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策略
2017-06-13沈俊聪
沈俊聪
摘 要: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不仅是为了日后进一步学习语文奠定基础,也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不但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常常会忽视对小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导致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利用朗读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也成了当今一线教师所面临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小学高段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探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教师逐渐认识到朗读训练对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利用朗读中的语言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从而让学生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通过朗读可以快速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语文课堂气氛被充分调动起来,并对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和影响力。
一、朗读对小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性
1.朗读有助于加快学生的理解内化
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是一项长期的学习任务,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语言学习的过程,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语言本身的特点及其规律。而朗读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有效手段,它可以让小学生快速分析出文章的结构,了解到文章的主旨内容,并充分受到文章中优美词句的熏陶。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小学生经过反复的朗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些朗读的内容脱口而出,并能够将其转变成自己的语言,把课文内容与情感进行内化,进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2.朗读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表达能力
提高小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需要教师恰当的引导和一定的朗读训练。小学生在语文课文朗读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小学生的语言表达,可以简单地将其分为“读”和“写”两种方式。我们这里所说的“读”就是本文所介绍的“朗读”,而“写”就是书写,这两种方式相辅相成,从而共同发展。但是其中“读”是“写”的基础,而“写”是“读”的最终目的,如果没有“读”作为基础,那么“写”就没有立身的根本,就无法发展起来,由此可见,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讓学生在朗读中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展开想象,体验课文中的情感,并懂得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这样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促进了他们表达能力的提高。
二、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1.用文章的“情”感染学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学生情感的充分发挥对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一篇成功的文章常常会被作者赋予丰富的情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作者所表现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熏陶,在情感体验中讲授语文知识并讲清道理。教师要善于利用文章中所表现出来的丰富情感,围绕中心,抓住重点词句逐步剖析,使文章的情感逐步呈现,学生一步一步受到感染,使学生身临其境,把自身的情感深入课文中,能够与作品进行“情感互通”,达到情感的共鸣,这样的朗读更加富有韵味,也更加深刻、更加感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很好地抓住课文的情感来感染学生。
2.用教师的“读”引起共鸣
小学语文课堂必须要有琅琅的书声,在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时,教师的示范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也是举足轻重的,教师的情感能够很好地引领课堂、感染学生,能够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激发小学生的朗读欲望。然而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朗读课文时不一定能够理解文章的含义,这就需要教师讲解清楚、细致,让小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朗读。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把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思想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始终,教师在进行示范朗读时,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通过运用情感、声音、语调、肢体动作等方式,使得文章的朗读更加跌宕起伏、掷地有声,并让学生受到感染,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
总之,通过实践表明,提升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以及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升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可以更好地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深入思考,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从低年级开始让学生养成每天大声朗读的好习惯,并将朗读贯穿于整个语文教育的始终。
参考文献:
[1]王翠玲.朗读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14(1).
[2]朱雪琴.培养朗读能力,提高朗读水平[J].成才之路,20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