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澳門公民力量”理事長林玉鳳
2017-06-14
澳門有這麼一群人,他們職業專業且穩定,工作之餘更多的是關注政府能否制度化、透明化地施政,對政府未來的期望值較高,他們活躍在各個領域,影響力不容小覷,這群人被稱為澳門的中產階級。而提到中產階級,就不得不提到來自澳門大學的青年學者、本澳知名作家林玉鳳,她被公眾視為中產階級的代表,一直以來,深入本澳民眾的心中。本期政經風雲邀請到了林玉鳳與廣大讀者分享她的求學、執教及從政之路。
求 學
與林玉鳳的訪問約在了澳門大學,一頭短髮的她幹練、精緻,舉手投足間散發出自信的女性魅力。如今的林玉鳳身兼多職,不僅僅是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傳播系副教授,還是該院助理院長,而在大學之外,更是澳門知名的時事評論員、作家,“澳門公民力量”的理事長,諸多頭銜和身份不禁令人感嘆她的博學多才,更是好奇來自基層家庭的她如何培養出這樣的能力。
在採訪的一開始,記者邀請林玉鳳分享她的求學經歷。林玉鳳小學、中學分別就讀於菜農子弟學校、勞工子弟學校,在多年的求學過程中,她非常幸運地遇到了不少好老師,教授她良好的學習態度和方法。她以學英文為例子,當年的大學老師要求學生敢於講出口,用英文寫日記,一篇篇的慢慢累積,一年下來英文水準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另外還有讓她記憶深刻的中學歷史老師,教會她從不同角度反向思維學習,培養她遇事多思考的能力。
當記者問及多年來的求學經歷收穫最大的是什麼?林玉鳳告訴記者,求學讓她有了三大收穫。一是求學讓她得到了知識,能運用知識去應對各個工作。值得一提的是,林玉鳳並不僅僅只關注她有興趣的文學領域,也會去涉獵不同的學科來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二是求學帶給她多元的思考角度。“我覺得自己非常的幸運,在求學過程中,永遠保持了學習的好奇心,至今也不會排斥學習新興事物,我會用不同的方式去思考不同的問題”;三是求學讓自己不斷地進步,保持謙卑的態度。如今的林玉鳳可以大方地接受別人的質疑,主動請求身邊的同事朋友給予意見,汲他人所長改進及完善自己的工作。上述三大收穫都是她求學歷程中獲得的獨一無二的個人財富,支持著她邁向更高的人生目標。
執 教
初入社會的林玉鳳第一份工作是進入了澳廣視成為一名記者,很多人好奇為何她會轉行成為一名大學老師?林玉鳳直言,當記者是她從小的一個願望,也正因如此,她才會在澳門大學選讀傳播學並成為澳門大學傳播學第一屆的畢業生。當她進入傳媒行業工作後,發現當時澳門的新聞從業人員學識、背景大不相同,人才也較為缺乏,不時萌生若能加入新聞人才培養的行列,為這個行業做更多的貢獻也是個不錯的選擇。於是在1997年香港回歸之後,恰逢澳門大學傳播系招聘老師,林玉鳳抓住這個難得的機遇回到了母校,走上了一條心中一直追求的教師之路。
從教多年,在林玉鳳看來,對於學生最重要的應該是“堅持”二字,她頗為感嘆到:“我常常會遇到一些學生,很聰明、有潛力,但是不夠堅持和努力,所以達不到想要的目標。學生選擇就業往往面對複雜瑣碎的工作,動不動就輕言放棄,實在可惜。”有鑒於此,她決定花更多的時間與學生相處,與他們溝通,鼓勵學生在求學過程中,要有一個堅定的學習目標,與積極向上的同伴共同進步。
在採訪過程中,林玉鳳為學生的就業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遵循自己的興趣,感興趣的職業會讓工作效率事半功倍;二是探索自己的才能,其實大多數人都不能完全地發現自己的才能,這就需要多嘗試,挖掘自己的潛能;三是勇於多方面的嘗試。林玉鳳說:“我覺得學生很多時候會看輕自己,不夠自信,但是生命有長度也有寬度,事業有高度也有厚度,多嘗試不同的方面才能拓寬自己的視野和經歷。每個人都要相信自己是可以進步的,不管在哪個方面!”
