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杜甫名篇古今关注度的变化
2017-06-13张莉萍
张莉萍
摘 要:本文尝试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杜甫诗歌名篇在历代有代表性的唐诗选本、点评资料、入选文学史以及中国知网研究杜甫诗歌的论文和当前的中小学课本等五方面的数据统计进行加权计算。据统计结果分析杜甫17首诗歌古今关注度的变化,并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分析比较中发现,新媒介时代使人们对杜甫诗歌接受的关注点与审美趣味都发生了新的变化。
关键词:杜甫诗歌 定量分析 排行 古今关注度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安徽师范大学创意产业发展研究中心项目“读图时代文学经典的有效传播”(SK2016A0343)
近20年来,学界对杜甫诗歌的研究持续深入,其研究方向和成果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杜甫诗歌的整理,并出版了一些重要的杜甫诗歌读本。二是对杜甫诗歌的综合研究,全面分析了杜甫的思想、生活及其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三是对杜甫的思想人格精神的研究,探究杜甫经世济民的非凡抱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壮志未酬的悲慨等。四是对杜甫诗歌的审美价值研究,从声律、对仗、韵律、结构等方面研究杜甫诗歌。五是杜甫诗歌的接受研究。而在高度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新媒介广泛发展的社会背景之下,如何使杜甫经典诗歌继续有活力,则是值得进一步深思的问题。而深入探究杜甫诗歌古今接受的变化,则能进一步彰显杜甫詩歌的现代意义。
本文研究数据参考王兆鹏先生主编的《唐诗排行榜》一书关于杜甫诗歌入选长期传播接受历程中最有影响力100首唐诗的相关资料。新媒介已经深入生活的各个角落,对于产生于文字传播时代的古代经典诗歌在当下的传播也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状况。目前对杜甫诗歌名篇在新媒介时代的传播效应和特点,杜甫诗歌随着传播媒介和社会思潮的变化产生的变异及接受方面的研究非常少。基于王兆鹏先生主编的《唐诗排行榜》一书,通过各项数据统计选出了对在长期传播接受历程中影响力最大的100首唐代诗歌,其中有17首杜甫诗歌入选排行榜,拟对杜甫17首诗歌的古今关注度进行分析研究。100首唐代诗歌的名次,是古今各项指标综合计算的结果。虽没有动态地反映不同时期的影响力,但依然是比较全面、客观的评选。文中杜甫诗歌古代选本(33种)、现代选本(37种)和文学史(9种)的数据来自王兆鹏先生主编的《唐诗排行榜》一书。[1]本文尝试将古代和现代的各项数据分开进行统计,根据统计结果分析杜甫17首诗歌古今关注度的变化,并探究其产生的原因。
一、杜甫名篇关注度的古今排名
对历代有代表性的唐诗选本、点评资料、中国知网研究杜甫诗歌的论文、入选文学史和中小学课本等五方面的数据统计进行加权计算,分别排列出了杜甫17首诗歌的古代排行榜和现代排行榜。
(一)杜甫诗歌名篇古代排名
统计唐代以后21世纪以前杜甫诗歌的传播接受情况,主要采集了两个方面的数据:历代诗歌选本入选17首杜甫诗歌的数据和历代点评的数据。历代的大部分读书人阅读、了解杜甫诗歌主要是通过各种诗歌选本的形式。一首诗歌是否能成为经典名篇,是由公众确认的,得到公众持久认同的诗歌就是经典名篇。选本的编者选择哪些诗歌,虽然有其主观的喜好成分,但是更要考虑特定读者群的审美需要、社会价值取向、接受心理。读者总是选择自己喜欢或者需要的选本来阅读,不同选本体现不同读者群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把这些选本合在一起,也可以看出一首诗歌受关注的程度。一首诗歌入选的版本越多,应该就是受关注程度越高,传播范围越广。
除了普通的消费性读者,还有一些评论型的专家读者,他们不仅阅读还公开发表自己对诗歌的评论。对诗歌的评论有赞扬也有批评,但是这些都是评论者对诗歌的关注。一首诗歌被点评和研究的次数越多,关注度越高,影响力和名气就越大。选本的权重拟定为60%,点评的权重拟定为40%。采用直线型方法中的极值法来作无量纲处理,即用实际数据除以该组数据的最大值得到该数据的标准值。最后得到杜甫名篇古代排行顺序。
(二)杜甫诗歌名篇现代排名
