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非洲的女强人
2017-06-14红树
红树
目前,曾帮助非洲国家科摩罗消灭疟疾的崔崴正在准备再次进入非洲,带领中国的企业家去非洲开连锁超市。
小邻居的遭遇触痛她的心
63岁的崔崴当过兵,曾是大连港医院的护士。2000年初,她来到非洲科摩罗首都莫罗尼闯荡,开了一家中国饭馆。
开业没多久,就有附近的孩子们来学中国话,一个三岁半的小女孩天天到店里来,她扑闪着长长的眼睫毛对着崔崴笑,奶声奶气地学中国话:“妈妈,喵-嗷-(你好)。”每到这时,曾经历丧女之痛的崔崴就会把小女孩抱在膝头,给她穿上中国旗袍,在她额头上亲一亲,喂她吃中国包子和饺子。
可是没多久,小女孩就不来了,崔崴找上门去才知道,小女孩全家死于恶性脑型疟疾。小女孩的死让崔崴非常悲痛,也引起了她对恶性疟疾的关注。这一关注吓了她一大跳。在非洲,每天都有几千名幼儿死于疟疾,莫罗尼儿童血液中带疟原虫率竟高达84%。
多年前,崔崴知道中医药研究所的青蒿素对治疗疟疾有特效。崔崴请网友帮她寻找屠呦呦的联系方式,她非常希望屠呦呦能够来非洲治疟疾。2003年6月,崔葳辗转找到了屠呦呦教授的电话。当天崔崴就跟屠呦呦教授通了电话,苦于经费屠呦呦教授不能亲赴科摩罗,但是屠呦呦肯定了她的做法。
推销国药不遗余力
2001年初,在中国驻科摩罗经商处参赞的协调帮助下,崔崴到莫罗尼的工商部门注册成立了科摩罗华侨商会。之后,用商会的执照获得了在科摩罗经销国产抗疟药物的许可证。当时中国产的抗疟药物很难挤进非洲主流抗疟药系列。崔崴将药一分为二,一半交给这些批发商销售,一半留在家里免费送给疟疾病人。
“中国妈妈看病不要钱”,无偿给贫困的疟疾病人送药,渐渐的送出了名气,后来连有钱人都早早的到门口排队领取抗疟药物。受惠于中国产的抗疟药物的人们为了感激,将自家产的香蕉、菠萝蜜、木瓜、木薯等一堆堆地堆在崔崴饭店门边,送给她做答谢。虽然这样无偿的送药让崔崴经济上出现了困境,但她收不住手,每天早晨推开门,只要见到有人排队等着拿药,崔崴就会返回屋内,拿出药来。
崔崴无偿赠药的行为惹恼了一些人。2003年底,崔崴被打伤,饭馆也停业了。她没有能力免费送药了,但她还是背着小药箱走街串巷,用自己的护理技术帮助当地人。
中国医疗团队大展身手
2006年初的一天,崔崴突然接到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热带病专家、青蒿抗瘧临床负责人李国桥教授打来的电话。李教授向崔崴详细了解了科摩罗的疟疾情况,对崔崴说:“如果情况属实,我会自费过去。”几天后,李教授真的飞到了科摩罗首都莫罗尼,前往科摩罗最小的岛莫埃利岛考察。
崔崴陪着李教授坐上一辆小皮卡,去最远的山村考察。这个村庄只有几十户人家,妇女和儿童占了一大半。一进村庄,崔崴就看见一个很脏的小女孩摇摇晃晃向她走来,崔崴用手一摸女孩额头,烫得吓人,很明显这是一个恶性疟疾患儿。看到如此严重的疫情,李教授的团队决定实施复方青蒿素快速清除疟疾项目。工作队设计了一个“全民服药”的抗疟新方案:前后超过220万人次参加青蒿素复方的全民服药,3万多流动人口参加预防服药。经过几年的推广试验,科摩罗2014年实现了疟疾零死亡,疟疾发病人数减少为2154例,与2006年相比,下降了98%。崔崴作为一名战士加入到了这个队伍中,那年,崔崴52岁。她从零开始学习镜检技术,她白天和医疗队一起去村庄采集血标本,夜里彻夜在显微镜下寻找疟原虫。
崔崴在中国医疗队里工作了3年,和医疗队员们走遍了莫埃利岛上大大小小的村庄,三个月后,莫埃利的疟疾带虫率降至1%。
带队乡亲再闯非洲
2009年末,灭疟工作进入到了尾声,基本上实现了疟疾零死亡,身无分文的崔崴回到了家乡大连。
崔崴说,非洲每家每户都有四五个孩子,但很多孩子在5岁前因为疟疾死去了,我推广国产的青蒿素就是为了救人。
2013年8月,科摩罗联盟副总统兼卫生部长福阿德·穆哈吉来到广州,为帮助科摩罗清除疟疾作出重要贡献的李国桥和宋健平颁发总统奖章,这是该奖章首次颁给外国教授。
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中国青蒿素被世人所知。受此鼓舞,崔崴决定重返非洲。她踌躇满志地告诉笔者:有4个自主灭疟专利和十几个非洲迫切需要的项目,她要带着大家的重托去当先遣队,随后抗疟护校、眼科医院、无土栽培、农机农具、蚊香工厂等等中国商家也整装待发,他们要用这些中国制造编结出一座别致的国际友谊之桥。
(责编:辛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