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进行作文教学

2017-06-14徐启良

黑河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作文水平小学作文写作能力

徐启良

[摘要]小学课堂作文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师如何进行作文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研究作文教学程序的各个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才能发挥小学作文教学的整体功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程序;写作能力;作文水平

作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主要途径。作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师如何进行作文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课堂教学反映了教与学的关系,也直接关系课堂的教学思路、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作为教师,应研究作文教学程序的各个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发挥小学作文教学的整体功能,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作文教学程序的形成

教师要明确学生作文的自然程序:第一,应接外物。这是作文的第一步,即把学生引向无限丰富的自然和社会,引向五彩缤纷的生活,尽量让学生接受客观事物的刺激,引导学生应接外物时,教师要给予学生任务,带着一定的目的去寻找和探索,这才是真正的“应接”。第二,触发情感。情感的产生是一个伴随接触外界事物自发的过程,但也有浓淡之分。情感的形成决定于应接外物时的目的和需要,目的越明确,需要越强烈,情感的触发也就越充分而真实。所以,当组织学生做某一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形式与内容是学生“心驰神往”的。第三,深化认识。在情感动力的作用下,对外物的接触成为一种探究,即要弄清“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这是一个由表及里把握事物的过程,这个程序的完结必然产生一定的结论、一种思想,这是“立意”之始。第四,启发联系。对某一事物本质的认识会促使对一类事物的联想,由此及彼,由实到虚,其心理过程是思维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此时,由某一事物而产生的“立意”会成为统领一类事物的“主题”,同时表现这个主题的材料也就备齐了。第五,有感而发。写作的冲动和表达的欲望产生于对外界事物认识的完成。

二、传统作文课堂教学的问题

课堂教学程序反映教学思想,传统作文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立足于教师怎么教,而忽视了学生怎么学,只顾讲深讲透,不管学生是否听懂和能力是否提高,在这种教学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小学作文课堂教学程序一般是:教师命题,写前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和讲评,在这个程序中只有第三个由学生自己完成,其余程序基本上由教师包办,严重忽略了教与学两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1.教师命题

教师出示一些固定的作文题,不顾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次出题写人,下次命题写事,再下次写景,不考虑作文之间的有機联系,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种教师单方面的命题往往令学生陷入“无米之炊”的窘困境地。

2.写前指导

在命题之后,教师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写作能力指定写作提纲,学生对写什么没有思考的机会,学生听了教师的指导,不仅不能受到启发,而且容易困于“先入为主”的局限,无需再去布局谋篇,思维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教师觉得耗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进行了详细的指导,但学生却写不出好作文。

3.学生作文

在这种指导方法下学生的作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填”出来的,“套”出来的,“逼”出来的。

4.批改与讲评

批改与讲评完全由教师包揽,教师批改作文完全是圈圈点点、勾勾画画、增增减减,可谓辛苦至极,然而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发给学生的作文有的学生连看都不看,教师滔滔不绝地总结,点评作文的优缺点,学生似乎也听懂了,但没有参加讲评的机会。

三、探索作文课堂教学程序的指导思想,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学生通过各种现代化的信息传播工具汲取知识,知识视野扩大了,接受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大大提高,如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参加命题、作文、修改和讲评等活动,学生的能力一定会提高。这样长期训练下去,学生会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创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学生自己“学”的问题上,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能力。教师要想提高作文教学能力,必须先树立作文教学的整体改革观念,运用整体原理来分析、研究和解决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问题。

1.民主命题

命题时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要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引出作文的范围,让学生自拟后列出副标题或同时出几道题目,让学生任选一题去做。

2.范文引路

引导学生找出重点及写作方法,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这样学生在作文前做到了心中有数,作文时就能有条理地布局谋篇。

3.选材列提纲

写出选材的初稿,题目确定后,在作文课上让学生先思考,回顾材料互相交流,同桌讨论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详写什么,略写什么,这样的训练使学生有选择材料口头表达的机会,使学生的思维和语言都得到训练。

4.学生起草成文

学生写好提纲后,按自己要写的内容形成初稿,自己练习口述,全班同学集中评议,然后进行写作。这一步要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所以教师要抓住关键处和学生容易忽视处,适当点拨,引起注意,避免习作中出现问题,这样学生的思想无束缚,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5.讲评式指导

引导学生自己修改文章,小组互评,全班评改,然后由教师选出典型的片段,先让学生评,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主人,借此培养他们的能力,学生评后教师再提出意见或给予复评,提出一定的修改要求,让学生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这样成文后效果很好。

四、大胆实践,注重读说写结合,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1.借助例文,从说到写

小学阶段看图学文是很好的例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培养学生说和写的能力,结合例文,引导学生懂得写事的记叙文、写景的文章、写动物的文章等的特点,引导学生仿照例文先说,把领悟到的说出来,然后再写出来,由口头作文转入书面作文,做到读、说、写结合。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寻找其共同的写作方法,在阅读中渗透写作方法,在阅读中掌握写作方法。教师应改变作文的批改方法,让学生互相交流、传阅、批改,教师重点提示指导,这样有利于互相学习借鉴,取长补短,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独立写作能力。

2.中肯评价,不断提高

教师要有一定的鉴定能力和独立分析作文的能力,分析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及时提出准确的评价和中肯的意见,引导学生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深层次的理解掌握写作方法,教师还要有必要的“下水”作文能力,通过自己的“下水”作文,将通顺的文字、条理清晰的思路、各种体裁的文章展示给学生。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和发现学生的优秀作文,哪怕一篇文章的一段或一句话,只要精辟、有代表性,都要及时传阅、表扬和鼓励,这样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激发学习兴趣,使作文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3.挖掘源泉,培养素质

生活中的素材是作文的主要材料,这些材料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去挖掘整理,将各种活动容于之中,启迪学生的思路,形成能力。教师应了解每名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第一,组织学生进行游戏表演,让学生通过游戏活动和口头叙述游戏过程,让学生把活动过程尽可能叙述出来,在活动中渗透作文能力的培养。第二,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观察。教师可以利用活动课进行手工制作,带领学生春游、植树、种花、爬山等,渗透美的教育,让学生发现大自然的美,将其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抒发真实感受,陶冶学生的情操。第三,引导学生坚持写日记,积累素材。生活中的素材是取之不尽的,细心观察和记录是积累素材的有效方法。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写日记,引导学生每日一记,一事一议,并经常有意识地给学生出题写日记。

总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探索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积累素材,轻松愉快地写出更多更好的作文,并在写作过程中有更多的收获。

参考文献:

[1]张冬霞.抒发心灵,展现风采——浅谈个性作文写作[J].教学研究,2002,(08).

[2]李景阳.语文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 冯 璐)

猜你喜欢

作文水平小学作文写作能力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漫谈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