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平台潜在的教学功能研究
2017-06-14施秋萍罗阳静
施秋萍 罗阳静
【摘要】微信作为公众智能化媒体被广泛应用,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从教育的视角出发,将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学习型平台进行研究,探究其在智能导航、交互共享、活动设计等方面潜在的教学功能。剖析其作为学习型平台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旨在探索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和价值。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 智能导航 交互共享
【基金项目】本文系普洱学院校级课题“基于微信公众平台交互共享教研模式的研究”(2015xjkt13)研究成果,受普洱学院校级课题项目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9-0008-02
一、微信公众平台的研究现状
1.教育功用优势研究。白浩等人分析了微信公众平台具有操作便捷性、互动高效性、内容推送实时性、消息推送精准性等功能优势,认为其具有广阔的教育应用潜力。柳玉婷则从公众平台用户基数大、运营成本低等现状,讨论其在移动学习中的具体实现存在的问题。此外,还有学者将公众平台作为知识管理工具研究,分析其移动学习支持功能。研究表明,传播媒介多样化、沟通方式开放化、以使用者为中心的微信公众平台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实现创新应用,促进更好资源与信息的共享。
2.移动教学模式研究。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强交互、高普及率、跨平台等优势,江苏师范大学的研究学者研究构建了移动学习空间。延安大学的吕海燕在分析移动教育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教育模式,学生在碎片化自学过程中将遇到的问题反馈给教师,教师进行个性化指导,研究表明这种教育模式更能对症下药、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極性,促进了师生亦师亦友的感情。
3.学习平台应用研究。许多在线教育和大学,开始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对教学进行辅助。邓小霞通过创建“教育技术学”公众平台,给学生发送《二维动画设计》课程学习资源。朱婷婷、邵阳等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进行《病理学》课程的教学应用。followmeapp公众平台通过发布美剧进行英语的学习。刘云等人则基于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学习资源策展平台的设计开发。研究表明,微信公众平台能有效整合教育资源,作为学习平台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综上所述,微信公众平台在宏观上对在线教育、碎片化学习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很少有研究者详细分析微信公众平台潜在的教学功能及其可设计的教学活动。
二、微信公众平台潜在的教学功能
(一)功能模块
群发功能:可以设置自定义的群组进行发送信息。信息不单单是指纯粹的文字信息,可以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复合起来的多媒体信息。
自动回复:当交流的双方不同时在线的时候,可以设置相应的自动回复消息。“基于反馈学习”的观点认为“教学就意味着提供反馈”。及时有效的反馈有助于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校效果。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反馈的实施存在一定的困难,反馈往往都是延迟的。教师利用自动回复功能,在综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以及如何安抚学生学习情绪的前提下编辑自动回复的内容,这样虽然学生不能马上接受到详细的回复,但是看到自动回复的内容后知道教师的状态,不会认为是教师的不回复,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会受到严重的打击。
自定义菜单:学习或者研修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的学习资源,如试题、解析、教案等,如果不进行归类,“大海捞针式”的学习让学生很吃力且没有学习热情。自定义菜单功能,可以根据平台提供的内容进行分类汇总,然后设置菜单进行引导。对应学习系统上来说就是相当于智能导航的作用。对学习资源进行分类归档并推荐,帮助学生快速定位到所需资源,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热情。
