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生视阈下绿色建筑供应链利益分配研究

2017-06-13王领

科学与财富 2017年16期
关键词:利益分配供应链管理绿色建筑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飞快发展,在生产力逐渐提高的同时环境问题也愈发严峻,人们开始意识到保护环境绿色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建筑业作为高消费、高污染、高投入的一个行业,向绿色建筑业发展靠拢是保护生态环境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绿色建筑产品生产过程的关键所在就是把保护环境、绿色发展的共生理念融入到整个建筑供应链管理中去,这也是绿色建筑供应链的精髓所在。在绿色建筑供应链的运行过程中,合理公平的利益分配是保证绿色建筑供应链正常高效运行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共生理念、绿色建筑、供应链管理、利益分配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市场需求越发快速多变的情况下,建筑企业单打独斗的发展模式已经逐渐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以共同合作、相互竞争、一起盈利为合作理念的商业运作模式,即由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客户以及其他单位组成建筑供应链的新模式。企業之间以供应链的模式合作形成一个紧密联合的整体,有助于企业之间的资源的优化组合、提高企业在整个行业中的竞争力、促进企业未来的发展。在供应链合作模式成为企业合作主流趋势的背景下,对建筑供应链的合作利益分配模型的研究可以保证建筑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获得与自己付出相符合的利益收入,提高企业的合作积极性,保证整个建筑供应链的高效稳定运转。

一、共生理论下的绿色建筑供应链

1.1共生理论

"共生"最早是由德国的真菌学家德贝里在1879年提出的关于生物学方面的一种理论。20世纪80年代,日本建筑学家黑川纪章提出把共生思想作为一种建筑设计的基本理念,来促进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发展,即把保护环境的生态理念融合到建筑产品生产过程的所有管理中去。

1.2建筑供应链及建筑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是指由材料设备供应商、生产商、消费者等组成的系统,整个系统内的物流、资金流的流动模式是双向的,即材料由供应商流向生产者最后流到顾客手中,资金由顾客流向生产者[1]。建筑供应链是指以业主及建筑工程开发商的建筑产品需求为出发点,经过确定工程目标、项目融资、项目营销策划以及最后的建筑房屋拆卸等一系列修筑活动以及活动进行过程中所包括的相关管理人员的功能性网链状结构。建筑供应链根据企业之间的材料设备供应方式以及供应链企业之间的联系环节主要有三种方式:基本供应链、支持供应链、人力资源链。

建筑供应链管理是指企业以减少施工材料设备的购买成本,提高工程质量,减少建设时间为管理目标,来提高相关企业的行业竞争能力。

1.3绿色建筑供应链的产生

绿色建筑供应链是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共生思想、循环经济理论等理论基础上,在生产过程中融入绿色建筑技术知识,以及材料设备回收技术,从而引导整个供应链的生产方式向环境友好型转变的功能性网状结构[2]。传统建筑供应链是把房地产开发商作为整个供应链的核心,房地产开发商通过对供应链上资源流、价值流的控制,把建筑供应链上的建设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单位、政府、以及消费者集合成为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模式[3]。而绿色建筑供应链的管理周期不仅仅是设备的购买使用过程而是从最初的计划到拆除的整个建设过程。

1.4绿色建筑供应链的管理

绿色建筑供应链管理概括为:绿色建筑供应链中各个系统下的主体企业通过相应的组织方法以及操作手段,提高整个绿色建筑供应链企业的工作效率,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在保护自然环境的理念下进行产品的生产过程,实现绿色建筑的构建[2]。

二、绿色建筑供应链合作模式

2.1供应链合作模式概念

建筑供应链的合作模式就是指,供应链上企业为了追寻企业可能的最大化商业利益,与其他单位之间在参考行业标准合作模式或者与其他单位协商下进行合作的方式。在传统的供应链合作模式中,各个单位之间并没有融合成为一个集体,每个单位都在追求自身的利益的最大化,导致各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本质是相互竞争的,不利于建筑供应链整体利益的发展。而在绿色建筑供应链合作模式中,虽然各个企业之间还是存在供应关系,但是这种供应关系与传统模式中的供应关系已经有了本质的变化,企业在注重供应链的眼前利益的同时,也认识到供应关系中存在的潜在价值,开始用长远的战略思想来谋求企业最佳的整体效果。