林玉鳳告訴記者,她是非常享受教學這份工作的。“作為教師,如果我能影響到一個學生,讓他找到自己的發展方向,尋找到自己的潛能,那麼對我來說,這是最好的回報,就算這個學生將來記不得我這個老師也沒關係。”
從 政
2009年,林玉鳳作為“澳門公民力量”的理事長參與了立法會選舉,當時她提出“推動廉潔到私人領域,打破利益壟斷,加大政府透明度”,獲得了5300多張選票,這也成為林玉鳳涉足政治領域邁出一大步。儘管當時沒有成功當選,但她所提出的政綱卻被大多數人都記住了。
回憶起為何會參選立法會,林玉鳳首先介紹了當時“澳門公民力量”的起源,當時他們有一幫志同道合的朋友,常常一起聚會、談天論地,直到“歐文龍案件”發生後,他們頗為痛心,並且反思為何社會沒有一個預防機制,很多不合理的事情被掩蓋直到爆發才被公眾知悉,這並不是一個社會健康發展的方式。歐文龍案件之後,更多人對政府失去了信任,這個事件的代價太大,於是林玉鳳和她的朋友們,成立了“澳門公民力量”,定期通過論壇、圓桌會議等活動,高調的談論政治,監督政府,為政府提出專業意見。
至於2009年參選社會,則是源於眾人的推動之下,讓林玉鳳勇敢地站了出來。“其實在參選之前我一直猶豫不決,顧慮也很多,我作為一個中立的評論員,一旦參選之後,將會面臨很多改變,包括工作、知名度等。”林玉鳳說,“後來一位朋友點醒了我,他說在外人看來,我無論工作還是生活皆一帆風順,應該有這個責任用自己的名氣去為社會做貢獻,把名氣捐出來。”確實,澳門70年代出生的那批人是幸運的,回歸之際的公務員本地化政策、政府更注重高等教育發展,讓這一代人有更多的機會進入大學學習,進入各行各業工作,尤其是政府部門。當時遇上房地產市場長達十年的低迷時期,青年人買房很輕鬆。反觀現在,年輕人大都在面對住房、工作的重壓之下,生活不易,他們正在需要前一代人的幫助,因此,林玉鳳決定勇敢地站出來,希望借進入立法會的機會,為社會為新一代發聲。
“公民力量中專業人士居多,彼此之間沒有利益的牽絆,能更好、更中立地去看待每一個事件和政策,我們更希望能站在社會發展的長遠角度來提出建議,做出清醒的判斷。”林玉鳳說到。談及2017年立法會選舉,林玉鳳回應記者提問指出,她和她的團隊會一如既往堅持自己的理念去爭取一席之地,而總結上一屆選舉的“失敗”,她說:“沒有足夠的支持並不代表我們的理念錯誤,可能我們沒有感動到更多的人,爭取到更多的支持。今次我們依然會找到自己的模式,且堅持自己的初心。”也正因為林玉鳳持續不斷的堅持,坊間更是有了“林玉鳳精神”之說,面對這個說法,她笑著說:“多謝大家的支持和厚愛,我自己並沒有這樣想過,但我感謝大家對我的關注與支持,只要有人覺得我做的事情是對的,我就會繼續下去,我也相信付出總會有人看到,所以我永遠心存感恩。”
採訪最後,林玉鳳提到2013年特別記憶猶新的“小加珈事件”,當時小加珈爸爸因為女兒患先天角膜混濁不獲政府轉外就醫,尋求林玉鳳幫助時,一句話“希望醫治女兒,同時也希望找到一個可以醫治其他小朋友的長遠機制”,令她非常之感動,同時也受到了啟發,一方面即時為小加珈籌款赴美國進行手術,另一方面通過向政府施加壓力來推動外送就醫計劃。在林玉鳳看來,當每個人處於低潮的時候,一些人能一如既往地支持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同樣她願意傾盡全力去幫助別人,汲取到別人的長處來推動自己的進步,從而更好地推動澳門的改變,這就是堅持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