现代人阅读了解杜甫的诗歌途径很多,对20世纪杜甫诗歌传播接受情况,本文主要选取了五个方面的途径来进行数据统计。分别是:现代诗歌选本入选杜甫17首诗歌的数据、中国知网研究杜甫诗歌的数据、入选文学史、入选中小学课本和百度搜索其链接的相关网页数目等数据。
五组数据性质不同,对名篇生成的影响力也是不同的,综合考虑各项指标在综合测评中的影响程度后,将现代诗歌选本的权重定为30%;文学史点评的权重为10%;中国知网研究论文的权重设定为20%;百度搜索的网页数目所占权重为20%。这四项采用直线型方法中的极值法来作无量纲处理,即用实际数据除以该组数据的最大值得到该数据的标准值。入选中小学教科书必修篇目的诗歌直接加上20分,入选选修篇目的加上10分。中国知网和百度搜索的数据是在搜索栏里输入“杜甫+诗歌篇名”得到的结果;选用的中小学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教材。经过计算得到杜甫名篇现代排列顺序。
通过两个表格,我们可以看到杜甫诗歌排序的古今变化。其中《九日蓝田崔氏庄》《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和《旅夜书怀》的排名下降最多,分别是15个名次、11个名次和9个名次。而《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春望》的排名上升最多,分别是13个名次、10个名次和9个名次。
二、杜甫名篇古今关注度变化的研究
通过两个表格的变化,发现同样的诗歌古今排行是有落差的。本文以尊重诗歌经典文本为前提,与新媒介有效结合,探索在新媒介时代,人们对杜甫诗歌接受的关注点与审美趣味发生的变化,探讨名篇的时代性。
(一)书面传播时代杜甫诗歌名篇形成的特点
杜甫诗歌产生于书面传播时代,受当时传播条件影响,有其时代的局限性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第一,精英学者的审美选择
杜甫历代诗歌选本和历代诗歌点评本,其实是由选本的编者和点评者这些“把关人”过滤、筛选后的结果。“把关人”把自己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倾向放置于信息通道之上,造成公众无法平等地传播、接受和分享诗歌。因此古代杜甫诗歌名篇排行,更多代表的是这些“把关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倾向。而阶级社会的社会政治关系决定,这些“把关人”主要代表了士大夫阶层的审美价值和生活情感体验,同时社会传播也主要集中在少数学者精英之间的传播。如《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是杜甫安史之乱后流寓四川时所作的一首长篇七古。杜甫以诗评画,以诗写画,这种赠答诗在古代,有着重要的社会功用,以诗礼尚往来,关心朋友,表达问候之意,抒发自己的心情,从而扩展了人们的审美视野,使人们从诗画相融的角度去关照诗画同一的和谐之美。这首诗入选率非常高,在古代评价也很高,金圣叹在《杜诗解》卷三中说:“波澜叠出,分外争齐,却一气浑成,真乃匠心独运之笔”。[2] 但是,由于现代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赠答诗也失去了其生存的空间。而《九日蓝田崔氏庄》是杜甫创作的一首“过气”的七律名篇。通过查阅历代点评,发现这首诗是杜甫七律中最负盛名的诗歌,被称为“古今绝调”“杜律第一”。但是,这首诗在21世纪以后受到了人们的冷遇,通过百度搜索发现,这首诗歌百度搜索的网页数目在杜甫17首名篇中是最少的,只有《登高》的1%左右。这是因为诗人“老去悲秋强自宽”“明年此会知谁健”的叹老、悲秋,伤离别的价值取向已经不符合现代人们更加注重交流和群体认同的价值。
第二,书面传播时代的局限性
从传播史来看,传播技术的发展在不断扩大受众的范围。书面传播时代,对于传播者与接受者,无论所处的阶层,还是文化水平,都有一定的限制。 所以,杜甫诗歌的传播只局限于少数精英文化之中,而身处社会底层的民众则不是杜甫诗歌的主要传播对象。
旅况诗在唐诗经典名篇中也是较多的,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早就提到“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滴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但是,由于普通民众没有与诗歌中诗人相同的生活情感体验,因此也就不会情感相通心意相通了。
(二)新媒介传播时代杜甫诗歌名篇形成的特点
