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自然特色资源 壮大乡村旅游产业

2017-06-13羊维达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委书记

江苏农村经济 2017年1期
关键词:旅游发展

羊维达/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委书记

挖掘自然特色资源 壮大乡村旅游产业

羊维达/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委书记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大力实施“旅游兴区”战略,积极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全区旅游业呈现蓬勃发展良好势头。成功承办了全省乡村旅游现场推进会,被授予全省首家“乡村旅游创新发展示范区”,荣获“绿色生态·乡村旅游目的地”称号。目前,全区拥有农家乐和乡村民宿近30家,旅游带动就业4万人,旅游业惠民富民作用日益显现。

一、以规划策划为引导,提高乡村旅游的品质内涵

坚持策划先导、规划引领,做到理念创新、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努力实现旅游高质量、有效益、可持续。

高起点做好旅游开发规划。聘请了国内知名旅游设计单位,紧扣“湖荡湿地、生态盐都、最美乡村、休闲胜地”定位,先后编制了《盐都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盐都区乡村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大纵湖湿地旅游度假经济区(产业)总体规划》等系列规划。围绕“旅游+水利”,启动了蟒蛇河水上游览风光带建设,致力打造以大纵湖旅游度假区为龙头,双新大道乡村旅游产业带、蟒蛇河水上游览风光带为主线,大市区都市休闲度假圈为支撑的“一湖两带一圈”大旅游格局。

高品质做好旅游项目策划。强化立体营销,与省内外多家旅行社签订合作协议,连续两年组织“畅游盐都金秋行”活动,举办台湾、上海(盐都)旅游专题推介会。借助《新华日报》、智慧盐城APP、盐城123网等各类媒体全面宣传盐都乡村旅游,以春季龙冈桃花节、夏季番茄嘉年华、秋季螃蟹美食节、冬季舞龙节暨里下河民俗婚庆节等为载体,开展系列旅游节庆活动,着力提升盐都乡村旅游品牌影响力。仰徐草莓节、泾口狮舞大赛、杨侍生态美食节等节庆活动如火如荼,2016年4月份和10月份龙冈桃花节和大纵湖旅游度假区经央视、人民网等主流媒体报道,盐都乡村旅游知名度、影响力不断提升。

高质量提升旅游文化内涵。盐都人文荟萃,底蕴深厚,明朝政治家朱升、“苏北鲁迅”宋泽夫、“党内一支笔”胡乔木、中国首位“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等为人们熟知;龙冈凤凰古街,楼王丁马村古村落,剪纸、柳编、老虎鞋、淮剧等丰富的物质非特质文化遗产为人文旅游增添了地气。同时,盐都地处里下河水网地区,生态湿地环境优美,水乡风情自然独特,境内河网纵横交错,天蓝、地绿、水净、气清是自然的禀赋,得天独厚的大纵湖更是天然的馈赠。把文化元素深深植入旅游开发的全过程,在“造景”中有机融合人文、习俗、历史,做足“故事”文章,彰显“文化”底蕴,使景区景点和地区文化紧密结合、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努力实现盐都乡村旅游由“看景点”向“品文化”的跨越。

二、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夯实乡村旅游的发展基础

旅游项目是乡村旅游产业带发展的支撑,也是乡村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开发中坚持项目化推进,重点构建“一湖两带一圈”乡村旅游大格局。

突破龙头项目,倾力打造“一湖”。围绕“水乡”这一特色,依托现有的湖荡湿地,发展湿地生态旅游,按照“见水透绿的生态、以水为魂的景区、临水而居的住宅”主题定位,全力打造大纵湖旅游度假区。景区在影视城、鸟岛、绿丘露营基地等旅游景点建成开放的基础上,正全力推进投资10亿元的东晋古城、超亿元的炬通温泉度假村以及水下古城等带动效应强的核心项目,同步推进滨湖公园、游客集散中心、度假宾馆等配套项目,全面提升芦荡迷宫、佛教文化区等特色项目,使大纵湖度假区成为既有美景悦目、休闲体验,又有文化怡情的精品景区。

