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研究
2017-06-13陈良胜
陈良胜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更加注重教学效率的提高,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所以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使教学方法更加丰富,而分层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在提高教学有效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分析了分层教学的应用原则,然后从转变教学观念,做好课前准备,丰富教学方法,关注学生差异等几个方面来对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原则;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并不是在教学中不对学生进行一视同仁的对待,而是针对每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知识基础进行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发展。分层教学并没有固定的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也可以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分层等。它能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差异,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一定要坚持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接受能力有所差别,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会出现有的学生对知识点已经完全掌握,而有的学生认为知识点晦涩难懂。所以分层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目标、内容、方法、作业等方面的分层,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循序渐进原则
小学数学的分层教学也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对学生分层设定的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逐渐实现,切不可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设定较高的目标,这样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后作业方面的分层教学也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如对课后作业的练习,老师可以布置一些较为基础的题目,然后逐渐增加难度,最后设置几道奥数题,让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解答,提高他们的做题水平。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在传统教学观念下,老师结合目标进行灌输式的讲解,但这并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所以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例如,对于能力目标的分层,老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思维能力通过数学应用题来进行培养,对于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正向数学思维的训练,使他们掌握解题的思路,提高学习能力;而对于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正向数学思维训练的同时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反向思考,从多个角度来看待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做好课前准备,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所以就需要教师高效备课,做好课前准备,明确教学的重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的模块。例如,在学习“圆柱与圆锥”的数学知识时,教学内容包括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和圆锥的体积等,但是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程度不同,所以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会存在差别。这时就需要教师将教学内容分为几个模块,在讲解完圆柱的相关知识点后,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消化吸收。而对于接受知识较快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有关圆锥的教学模块,从而使每位学生都能够最大化地利用课堂学习时间,避免浪费时间。
3.丰富教学方法,对教学方法进行分层
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所以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方法进行分层可以有效地激发學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如,对于空间想象力较差的学生,在学习“图形的变换”时,老师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法,将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知识点,还能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而对于学生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自主学习教学法,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自主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4.关注学生的差异,对课后作业进行分层
学生的差异不只是体现在课堂上,而且在课后数学的练习上也存在一定的不同,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承受能力和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作业的分层,在数量和难度上都要有一定的分层,这样会使不同知识基础的学生都能够从完成课后作业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需要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进行,所以老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耐心和信心,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分层教学,更好地促进每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惠红.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快乐阅读,2013(25):114.
[2]唐云莉.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浅析[J].新课程(小学),2015(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