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书法教育的重要性
2017-06-13邵向舟
邵向舟
摘 要:中国书法,是线条优美、形体结构和书写技巧独特的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代表了中国艺术的核心。让书法走进课堂,通过书法教育对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进行书法艺术欣赏,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坚强的意志,增长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书法教育;艺术素养;优秀品格;传统文化
中国书法,是线条优美、形体结构和书写技巧独特的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代表了中国艺术的核心。但是随着手机、电脑的日渐普及,汉字书写脱离日常生活正在成为一种趋势,汉字书写水平下降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长期以来,书法教学没有在小学大力开展,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小学,由于擅长书法的教师很少,加上没有书法教学的要求,所以书法教学在农村小学教学中更是一项空白。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大背景下,2013年1月18日,教育部以一号文件的方式下发通知,要求从2013年春季开始,各级教育部门要区域性、整体性推进书法教育,在全国中小学义务教育课程中加强书法教学。让书法走进课堂,通过书法教育对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进行书法艺术欣赏,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坚强的意志,增长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培养和提高学生艺术素养
通过学习书法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还可以陶冶情操,使学生感受到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书法精神的源远流长。在书法教学过程中,当老师引领学生欣赏书法作品时,学生会对书法作品形成一种直观的审美感受。“书画同源”,书法的美也是无限的、个性化的。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人的字都有其独特性,书写者审美的角度不同,书写技能的高低差异,也会产生不同的书法效果,从中体验书法线条、结体、章法的变化莫测,领略书法的妙处。这种审美感受会通过欣赏者的主观意识慢慢地渗透到内心深处,使主观意识与书法作品以及书法家之间形成一种心灵上的共鸣。现在的教育越来越注重创造素养,书法教育则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书法教育能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
青少年学习书法的目的不仅是提高审美能力,还有一个要求也不容忽视,即培养健全人格。古人认为书品与人品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古人在书法教学中尤其注重人品的修养,认为“书如其人,字如其人”。要想教学生学写字、写好字,必先教其会做人。“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有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北宋书法家黄庭坚的这句话真正揭示了书法“心正则笔正”的内涵。我国历史上的大书法家颜真卿的书法作品可谓很好地体现了书品与人品二者之间的关系,无论是他的《东方朔画赞》《多宝塔碑》还是《祭侄文稿》等书法作品,都具有一种刚劲不阿、气势恢宏的艺术风格,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顏真卿友善、不屈服于权贵、刚正不阿的道德品质。在书法教学中,可以通过书法家及书法作品的熏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及高尚的品格,培养学生做人。
三、开设书法课对于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的文化广博而精深,书法无疑是中国文化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因为书法的表现对象是汉字,而汉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书法文化包含了汉字演变文化、书写工具(笔墨纸砚)文化、诗词文化等等各类文化,它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练习书法,我们可以知道汉字的演变过程,了解笔墨纸砚的发展历史,了解一些书法名人及其故事,了解书法作品中所描述的重要历史事件。以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为例,这是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代表作,这是一篇悼文,是颜真卿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的,祭悼的是他的侄子为国捐躯,所以字里行间充满着情绪起伏。全文是书者精神和平时功力的自然流露,极具艺术价值,同时《祭侄文稿》也是一篇有着重要史学价值的文章,如实地记录着当时的“抗逆”情景,可作为史料研读。通读全文,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强烈地震撼着每个观赏者的心,以至于读者无暇顾及作品的表面效果。所以,在小学开设书法课,饱览名家名帖的同时,还能够了解这些经典名帖所蕴含的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他们热爱祖国文化,继承祖国文化,从而学好书法的热情,这与我们当今的教育理念是相符的。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大背景下,让书法走进课堂,通过书法教育对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进行书法艺术欣赏,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坚强的意志,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而长远的意义。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小学书法教学策略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6]GHB0707)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