做强节点支撑,精心培植“两带一圈”。一方面围绕“乡村”这一特色,突出乡村民俗和乡土文化,发展各类农家乐、农业生态、民俗风情、城郊休闲等旅游项目,重抓台湾农民创业园、郝氏故里、七星农场、蕃茄主题公园、三官农庄等节点项目的建设与提升,致力打造以大纵湖旅游度假区为龙头,串起彰显盐都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带。同时,以新洋港河整治为契机,加快推进蟒蛇河两岸景观绿化“一带一区四节点”的规划建设,提速打造蟒蛇河水上游览风光带。另一方面,依托“生态”这一特质,构筑大市区都市休闲度假圈。瞄准建设“城市后花园、都市休闲地”目标,完善提升大马沟生态公园、世纪公园、丽都公园、润都公园、龙冈桃花园等公园绿地;以盐龙湖生态旅游风景保护区为载体,整合千年古镇龙冈镇、“三胡”陈列馆等文化资源;加快推进仰徐、杨侍、泾口等乡村旅游区建设,开发独具特色的一日游、二日游,不断丰富内涵、提升品质,让广大游客尽享多彩快乐的生态之美、人文之美。

优美的生态环境,助力乡村旅游的发展。 张 捷 摄

强化功能配套,全面提升旅游硬环境。利用双新大道全面开通、实施城乡镇村公交一体化工程的有利契机,开通了大纵湖景区至市区“乡村一日游”专线,使游客能够更加方便、快捷的到达目的地。开通了大纵湖至上海每周3班的旅游直通车,累计已发274班,12688人次,让上海和盐都的旅游互动变成了现实。大力完善旅游服务功能设施,加快景区游客集散中心和旅游咨询服务网络建设,完善多语种标识系统,在主要交通道路、风景旅游区、农家乐(客栈)设立标识标牌,为广大游客提供正确的旅游导向。开展的“四大专项行动”就投资超5000万元,新改扩建旅游厕所37座,停车场24座,提升旅游标识标牌890块,景区(点)无线通信覆盖15家。大纵湖旅游度假区“船坞”系列厕所荣获“江苏省旅游厕所优秀设计奖”,为全省乡村旅游现场会提供了现场观摩。

三、以就业富民为导向,凸显乡村旅游的社会效应

推进“一业做强,多业跟进”的特色发展之路,将旅游业和现代农业发展、“强富美高”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由“产业自循环”走向“旅游+”,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就业富民。

提高农业发展层次。以农业布局结构调整为契机,放大杨侍、泾口、三官、台创园等节点的乡村旅游效应,以“旅游+”的理念发展高效农业。泾口村流转土地后,实施600亩开心农场、200亩绿化景观项目,美化亮化1500亩绿色生态长廊,建设300亩葡萄、300亩草莓,展示生态农业与旅游观光融合发展的新形象。台创园新建20000平方米的智能玻璃温室,发展蝴蝶兰种苗育繁、成花栽培、观光展示。杨侍村在已发展2000亩高效农业的基础上,新建500亩联栋大棚和500亩荷塘月色观光园,发展高效农业,努力打造配套的休闲旅游农业。

做足居民休闲文章。抢抓观光旅游走向度假旅游的发展机遇,统筹整合环境整治、村庄改造、闲置资产处置等新农村建设项目,将旅游元素融入其中,利用农村空关房、闲置企业用房等资源,发展农家乐、乡村民宿、主题酒店,推动沿线居民参与旅游。加快生态文明村建设步伐,将农村“五位一体”长效管护后的美丽环境,转变成发展旅游的环境优势。

带动发展多种业态。充分利用乡村旅游带来的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引导村民利用自身技术、地理优势、地方特产等天然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活动,使乡村旅游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点领域。他们参与绿化管护、环境保洁、餐饮服务、物业管理等,发展农产品经营、特色餐饮、旅游产品零售等旅游配套服务,有效地解决了失地后的就业问题;打造纵湖十鲜、仰徐农家菜等特色餐饮,推荐“七星谷”有机大米、龙冈茌梨、“哈鑫”牌水牛肉等地方名牌产品进入旅游市场,成为对外展示美食的名牌。连同土地流转的收入,农民从旅游中直接或间接增加收入7000元左右,工资性收入已达农民收入的60%,进一步充实了农民的钱袋子。□

猜你喜欢

旅游发展
我们一起“云旅游”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小A去旅游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旅游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