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思考
2017-06-13王美君赵巧燕
王美君+赵巧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修订版将“双基”拓展为“四基”,体现了对数学课程价值的全面认识,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不仅要获得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经验、获得数学发展和处理问题的思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提升学生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呢?
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要到位
教材是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重要依据,在分析教材时要侧重对“基本活动经验”的梳理与把握,在此基础上对教材相关内容进行适当的加工、拓展和补充,以此来唤醒学生的原有活动经验,促进新经验的生成与积累。分析教材就是要找准本节课知识的落脚点和生长点,充分利用好教材,才可以促进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发展。学情分析更重要,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知怎么衔接,怎么调取,怎么找到突破点,这是教学准备必不可缺的工作。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具有差异性,教师如何运用差异性资源,这也要提前做好准备。
二、创设有效情境,激活已有经验
对于小学生来说,生动有趣的情境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数学课的情境必须具有数学味,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学习兴趣。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可以将各种三角形装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里,然后呈现出三角形的其中一个角,请学生猜出另外两个角是什么角。经过几次猜测,学生发现,只要看到了一个直角或钝角,剩下的两个角一定是锐角,不可能再是直角或钝角了;而如果看到的是锐角,却不能确定剩下的两个角是什么角。这时再追问:“你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于是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想研究三角形的角的秘密了。由此可见,有效的情境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并能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三、经历数学活动,积累数学经验
史宁中指出:“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学生亲自或间接经历了活动过程而获得的经验。”在数学活动中学生需要经历、内化、概括、迁移的过程,才能充分调动数学思维,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在“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画图测量和折纸验证得出每种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在此基础上,返回到课前的游戏,学生终于明白为什么在一个三角形中只能有一个直角或是一个钝角了。在练习中,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有的学生不敢肯定,有的学生确定是180度。于是笔者给予学生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中明白这个三角形肯定还是180度,而且还找到了“逃跑”了的180度。这不但巩固和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的认识和理解,也为后面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积累了探究经验。
学生经历了数学活动,在活动中操作、观察、思考、交流、分析、归纳、概括,同时也积累了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和经验。教师是促进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引路人,学生才是积累经验的主体。教师要善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交给学生思维的主动权,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中积极地观察、思考、探究、创造。学习知识,积累经验;学习经验,积累方法;学习方法,感悟思想。
四、交流学习反思,提升活动经验
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的经验是零散的、模糊的,学生也不能清晰地感受到经验的利用价值。因此,数学活动结束后,教师不能虎头蛇尾,要鼓励每一个学生将自己在活动中的想法、感受、体验进行交流分享。教师也可以结合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的建构方法。交流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思维提升之处,也可以看到学生的不足之处。交流中,学生将心里的想法说出来,这又是一次知识建构的过程。总结反思的过程,不能仅仅着眼于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是怎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在这一过程中又是怎样运用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的。在教学中,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反思: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什么问题?其次呢?这样的追问,既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一次总结,也是一次提升,学生的学习也因此得以系统化。教师在反思中成长,学生亦如此。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对于我们来说是陌生的,而课堂教学是一线教师的主阵地,这两者似乎遥不可及,可是要利用有效的媒介来牵线搭桥。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经验、积累经验、运用经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学会了多少知识,掌握了多少技能,更要关注学生掌握了哪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于学生的发展和创新是不可缺少的。
参考文献:
史宁中,柳海民.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与实施路径[J].教育研究,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