的链主效应,拓展整个流通产业的服务功能。流通产业的结构调整直接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要积极发挥现代流通产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助推效应,必须基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流通业的结构创新升级。一是通过跨链整合使流通渠道升级为国家现代流通业的核心,在成功集聚物流、资金流、商品流和价值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主导与控制的分配;二是在核心产业领域应积极实施基于“商权”的跨产业链整合,通过对市场渠道、供应链与融资渠道的构建与维护实现中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具备资金实力的大企业可围绕全球产业链的“商权”控制而设计组织结构,完善流通渠道,构建涵盖供应商、流通商和制造商的完整生产组织体系,实现“上控资源、中联物流、下控零售”的跨链整合;三是依托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创新,以客户平台运营服务环节为着眼点,将流通产业升级为全球产业链的综合服务商;基于价值链服务增值,积极介入制造业价值链,成功对接产销系统,最终将流通产业打造成全球产业链高端的服务平台,实现基础优势向产业链上下游的成功转移;依托电商网络分销流通优势,有机整合多类型合作者,创新金融服务,加速流通业向生产环节的涉入,实现电商、仓储、物流与供应链的集成发展。
结论
对产业链高端位置的占领是决定我国未来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试图以单一产品的升级来实现产业结构的整体升级已难以实现,而跨产业链整合则表现出更高的变革效能。结合我国产业发展战略将其与物流业发展进行关联分析,有助于推动定制式生产模式发展,有效缩短生产者与需求者间的距离,推动产销效率持续提升。未来,应首先以流通组织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切入点,在充分利用通讯领域的创新成果基础上,通过对产业链的有效治理而实现自我发展;其次,应以流通体制创新为抓手,在实现流通主体模块化的基础上,实现现代流通业的多业态创新,积极创新连锁流通业态;最后,以流通产业结构优化为首要目标,在创新多链整合与跨链整合的基础上实现现代流通业带动生产、促进消费的链主效应,拓展整个流通产业的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EB/OL].(2016-10-07).http://www.gov.cn/zwgk/2012-08 /07/content_2199496.htm.
2.丁俊发.流通创新驱动的十大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2013(2)
3.黄国雄.论流通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0(9)
4.李丽等.论流通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C].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跨越论文集,2011(3)
5.龚晓菊.贸易强国视角下的流通产业结构调整[J].中国流通经济,2011(4)
6.赵萍.中国流通服务业影响力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8)
7.肖怡.透视美国流通产业发展及相关政策[J].中国市场,2007(25)
8.杨宜苗.试论流通产业的贡献[J].财贸经济,2006(7)
9.卢琳.物流链视角下商贸流通产业聚合优化模式探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9)
10.李丽,陈沙沙.流通业与国民经济协同发展的机制分析[J].经济与管理,2015,29(3)
11.孙金秀,林晓炜.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协同性研究进展[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4,29(1)
12.孙金秀.我国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协同性测度与评价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6(6)
13.梁云.出口贸易与流通业企业生产率提升:机制与效应[J].经济问题探索,2016(7)
14.李骏阳.我国农村消费品流通业创新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