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视觉审美素养教育

2017-06-13张俊

新课程·上旬 2017年4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

张俊

摘 要:从分析小学生视觉审美素养教育的意义出发,基于对视觉审美素养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的可行性分析和条件分析,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视觉审美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做了深入的思考,并提出实践方法。

关键词:视觉审美素养;小学语文;教育

视觉审美素养教育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针对儿童的认知感受,提高他们对视觉素养材料的感知、分析和表达能力,培养小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对其今后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视觉审美素养教育的意义

形象直观的信息呈现方式使现代小学生获取了比其他时代的小学生更丰富的知识信息,小学生对视觉图像有着天生的解读力,在引导小学生从视觉图像里获取信息的同时,教会他们用视觉语言的表达形式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培养其视觉审美素养是很有必要的。

文字和图像是对信息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方式,文字是抽象的,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图片是直观的,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把图像和文字完美地结合使用,既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有效记忆和理解他们阅读的课文,通过把抽象的理论与感性的具体经验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又可以利用视觉形象思维创造出他们对语言文字意义解释的视觉化语言,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视觉素养,解决了视觉审美素养教育中图像和文字的平衡发展问题。

二、视觉审美素养教育的条件

图形图像等在与文本的交互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蕴涵着许多视觉审美的因素, 形象生动的图像介入不仅增加了教科书的视觉效果,丰富了小学生的视觉经验,为视觉表达能力的形成积累视觉语言素材。还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引导提高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对内容的掌握,这些都是进行视觉审美教育的巨大优势。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使用视觉语言,为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开展视觉素养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基础。由于低年级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以及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在低年级小学语文的课堂上,教师使用了比较多的视觉语言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进行教学方案设计时,关注图表对视觉表达能力的训练,多使用图表来分析事物之间的关系,也可以锻炼低年级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育技术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视觉审美素养教育的有力支撑。依据小学生的特征,利用各种媒体的优势特点,创设真实丰富的环境,提供跨时空的细致展示、形象合理的表征知识,使教学活动更加具体丰富,图形图像中色彩的应用,明暗的对比等都可以带来直观的视觉享受,不仅可以为抽象学习经验提供直观、形象的经验基础,并且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启发学生的视觉化思维方式,利用视觉思维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自身学习结构的构建。

三、视觉审美素养教育的方法

1.创设视觉情景。创设与课文内容有关、与小学生的生活贴近的视觉情景,小学生通过对这些视觉信息的感知,勾起他们要看个明白的欲望,同时利用创设的视觉情景导入课文,引导学生对视觉信息的空间、色彩、形状及动态进行感知与解释,将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情感、意志等融入对视觉对象的感知中,培养小学生敏锐地感觉到对象的各种形、色、材质等造型要素及其作用的能力,这是视觉审美素养能力的基础。

2.注重审美的情感体验。视觉图像带来的视觉体验丰富逼真,通过观看不同种类的视觉图像,引导他们去感知所看到事物的视觉特征,培养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结合语言文字带来的心灵感悟,让学生享受美的感受,让真实的形象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成为他们的经验基础,自由的联想和观察的过程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培养视觉解读能力。视觉解读能力是对视觉信息的解构能力,包含视觉思维和视觉学习能力,借助视觉图像讲解内容,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培养其视觉思维能力。进一步透过图像的色彩、线条、构图等画面组成要素,对视觉信息、视觉材料进行主动意义建构,理解这些要素深层次的所指,培养其视觉学习能力。

4.培养视觉表达能力。在教学中经常使用形象化的视觉图示来解释课文,让小学生潜移默化地养成用视觉图示进行思想表达的习惯,利用图像来帮助小学生回忆课文内容,使其自然地把文字和图像结合起来,丰富他们的视觉经验,帮助学生批判性地思考和操作视觉信息,通过创造性地使用各种形式、各类资源表达自己的观点、思想,运用视觉材料进行交流,提高其视觉表达能力。

5.图文复述训练。使用概念图梳理文章知识结构,利用图式的形象性与可视化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信息,还可借助色彩、图画等增强表达效果,指导学生结合图式对课文进行复述,锻炼小学生流畅的语言逻辑。另外,可指导小学生自己画出课文的内容结构图,学会知识梳理的科学方法,习惯利用视觉手段来表达自己。

6.创设视觉化的学习场所。提供多种视觉化工具,如用来作为展示的墙壁、布告栏或隔栏等,通过外围刺激激励小学生运用视觉语言来学习和交流。

7.制作视觉化的学习材料。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文字信息视觉化,将视觉图像和文字信息等不同形式的文本集中于一体展现出来,让学生感受不同形式文本对同一事物的描述和表达,使其认识更为丰富、全面,在感受外在形式之美的同时,了解背后蕴含的文化背景,使理解和认识更为通透彻底。

综上所述,视觉审美素养教育与语文教育应该是互补并存的,在语文教学中加入视觉审美素养教育的内容,以信息技术以及各类媒体为支持,提高小学生的视觉表达能力,激发创造潜能,不仅能够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还能促进学生智育和美育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舒予.视觉素养培养:搭建眼睛与心灵之间的桥梁[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2).

[2]曹建芳.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选文的美育内容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3]魏学峰.图画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实施策略[D].鲁东大学,2013.

[4]邓红.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视觉素养培养的研究和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2010.

[5]陈玉秋,马一博.语文新教材插图:走向读图时代[J].语文建设,2007(11).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