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愛與希望:從“可怕”到“可行”:贏回正向人生

2017-06-14

澳门月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民眾醫療治療

直面病痛,科學治療

癌症,對於台灣民眾而言,其實並不陌生。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03年的癌登報告顯示,平均每5分6秒就有一人罹癌,癌症發生人數為103,147人,相較9年前68,907人,有近5成的成長。癌症發生速度、新增罹癌人數雙雙破紀錄。當癌症就在身邊之時,一般民眾聽到“癌症”二字會出現極大的恐慌,逃避,甚至採用另類的療法等方法來控制癌症,可見社會對癌症的擔憂,以及認知不足。所以多年前(2002年),一些醫師、護士特別是癌症腫瘤科的醫護人員認為必須要有更好的資訊來讓民眾了解癌症、認識癌症,鼓勵病人接受正確且適當的醫療,同時希望通過切實的幫助來降低疾病的死亡率,更好地提升人特別是病患的生活品質,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中財團法人癌症希望基金會就應運而生了,基金會致力於資源支持、資訊支持、心理支持三大板塊,在提供醫療建議的同時,更關懷癌症病友與家屬等的心理健康,多年來癌症希望基金會致力於降低癌症死亡率,提升癌友生活品質,伴隨著社會的整體進步,我們看到台灣社會對於癌症的認識已經大為改觀,更多的癌症病友能夠直面癌症挑戰,正向積極地進行科學治療。正如基金會的資源來源於民眾的小額捐款一般,我們希望社會的愛心積沙成塔,用募集到的愛心資源來幫助癌症病友及其家庭,也為一般民眾了解到社會中這互幫互助的點滴愛心的巨大能量。

事實上,癌症是一種讓大家疑慮、恐慌的疾病,因為對於疾病的成因我們沒有辦法清晰掌握,在其病變過程中也沒有按照預設或者特定的病程來進行從而對個人造成影響,在一般的實踐中,幾乎100位癌症病人,有大約40-50位病人會患癌過世,無法有效存活,因此癌症被稱為惡性殺手。這樣的高風險、高死亡率足以讓我們了解癌症確實是可怕的,是足以敬畏的,但是不能因為害怕而不敢面對甚至逃避。基金會希望與社會大眾一同攜手讓民眾在自己或者家人罹患癌症時能夠努力學習如何面對,將內心的“可怕”轉為“可行”,找到生命的一個新起點。對於與台灣民眾息息相關的大腸癌、肺癌、乳癌、肝癌、口腔癌等,我們都應該一方面了解到其危害,另一方面知道其與生活習慣的密切關係,以及除了遺傳、基因之外,環境污染、飲食習慣、生活壓力等,都可能促使癌症發生,整體大環境使得癌症發生率攀升,這是未來廿、卅年無法避免的趨勢,再加上現在高齡化社會、國人餘命增加的狀況之下,每個人(所有年齡層)都有可能成為癌症候選人。也許癌症的病因並不相同,比如B、C型肝炎演變為肝癌,抽煙加食用檳榔導致肺癌與口腔癌的患癌機率大增等,但面對不同的癌症,我們需要的正確心態都是一致的。

值得慶幸的是,台灣在數十年的發展過程中,建立了一套科學的醫療標準,在民眾罹患癌症以後會在第一時間由醫療機構進行級別判定,確定癌變範圍以及嚴重程度,在團隊討論的基礎上提出系統完整的救治方案,包含手術、放化療等方法,之後依照醫學理據提供完整的檢查與五年期的系統追蹤。同時,台灣政府針對重大疾病、癌症、洗腎病人提供了“重大傷病卡”,使得癌症病友幾乎不用負擔大量的費用,可以安心進行放化療以及手術治療,已有的台灣全民健保體系對相關費用的報銷支持度高達90%,因此政府對於患癌病友提供了非常大的保障,對於病友的後續治療的信心與效果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當然,這個過程中必須看到,民眾還是會有些不理解,認為為何歐美研製出來的新藥,台灣沒有第一時間納入健保?其實,在各國都存在這樣的問題,因為抗癌藥物的發展確實太快,立即納入國家保障給付系統,需要考慮到不同藥物在各國的實際狀況以及財政負擔、受用人群等多種因素,因此未來在證明藥物有效與立即納入健保給付之間還存在著大量的討論空間,台灣現有的癌症治療技術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國家、地區的水平,充分與世界接軌,藥物的使用上也能盡力保持與歐美同步,未來是否能積極納入新藥健保仍待討論與研究。