信息化时代,杜甫诗歌的传播早已经从印刷出版为主要路径转为以新媒介传播为主要路径,新兴媒介使杜甫诗歌走向普通大众、走向社会。普通大眾从自己喜欢的现代诗歌选本阅读杜甫诗歌,从百度搜索感兴趣或者需要了解的杜甫诗歌,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现代公众对杜甫诗歌的关注度。
第一,重视道德教化功能
大学文学史和中小学教材是文学公共空间的重要构成要件,公众关于杜甫诗歌的文学知识很大程度上是在课堂和教材的基础上形成的。教材是一种特殊的文学选本,它重视社会道德的教化功能,是带有价值诱导的一种传播行为。接受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年轻人都会接受和传播这些入选的杜甫诗歌,因而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春望》这三首现代排名上升最多的诗歌都入选了中小学教材的必修篇目。《春望》是杜甫在沦陷的长安城中所作,记录了长安城被安史叛军杀掠过后荒凉衰败的春景。随着时代的推进,这首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许多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都将其编入其中,而杜甫深沉的爱国情怀也得到广泛传承。
第二,新媒介推动杜甫诗歌大众化
尼尔·波兹曼认为,“某个文化中交流的媒介对于这个文化精神重心和物质重心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3]电子传媒和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传播的形式、内容和速度,也打破了文字“一统天下”的局面。今天,传播主体、接受客体都大大增加。只要拥有并会使用手机,人人都可以成为传播主体或者接受客体。杜甫诗歌的传播早已经从印刷出版为主要路径转为以新媒介传播为主要路径,新兴媒介使杜甫诗歌走向公众,走向社会,形成社会话题,例如“杜甫很忙”。作为一种社会行为,阅读行为与方式的背后反映的是阅读者的需求、动机和目标等心理因素。真正的诗歌名篇就是存在于不间断的评价与再评价之中,存在于人们的阅读过程之中。例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的是作者得知安史之乱结束消息后喜极而泣,展望未来新生活的喜悦之情。正如金圣叹在《杜诗解》中说:“临老得见太平,即一日亦是快乐。我纵不善歌,当为慢声长歌;纵饮不得酒,当为长夜泥饮。”[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入选了28个现代诗歌选本,是杜甫诗歌中现代入选率最高的诗歌。
第三,贴近大众生活
《春夜喜雨》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公元762年的春天,成都大旱,二月的一天夜里春雨普降。诗人运用拟人手法,以极大的喜悦之情,赞美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诗人这种最朴素的生活情感体验与现代公众穿越时空心灵共鸣,情感相通心意相通。当代公众对《春夜喜雨》很推崇,不仅现代选本中频频入选,还入选了小学教科书,成为孩子们能够脱口而出的诗歌。中国知网关于这首诗歌的研究论文有200多篇,百度搜索其链接的相关网页数目高达2650000条,这些因素都促使它成为今日之经典。
三、结语
文学的接受价值就是文学对于读者的有用性,是文学的价值属性在读者端的构成和实现。所以,当人们阅读杜甫诗歌,接受的不只是文本本身,还进一步揭示和传承其隐含的价值和意义。正所谓,当代意义才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最直接目的。[5]因此,杜甫诗歌也要寻求其当代意义,这才是保持诗歌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 王兆鹏.唐诗排行榜[M].北京:中华书局,2011:6.
[2] 金圣叹.金圣叹批唐才子诗·杜诗解[M].北京:中华书局,2015:301.
[3]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0.
[4] 金圣叹.金圣叹批唐才子诗.杜诗解[M].北京:中华书局,2015:341.
[5] 张富贵.不变的主题:鲁迅经典价值的当下意义[A]//童庆炳,陶东风.文学经典的建构、解构和重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