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17-06-13安彦伟

四川体育科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应用型体育专业

安彦伟



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安彦伟

钦州学院体育教学部,广西钦州,535000。

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尤其是应用型人才,迫使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亟需调整人才培养战略,以适应社会需求。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明确培养目标,提高适应性,坚持以能力为第一要素,设置合理化、标准化的课程体系,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健全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并构建由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要求、学制与学分、毕业与学位、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专业能力与能力要素、教学模块组成的培养体系,以打造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应用型;体育教育;地方高校

就全球各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概念来讲,其培养目的基本涵盖了地方特色、品牌质量、优质创新、优化服务等意识,并在遵循大学生成长和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协同创新为引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意识、能力为基本原则和核心。近年来,我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以国际化和区域化相结合的办学思路、特色化和专业化相结合的办学理念来培养和打造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专业技能人才。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等的相关文件精神中,提出了“大力推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加快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地方高校应加快步伐,走适应当地社会需求、面向地方特色的教育方向发展”。地方高校身肩本地区人才培养的重任,对我国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的“改”、“扩”、“建”则成为一把双刃剑,重视学术、科研、理论、实践的发展,轻视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实践性、通识性等应用型课程数和量的比例设置不均衡,削弱了大学教育的专业性。因此,地方高校应加大和深入教育教学改革手段和方法,在培养环节上重创新、强实践、抓质量,探索和构建高规格的应用型人才培育模式与目标。

1 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使得全社会各行各业亟需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体育教育专业尤为凸显。在中小学,体育课作为教育课程中的必设课程,随着多年来的体育课新标准的实施,对体育教师的需求和基本业务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社会体育的迅速开展,使广大群众对体育的参与度不断增高,体育消费指数不断上升;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向多元化趋势发展。

地方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依据学生生源,师资队伍的学历、学缘结构、职称,教学设施及场所等自身的实际出发,结合地域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来制定人才培养规格。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遵循市场发展规律,培养人才的实践应用操作能力,又要有预见性、前瞻性,谋划长远发展,重视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的教育培训。由此可见,体育教育专业亟需培养和发展应用型人才来适应当前的供求关系[1]。

1.1 明确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主要培养适应区域体育教学和社会体育的发展需要,体育基础扎实、运动技术能力强、身体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围绕切实提高生源质量、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的长远发展等关键要素,明确专业将来面向的中小学、行政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等从事体育教学、训练、管理等职业,确定专业特色,有可评价指标的培养目标。

1.2 以能力为第一要素,设置合理化、标准化的课程体系

紧紧围绕我国基础教育的体育教学、全民健身所需的社会体育指导人才等社会需求,以能力为第一要素,规划和设置应用型人才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注重课程教学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双重模式,构建新型化、合理化、标准化的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应根据行业发展前景、体育科学研究方向、体育产业的发展步伐及社会体育指导需求等诸多因素方面构建课程体系。坚持人才培养规格与促进个性发展相结合,减少专业必修课教学时数,扩大选修课的比例。专业技能、目标定位、课程教学之间还需符合教育教学原则和规律,并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发展特征和发展需要来设定。

1.3 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加强和扩大专业课程的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类课程学习和锻炼,并积极开展与其他学校、企事业单位间的交流与合作,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等有机的结合起来贯穿其中。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大部分属于实践性教学环节,除实验课程外,校外、校企则是学生践行学习成果最佳场所。因此,地方高校应加快步伐,建立和完善校内外的实习实训基地以及合作制度等。

体育教育专业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其实践、实习、实训等教学环节的课时数、学分数比例均应达到总课时、总学分的50%以上。调整并合理开设实验课程,使开放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开设率达到实践、实习等教学环节课时数的50%以上。强化课程论文设计和毕业论文设计环节,课程论文设计的选题应体现出应用性、先进性、综合性,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1.4 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走“校企结合,校府结合、校地结合”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的今后发展走向以及对工作要求和岗位需求,共同策划制定与之相符合的特色化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开展多方多领域的合作力度,共同构建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方案,以推动教学内容、培育过程、质量评价等向高规格方向迈进。鼓励学生在校企等行业完成教育实习、实践教学环节,同时也鼓励以行业需求为题目的项目实践及毕业论文设计。

1.5 建立体育行业专业技术、技能资格认证制度,凸显专业特色

密切关注国内外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主流趋势,吸纳先进经验,发扬和打造自己学校办学的专业优势和特色,不断完善人才的培养规格;专业方向设置与行业资格证书紧密相连,紧跟体育行业发展形势,进一步强化专业优势,取得与之相关的教师资格证书、各类裁判员等级证书等,有效地促进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

1.6 建立“实验性”的培养方案,打造全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积极鼓励、引进欧美国家应用技术类型高校人才培养的标准、模式、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和优质教育资源。根据学校体育发展需要、区域社会体育发展需要和学生实际发展需求出发,探索实施差别化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验班。根据新生成绩、师资力量、硬件设施等条件组建实验班,单独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实验班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环节、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应注重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实践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快速成才,打造专业品牌,以点带面带动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面推进。

2 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总体框架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1)培养目标;(2)培养规格与要求;(3)学制与学分;(4)毕业与学位;(5)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6)专业能力与能力要素、7.教学模块构建。

2.1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指体育教育专业所培养的人才类型、规格和质量的标准,也就是本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素质等,并具备从事体育教学、社会体育指导、教练员、裁判员等体育行业工作所需的素质和能力。

图1 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结构

2.2 培养要求

“培养要求”是对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应体现智能、德育、美育等全方位发展的教育方针,体现社会对专业人才特有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2]。