心靈關懷,不應忽視

當癌症醫療技術成熟、藥物也與國際接軌之時,就更加應該重視在醫療醫治身體疾病的同時,如何正視一度被忽略的“心理”與“靈性”關懷,一個完整的治療體系應該是身心靈的有機結合。癌症希望基金會在這十五年來的實踐中發現在治療過程中的癌友其實都面臨到非常大的心理壓力:沮喪、焦慮、憂鬱等,在治愈以後也會面對到能否適應社會的新問題。根據癌症希望基金會2014年“癌友需求調查”發現82%患者有心理困擾,其中5成患者擔心治療與復發、4成憂鬱、4成憂心家人、4成有經濟壓力、3成認為自己沒希望、不想出門,所以無論是根據臨床經驗或是調查數據都顯示,隨著醫療進步,癌症非絕症,因此為了讓病友積極治療,心理支持更不能忽略。

癌症引發的影響其實不局限於病患本身,更對一個家庭產生重大的影響,家屬因為疾病也飽受心理壓力與情緒影響,可能部分藥物的自我給付也可能導致有些家庭經濟上陷入困境,基金會會特別舉辦癌友家庭親子營、夏令營等活動,讓家人與病友一同友善、正向面對癌癥,在抗癌的道路上培養更深厚的情感,對於困難家庭的學生,更提供獎助學金支持他們的教育,同時要求他們在接受獎助學金完成學業以後要以義工的身份努力回饋愛心給其他需要幫助的更小的小孩完成教育等。

同時為了幫助癌友、家屬及醫療團隊建立情緒抒發的管道,基金會除了在北中南服務中心開設舞蹈、音樂等課程、免費提供癌友、家屬交流平臺外,更定期舉辦攝影、繪畫比賽,期望藉由興趣的培養,給患者動力和目標去追求人生美好的事物,並希望正向的態度能有助壽命的延長與提升生活品質。

預防先行,遠離癌症

當然,沒有人喜歡、希望罹患癌症,因此癌症知識的宣傳與普及就很重要,預防癌症非常重要的一環。依據最新公布的103年台灣癌症登記報告,雖癌症發生人數再創新高(癌症新發生人數為10萬3,147人,較102年增加4,004人)但死亡率已呈趨緩,以子宮頸癌為例,103年死亡人數為640人,相較8年前減少193人,而這原因除了醫療技術進步以外,也要感謝政府長期推動的子宮頸抹片檢查,讓癌症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降低死亡率。

根據國民健康署最新資料,2015年全國共完成子宮頸癌、乳癌、大腸癌與口腔癌等四項癌症篩檢達506萬人次,共發現約1萬名癌症及5萬名癌前病變,已成功拯救6萬餘名民眾生命。因此我們非常鼓勵民眾多加利用政府提供之免費四大癌篩,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為了讓全民遠離癌症威脅,基金會致力防癌5保庇:提倡正確飲食、規律運動、體重控制、戒菸酒檳榔和定期篩檢,除此以外還通過舉辦環台路跑、健走等活動,今年更將透過可愛貼圖,希望透過不同的媒介宣傳,讓癌症教育深植人心!

因而,癌症雖然可怕,但是我們有足夠的時間、信心與行動可以轉化讓它變成人生路上的一個“插曲”而已,培養良好的生活方式,適時的運動、健康的飲食,拒絕3C電子產品成癮,用一個科學、健康的心態在我們每一位民眾中埋下陽光的種子,進行正向傳播,最終我們的社會會充滿希望,癌友更會在愛與希望中找到生命的新價值。

猜你喜欢

民眾醫療治療
醫療糾紛 依法維權 大陸台商對醫療損害責任的法律須知
胡釋之 市場理念成為共識 政府才能放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