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的实践策略
2017-06-13黎素清
黎素清
摘 要: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什么样的学生,将导致以后出现什么样的社会,发展成什么样的国家。只有社会传递更多的正能量,培养更多有责任心、有担当感、有实干精神,能做好正确的事的人,社会才能更加和谐、更加持续地发展下去。
关键词:新时期;德育;实践;策略
一、新时期学生德育现状
1.价值观念混乱,价值取向功利化
部分学生的人生目标不明确,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他们有的都是功利的价值占据支配行为的大脑,他们把功利的价值放在首位,满脑充斥的是功利,对他有利的事情就关注和参与,反之,漠然。他们忽视了精神的价值,对于真理、美和正义不当一回事,是“我行我素的一代”。
2.文明礼仪表面化,卫生自理能力差
很多学生在校内和校外完全不一样,在学校,有老师的监督,勉强还能尊重老师,见了老师能主动打招呼、问好;但是到了校外,学生看到老师则会躲猫猫。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学校有管理制度,不尊重老师,违反校规要扣分,导致全班分数低,怕遭同学责骂,所以规矩。但是到了校外,不存在扣分,所以能躲就躲。现在的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长关注的是学生的分数,其他事情都可以帮学生包办,导致很多学生不会做简单的家务,也不会洗自己的衣服,甚至很多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还要父母帮忙洗澡。让他们做一点事情,总是在这或在那出现这样那样的状况,导致很多家长不敢让学生做家务或搞卫生,这是“低能的一代”。
3.心理品質低,学习能力差
现代的小学生根本没有经历过挫折教育,抗挫能力差,学习不思进取,缺乏学习目标及学习动力,自我约束力不够,甚至一不顺心就离校出走。细心的班主任就会发现:一些后进生,特别是没有任何特长的学生,常常表现出孤独、羞怯、说话吞吞吐吐、言不成句、词不达意,有的甚至出现了破罐子破摔——干脆什么都不干,书不读,活动也懒得参加,这就是自卑心理。上课提问的学生没有了,课余向教师质疑的越来越少了,考试得满分的也近乎没有了,抄袭作业的现象多了,教师批评就掉眼泪,甚至产生轻生念头,更有甚者以死威慑老师,导致老师不敢严加管教,家长也束手无策。这一切只能说明学生在放弃疑难,逃避困难,缺少战胜困难的勇力和信心,甚至遇到挫折后感到压抑、想不开——意志薄弱、感情脆弱,这是“碰瓷的一代”。
二、新时期影响德育的因素
1.学校德育工作形式化
很多学校进行德育工作的时候,往往出现形式化的现象。这种形式化的主要表现就是对德育工作不够重视,学校对学生开展的很多专题活动如“爱国情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自由平等”“公平正义”“安全教育”等专题都是只有形式,没有针对性。另外,德育内容的僵化和单一化,使得德育工作失去了活力的源泉。对学生的德性养成、人格培养、情感心理教育等各方面关注得不够。教师对僵化不变的德育内容产生了厌倦感,在德育教学工作中,成为一种教条主义的灌输。
2.网络信息内容复杂化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上网”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无论是电脑,还是手机或是iPad,都可以轻易地进行无线上网。而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青少年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还在逐步增多。
3.家长教育形式单一化
孩子就像一片未开发的田地,你可以在上面随意播种,但是每片土地都有适合其生长的作物。而现在的家庭教育形式往往是单一的,最关心的是学生的成绩,关心的是孩子能否进入一所好小学,一所好中学,一所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而忽略了孩子的个性和需要。也忘记告诉孩子纪律、尊重和责任的重要性,而家长也没有与学校和老师有一个持续良好的沟通,了解孩子们在学校的进步,出席孩子的校园活动等,家长往往忽略了应该帮助孩子树立和增强自信心。
三、新时期如何开展德育工作
1.德育为首,齐抓共管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于首要的地位。在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德育的外延扩大了,德育与其他各项教育活动的联系更密切了,但如果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把素质教育单纯地理解为搞一些活动,进而用这种所谓的“素质教育”取代小学德育工作,那么,小学德育就有可能被淡化。一所小学的德育工作开展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学的德育氛围,体现广大教职工是否都具有强烈的德育意识,是否自觉地努力成为一名德育工作者。
2.合理开发德育资源
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关系着家庭的幸福,也关系着祖国的未来。只有社会、家庭、学校三者有机结合,形成有效的德育资源体系,才能创建良好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环境。一是重视社会大课堂的作用。积极发挥社会这个大课堂的作用,通过积极配合当地政府、社区、公安部门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努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有利的社会环境。二是重视家庭教育。定期召开家长会传达学校的各种教育理念和方法,举办家长培训班提高家长的基本素质,不定时进行家访,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同家长交换有关学生培养方面的意见,增强家长对孩子培养紧迫感、培养家长的教育观念,让家长充分认识自己对孩子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三是切实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定期开展教师会(尤其是班主任教师会)了解学校学生的主要思想状况,对学生的主要思想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出合理、必要的解决方法,采用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另外,组织教师学习优秀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案例,提高教师的观察、分析、处理学生思想道德方面问题的能力。学校不仅要为学生传授生命教育及科学文化的知识,同时还要发挥学校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建设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
3.针对学生的自身原因提出的对策
有学者从未成年自身原因方面进行研究,认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要坚持多种方法并行,从心理、行动、知识等各方面加强对他们的引导和教育,使他们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一是要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使学生能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定期聘请公安干警、法官到学校,为学生讲解有关法律的知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让学生产生一定的法律约束力,增强学生自身的法律保护能力。二是加强实践活动教育,在实践活动中自我教育。积极开展各种爱国主义活动,通过唱红歌、经典诵读等方式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多开展球类及田径运动会,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形成良好的精神追求。三是加强学生意识教育,明确学生的责任与义务。为学生讲时代英雄的故事,如我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明白作为学生自己当前的责任和义务都是什么,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四是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坚持每学期请心理健康专家到学校讲解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针对学生的具体心理特征,特别是学生的一些烦恼进行有效的干预,教给学生有效的减压方法,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总之,德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不仅是学校的事,也不只是社会的事,也不只是家庭的事,而是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应承担的责任,只有大家形成合力,才能把德育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金娥兰.有效引导“屡犯错误”学生之策[J].班主任之友,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