知识要求包括:基本素质性和专业素质性两种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包括:学习、思维、实践、创新、创业五大能力[3];素质要求包括:责任感、道德水准、意志品质、身心素质、人文素养等非专业因素构成。

2.3 学制与学分

地方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学制4年,实行弹性学制,在校修读年限(含休学)为3-6年。4年制本科专业教学总学时(包括运动技术课、理论课和实验课程)不超过2400学时,总学分170左右为宜。

2.4 毕业与学位

由于体育教育专业属于教育学学科范畴,因此,达到培养目标的相关要求,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任务,修满规定的学分数量,既准予毕业,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2.5 课程设置

目前,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其课程设置由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通识课组成。

2.5.1 公共必修课 公共必修课,是学生正确认识和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熟练掌握职业基本技能和要求以及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学生提高基本素养的重要课程。主要由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大学英语课程、计算机课程组成。

2.5.2 专业必修课 (1)学科专业基础课。学科专业基础课是体育教育专业的入门课程,其设置要体现专业知识的基础性、专业技能的支撑性和专业能力的有效性。如: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学校体育学、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体操、武术等。

(2)学科专业核心课。学科专业核心课程是为了使学生达到专业人才必备的专业知识、技术能力、文化素质等的基本要求而设置的必读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体操、武术等。

2.5.3 专业限选课 专业限定选修课是根据各专业课程要求、就业和社会需求等设置的系列能力素质课程,一般统称专业选修课。体育教育专业选修课的设置除以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需要为导向外,还需根据全民健身、体育行业等社会体育发展走向,优化设计课程及内容。教学内容不仅要个别精简、整体优化,还要使课程结构达到并实现模块化、微观化,使专业课程设置更显优势和特色,也是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手段之一。由于地方院校体育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如田径、篮球、排球、健美操、武术、足球、羽毛球、乒乓球、体育舞蹈等对场地要求较低、易于开展的课程。

2.5.4 专业任选课 开设专业任选课,旨在进一步拓宽和深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与本专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与本专业关系密切的新兴学科知识。根据新颖、实用的原则及要求设计应用性较强、切实可行的新课程。在理论课方面,可根据师资、实验设施等的情况设置运动营养学、体育社会学、体育统计学、体育绘图、体育康复等课程,在技术课方面,可根据教学场地等设置气排球、体育游戏、保健推拿、网球、沙滩排球等特色课程。

2.5.5 通识教育课 通识教育课的开设,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基本的哲学以及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与人文素养、自然科学与技术素养、美学艺术素养、实践能力素养等一起形成基本素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优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并全方位获取交叉学科知识。通识教育课主要包含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以及通识课创新学分三个类型。

2.5.6 专业能力和能力要素 为完成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等,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能力要素应从科学知识、专业能力、综合素质三方面的途径实现(见表1)。

2.6 教学模块构建

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块构建,需要实现从学科导向向专业导向的转变,即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思路先确定专业基础课,再设计专业课,最后设计实践课,依据从理论到实践的学科发展逻辑来设计[4]。

专业培养目标作为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模块化的核心与中心,应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目的等来设置、制定和优化各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及结构;模块之间结构和层次呈互相递进和支持的关系;各课程类型的设置和制定,首先须从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来选择专业课程的范围,其次是围绕专业课程的需要开设专业基础课程。每个模块之间形成统一的结构,如教学目标、教学基本内容,教学总量、学分等[5]。

表1 体育教育专业能力和能力要素实现途径对应表

实习、实践、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设置上,根据当前及今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设计和制定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课程,逐渐减少结果验证性实验课程,加大实验课程及内容的整合归类,并确保实验课程的开出率达到50%以上。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置中,其课程内容包括专业基础实习、专业应用实习、社会实践活动、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6]。体育教育专业作为师范类专业,其综合实践活动环节的课程安排不少于30周为宜。综合实践课程作为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及能力的重要一环,为解决实际实践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毕业论文的设计与开题应在第四学年的第一学期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及答辩应与毕业实习的时间整合安排,并结合实习性质和内容完成毕业论文。

3 结 语

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建设,既要面对在硬件和软件上存在的劣势和不足,也要面对教育经费投入的使得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因此,应立足于现状、着眼于未来,明确专业办学特色和发展定位,提升专业建设内涵,立足地方需求,加强产学研成果转化,推进校企合作,形成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1] 苏志平,等.独立学院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6):12~13.

[2] 丁夏君.建设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4):73~75.

[3] 李家华.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9~11.

[4] 陈 希.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4~6.

[5] 段长波.等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2):61~62.

[6] 曾庆欣,等.美、英、日高等院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1(6):158~159.

[7] 左海燕.论师范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4(20):190~191.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ports Education Professional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Mode Analysis

AN Yanwei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Qinzhou University, Qinzhou, 535000, China.

The sustained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ic needs high-quality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especially, forcing universities especially the local colleges need to adjust the personnel training strategy,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society.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ports education specialized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should be guided by social needs, clear training objectives, to improve the adaptability, ability to adhere to for the first element, setting the rationalization, standardization of the course system, strengthening practice link, cultivate the innovative ability of students, deepe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the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ion system, and build the training target, training specifications and requirements, schooling and credits, graduation and degree, main subject and major courses,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the ability elements, teaching modules of training system, to build high-level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Talent training; Applied; Physical educatio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1007―6891(2017)03―0128―04

10.13932/j.cnki.sctykx.2017.03.33

G807.4

A

2016-12-07

2017-03-14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14年度教育部青年课题成果(批准号:EHA140397)。

猜你喜欢

应用型体育专业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