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2017-06-13曹崇贵

新课程·上旬 2017年4期
关键词:成因学困生

曹崇贵

摘 要:学困生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教育工作者,学困生是班级的弱势群体,在过去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左右下,教师曾忽视过他们,尤其是农村小学的学困生转化工作已成为评价教师教育水平的一把标尺,也是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学困生;成因;轉化策略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已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学困生的形成与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自身等因素有关,但与教师、家长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也有直接的关系。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只要用心对待、对症下药、措施得当、方法有效,他们的学困是可以转化的。

一、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1.自身原因

学困生的“学困”有自身的因素,他们的学习习惯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强,好动贪玩,不愿动脑思考,听课注意力分散,学习效率差,学习方法与同龄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对学习没有兴趣,没有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不够自信,总感觉自己不如其他同学,久而久之就成为学困生。

2.学校原因

学校也在某种程度上扮演了促成学困生的“罪人”。农村学校的教学设备往往比较落后,再加上教育经费的不足,用于教师激励的资金更少,教师付出的多与少与所得基本没有区别,造成教师心理不均衡,教师之间缺少竞争意识、敬业精神;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少,对知识更新、开展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不高;而且频繁地调换任课老师,学困生就得不到老师系统、长久的管理和帮助,这些因素都无形中使学困生增多。

3.社会原因

社会是学生成长的大环境,社会的经济、文化、风俗习惯对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部分家长沉迷于麻将、手机娱乐中,一些不良影视作品影响着广大小学生,腐蚀着他们纯洁的心灵,导致学生厌学。还有农村地区没有形成良好的尊师重教氛围,很多人被眼前的经济利益蒙蔽,不支持教育,不理解教育。

4.家庭原因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过度溺爱,任性妄为,不服管教。家长不能给予合理的家庭教育,不能配合学校开展教育活动,导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合二为一。而且农村家长的思想觉悟和知识水平有限,对孩子的教育和学习认识不够,方法单一、粗暴;还有很多父母在外打工,将孩子丢给爷爷奶奶,这些孩子也会渐渐成为学困生。

二、转化学困生的策略

1.用“爱”创造教育的奇迹,治疗他们的心灵创伤

爱是转化学困生的催化剂。学困生是弱势群体,他们往往被同学们看不起,学习成绩不佳,习惯较差,他们大多数有自卑心理。因此,我们首先要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在学习和生活中多关注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爱。其次要用放大镜来看待他们,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困生的优点和闪光点,激励他们发挥自身的优势,慢慢发现自己的进步,增强前进的信心。最好多给学困生一些宽容,用爱心温暖学困生,允许他们犯错误,正视学困生转化的反复性和持久性,一定要做到持之以恒。

2.走进学困生的心灵,诚心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与学生做朋友,进行情感交流,用孩子的思维去思考,用孩子的目光去看待,用孩子的情感去体验,用孩子的兴趣去喜好,让学生认识你、相信你、喜欢你。要用真心关爱每一位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学困生从心灵深处受到感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他们乐于向你倾吐心声。只有赢得学困生的信任,才能有效转化他们。

3.在教育教学中时时关注学困生,让他们重拾自信

由于学困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有限,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慢,学习习惯差,因此在备课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困生的学习,尽量多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逐渐爱上学习,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同时应适当给学困生开开小灶,针对他们的知识断层点进行有效的补习,也可以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实行兵教兵的方法,让他们能感受到大家对自己的关注和帮扶,从而恢复其学习的信心,重新找回自信。

4.家校携手,齐抓共管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教育,同时也离不开家庭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和学困生家长进行沟通,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共同管理,积极引导,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家长应该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改变自己的观念,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借鉴和学习先进科学的教育方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为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做好服务,也要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老师,针对孩子的问题进行持久帮扶和指导,这样才能为学困生的成长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只要我们教师、家庭、学校、社会紧密配合,共同探讨学困生的转化方法和规律,就能真正使学困生不再“学困”。

参考文献:

[1]王晓春.今天怎样做教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任恩刚.走进学生的心灵[M].漓江出版社,2011-01.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GS[2014]GHB0735号课题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成因学困生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