投票管理:投票管理功能是可设置比赛、活动、选举等活动,可收集使用微信公众平台用户关于各种投票活动的选举意见,并将选举结果进行可视化统计分析呈现出来,使得结果直观、清晰明了。设置投票选择活动是教学中检测知识点掌握情况常用的教学策略,然而在教学信息化探索前期,我们往往是需要借助第三方的设备(如答题器),而且还存在统计结果比较延迟且数据可视化程度较低的弊端。
添加第三方功能插件:这个是微信公众平台个性化的表现。插件库可以自定义添加相应的插件,如卡券功能、微信小店、客服功能等。授权管理可以绑定其他的第三方平台与软件。这样为我们绑定教学辅助工具提供了拓展空间。
(二)管理模块
消息管理:文字消息保存5天,其他消息保存3天。教师可以查看消息并尽快给学生做出反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互动信息是学习过程行为数据,是教与学的学习轨迹信息,这些生成性数据能够作为教师设计教学、调整教学策略的重要依据与指标,实施个性化的教学;同时也能够为学生提供知识强化和巩固的反思轨迹,找到知识的突破点。
用户管理:在用户管理模块中可以通过打标签的形式将学生按照课程或学习主题进行分类,方便教师在进行辅导的时候能够快速定位到所需要辅导的学生,推送个性化资源,实施个性化跟踪与指导。
素材管理:素材管理将图片、语音、视频等的素材以库的理念管理出来,教师在编辑学习资料的时候就可以在这些库中选择相应的学习资料,同时也可以将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资源积累下来形成个性化资源库,有效促进新的教学。
(三)统计模块
统计模块分别有用户分析、图文分析、菜单分析、消息分析、接口分析、网页分析等几个子模块。用户分析可以分析学习主题的用户关注度;图文分析可以分析特定学习资源的阅读量及分享量,大致掌握学习者对学习资源内容及展示形式的偏好风格;消息分析可以把握教与学的互动程度等。这些模块对应教学的应用就包括学习者分析、学习资源分析、学习导航分析、学习过程分析、学习支持分析等。从这些数据的可视化分析中,挖掘出有效地决策与调整信息,教师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做出教学调整方案,实施有效教学,形成一种螺旋式发展的教学教研格局。
三、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教学的优势与不足
(一)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教学的优势
1.一站式教学服务应用平台。从前期的教学准备、资源编辑到中期的教学指导、教学互动、教学跟踪,再到后期的数据收集、数据挖掘、教学调整。微信公众平台都以简单快捷的方式服务于教学教研者,没有技术的要求,没有教育信息化能力的限制。
2.提供移动、碎片化学习支持。毫无疑问,微信强大的功能和广泛的用户基础,必将给在网络环境下的开放学习者提供一个全新的学习平台。手机是信息化社会中生活的必需品,学习者利用手机进行学习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进行学习,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正式学习的缺陷。碎片化學习主要是指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空间的碎片化,学习时间比较短,在学习者的认知水平上或是最近发展区域中,可以让学习者很快地接受知识,促进提升了学习效率。
3.高效互动、立体共享。因微信基于手机应用,又是集社交网络、生活服务、第三方拓展服务等于一体的,学习者的使用已内嵌到生活中,在交互过程中无需再单独打开其他的应用平台,使用起来方便快捷。在互动中,学习者之间可以通过文本、图像、语音、视频等进行交流,实现从资源共享到思维共享的立体共享。
(二)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教学的不足
1.学习过程的可控性较低,对学习自主性要求较高。正是由于微信是集社交网络、生活服务、第三方拓展服务于一体,在学习互动过程中会受到社交朋友圈信息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教研平台可以通过管理员的权限设置,学习者的活动范围被限制在教学教研平台中,而在微信教学教研平台中这种是做不到的,所以对学习者的自主性要求很高。
2.平台二次开发开放性较低。平台中的很多功能在使用过程中都有限制条件,比如说微信所支持的语音规格是60s,并且还是mp3的格式;认证的用户在24小时以内最多只能发送3条群消息,非认证的用户24小时之内只可发送1条群消息;一级导航只能分为三个模块等等,很难做到平台功能的个性化调整与开发。
四、总结
微信公众平台很多功能都能通过设计应用于教学教研中,在教学教研平台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合理地把握其优势与不足,使其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实践服务,同时在建设过程中总结经验,利用科技的手段弥补其不足。
参考文献:
[1]赵敬,李贝.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现状初探[J].新闻实践,2013.08.
[2]王萍.微信移动学习的支持功能和设计原则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