2.2企业之间建立供应链合作的条件

首先,供应链企业之间能够建立合作的基本条件是合作的企业之间应该具备共同的利益,目标,共同的发展兴趣。企业之间只有在这三种条件任一种或多种存在的基础上才会有其他企业产生合作的意愿,这是供应链合作的基本也是开端。其次,供应链上建立合作的企业都应该有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即有自身单独去完成供应链任务的能力,能靠自身力量去给供应链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而不是只能一味的盲目依靠供应链上其他企业。然后,供应链上的合作企业之间要有相互协调的专业技术,各个企业之间能够通过相关合作来实现供应链的目标。最后,供应链上的合作单位虽然参与合作但单位之间的资金流相互独立,即企业对合作项目之外的资金以及人力资源等有保密或者不共享的权利。通过对上面论述的总结可将供应链企业合作的条件总结为[4]:

(l)合作双方之间应该具有共同的目标利益。

(2)合作双方都必须具备与合作工程相适应的物质技术基础,即一方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实现群体目标。

(3)合作双方的专业技术应相互协调,且互补来保证供应链合作目标的实现。

(4)合作双方的企业经济关系以及合作项目之外的资源相互独立,在双方相互信任的同时也包含机会主义的倾向。

2.3绿色建筑供应链的合作主体

①生产系统:主要有金融单位、监理咨询服务单位、设备材料供应商、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主体,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环环相扣形成错综复杂的生产系统。其中房地产开发企业是绿色建筑供应链中比较典型的一个角色,保证了绿色建筑供应链的完整性,是供应链高效稳定运行的基础和条件。在绿色建筑供应链的运行过程中,房地产开发商是绿色建筑产品生产的起始者,主要通过协调整个建筑供应链的价值流、人才流等资源流向来达到操作整个建筑供应链运行的目的,其并不参与实际的建设生产活动。②社会系统:主要有政府、媒体、相关行业协会等角色。他们的作用是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文化经济标准等来保证建筑供应链上其他系统的正常运行。其中政府是绿色建筑供应链社会系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在社会系统中政府主要作用是让土地踏出整个绿色建筑施工过程的第一步,然后还要进行相关绿色建筑研究规划等活动。并且,政府还应在政策以及经济方面给予适当的优惠方案以鼓励绿色建筑的实施,促进绿色建筑价值链的运行效率。③环境系统:客观来说,建筑供应链向绿色建筑供应链发展就是在保护环境系统的目的下推动的。绿色建筑供应链的核心就是不仅生产绿色环保的建筑产品而且在建筑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绿色信念。④消费系统:主要人群为社会大众,消费者在绿色建筑供应链中的主要作用是:在建筑绿色价值链中,优越的顾客资源和顾客的购买力是绿色建筑能否实现自身价值的关键。

2.4绿色建筑供应链共生合作模式

供应链的共生系统是指在建筑供应链上的不同企业根据相互互补共同发展的理念建立企业之间的合作共生关系。在供应链的共生系统中,隶属于不同的系统中的单位之间相互竞争相互合作,企业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就是建筑业供应链中最基本的共生模式。

三、绿色建筑供应链合作利益分配

3.1供应链合作利益分配原则

①超加性原则:供应链合作体的共同利益应大于企业单干时取得的利益

②互惠互利原则:供应链企业在分配建筑供应链整体利益的时候,不仅要把握自身的利益,也要把握合作单位的利益,以公平合理为原则进行建筑供应链的利益分配是保证企业之間合作关系能够长久稳定发展的基础。

③投入、风险与收益相对称原则:在进行建筑供应链的合作利益分配时,还要考虑供应链上的企业所承担的风险的大小。其中对承担风险较大的企业应给与一定的风险承担补偿,以鼓励企业勇敢承担风险,积极创新,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整体竞争能力保证建筑供应链的稳定运营运行[5]。

3.2建筑供应链利益分配模式

建筑供应链作为一种私有利益与共有利益相互参合的混合型利益网链,应把公平正义作为整个建筑供应链利益分配的原则。才能保证供应链上的所有单位获得与自己付出相对应的利益收入,鼓舞它们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建筑供应链的和谐稳定运行。

(一)中间产品定价模式

传统的私有利益的建筑供应链模式中,企业之间主要通过上下联系的方式进行建筑供应链的基本工作,身处上游的企业企图通过提高中间相关产品或者服务的价格来提高自身的经济收入,而对于下游企业,上游企业的获取利润就在其成本支出之中,所以如果中间产品或者服务的价格越高,其成本就越大,所以下游企业获得更多私有利益的途径就是和上游企业协商中间产品价格来降低自身的成本支出。

(二)产出分享模式

产出分享模式就是指建筑供应链上的所有成员根据整个供应链上的总收入,通过企业之间的谈判协商出各个企业占总收入的分配系数来分取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利益,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所有企业共同分担建筑供应链上的所有利益和风险[6]。

(三) 固定支付模式

固定支付模式指建筑供应链的所有风险由供应链指定的总承包商分担,总承包商去邀请其他成员参与到建筑供应链中来,其他成员的利益收入以及分配方式由总承包商与这些成员协商制定,应邀的企业不承担任何供应链的风险[7]。

3.3供应链合作利益分配的影响因素

①在供应链中资源投入比例:供应链中的资源利益分配应和该企业对供应链的资源投入成正比。②在供应链中承担的风险比例:供应链合作伙伴分配的风险利益的多少应与它在供应链承受的风险占整个供应链风险的比例成正比。③绩效水平:供应链合作伙伴所获得收益应该与其对整个供应链做出的贡献成正比。

3.4绿色建筑供应链合作利益分配流程

首先对于单个企业来说,加入建筑供应链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私有利益,然而在企业在为谋求自己更多的私有利益而工作的同时也为整个建筑供应链创造了集体的公有利益,其中私有利益的分配主要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进行,而公有利益的分配主要通过额外支付的方式进行。分配的流程如下:

如上图所示,企业虽然加入绿色建筑供应链和其他企业合作以一个整体的模式来谋求发展,但也并不妨碍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交易的关系,通过市场交易企业会分配到由资源利益以及部分绩效利益所组成的市场利益。而另一部分的绩效利益以及全部的风险利益组成的额外利益主要通过额外支付的方式进行。额外利益分配完成的同时也就意味着整个供应链利益分配的完成

结语

在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国际经济发展主战略,建筑业逐渐向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中心的绿色建筑业发展的背景下;依据共生思想、建筑业供应链管理、绿色建筑供应链管理理论等基本理论,提出了基于共生思想下绿色建筑供应链合作利益分配模型。绿色建筑供应链管理是推广绿色建筑发展的核心,而公平公开的供应链合作利益分配是保证供应链正常稳定高效运行的基本点,对绿色建筑在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和推广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Sad M,Jones M,James Areview of the progress towards the adoption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 relationships in construction[J].European Journal of Purchasing &Supply Chain,2012(8):173-183.

[2]马新安,张列平,冯芸.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与合作伙伴选择[J].西安:工业工程与管理,2010,33(24):770-775.

[3]王能民,孙林岩,汪应洛.绿色供应链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0-39,31.

[4]Porter. E. Competitive Advantage [M]. New York: Free Press, 1985(7):81-55.

[5]尤建新.管理学概论[J].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28(A):1928-1933.

[6]尹明.供应链企业的利益分配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0.

[7]廖成林,孙洪杰.均势供应链及其利益分配机制探讨[J].北京:管理工程学报2013-4-17(B1).

作者简介:

王领,男(1995.10---),重庆云阳人,学生,建筑工程管理

猜你喜欢

利益分配供应链管理绿色建筑
西部民族地区资源开发利益分配政策研究
ERP环境下的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研究
绿色建筑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的应用分析
我国小产权房面临的现实困境
绿色建筑技术节能分类探讨
浅析食品企业存货管理问题研究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不对称Nash协商模型的施工企业项目部的利益分配方法研究
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