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7-06-13侯晓霞

职业技术教育 2017年11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

侯晓霞

摘 要 现代学徒制是高职教育中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形式,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企业用人需求为目标。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与远洋养老运营有限公司进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从“双主体”育人、“双身份”学习、“双师资”课程研发、“双标准”“多元化”考核、“双文化”教學环境建设等方面开展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协同育人长效运行机制构建,还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及激励政策,建立现代学徒制的保障机制与激励机制。

关键词 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11-0032-04

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将现代学徒制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导模式,并制定了配套的政策与法律法规,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是教育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一直致力于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育人模式。2015年末,该专业与北京远洋养老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组建了“远洋椿萱茂”试点班,开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与特征

现代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1];是将传统学徒制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校企合作新模式;是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教师与师傅的联合授教,课程学习与工作岗位实践紧密结合,以培养学生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的一种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注重在“做中学”“学中做”,实现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校考核和企业考评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2]。能够突出企业特定岗位的职业技能训练,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现代学徒制具有以下特征:

校企“双主体”育人。现代学徒制打破以往以学校育人为主、企业用人为目的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校企通力合作,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职业成长规律,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形成融合学生人文素养、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体系[3],实现“双主体”育人。强化企业在育人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即企业具有用人与育人双重任务,企业在人才培养流程中扮演着培养主体、管理主体、评价主体的角色,与学校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工作。学生可通过在校学习、企业实训实践、顶岗实习,实现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递进式角色转变。

学生“双身份”学徒。现代学徒制下职校学生兼有学生和学徒两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身份,接受学校教师的专业教育教学;在企业,是学徒身份,在实践师傅的教育指导下通过参与具体岗位工作,实现“零距离”上岗,提高实践工作能力。

“双导师”师资建设。在企业选拔业务骨干做带教师傅,教学任务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形成“双导师”制。学校教师负责校内教学任务,并对学生的企业学徒过程进行跟踪与质量监督。企业师傅既能驾驭教学项目,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除了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养,还要帮助其尽快熟悉工作任务、了解企业文化,切实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

校企“双师资”课程开发。校企双方师资根据专业标准、职业岗位技能需求进行专业课程结构调整与内容优化。还可以充分发挥企业的育人主体作用,使课程设置力求专业性、实用性,突出与职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同时将专业课程标准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让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可以在真实的生产场所掌握实践技能,了解行业内的前沿发展技术。

“双标准”评价考核。考核目的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双主体”“双身份”特点,对现代学徒制建立“双标准”“多元化”评价考核体系。“双标准”是指“学业标准”与“学徒标准”相结合,即学校负责对专业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考核,企业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实践应用考核。“学徒标准”评价考核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大多采取“多元化”评价考核模式,如企业师傅对学徒学习过程评价、任务完成考核、岗位业绩评价,以及学校教师对学生的专业应用考核等。

二、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作为国家示范院校重点专业,近十年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道路上历经了企业顶岗实践、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订单班人才培养等过程。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方针政策,满足高职教育教学与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需求,该专业深入探索并创新了校企合作模式,与北京远洋养老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组建“远洋椿萱茂”班,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促进就业为导向,开启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一)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

1.甄选优质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

优质企业具有管理水平高、设施先进、效益好等特点,具备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完整的管理体制,严格的管理制度,严谨的工作作风,有能力和学校共同承担育人任务。2015年11月,学校与远洋养老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签署“双主体”共育养老服务人才的校企合作协议,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选拔学生,最终在2014级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中选拔出25名组建成“远洋椿萱茂”班。学生在企业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教学任务并通过考核后,优先进入远洋养老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椿萱茂养老服务中心就业。

2.构建“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远洋椿萱茂”班按照“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原则,实行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工作。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以适应养老护理职业技术岗位需求为导向,使教学内容和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和工作过程对接。采取企业中期介入“1.5+1.5”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即第1至第3学期学生在校内进行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知识学习,第4学期进入远洋椿萱茂养老服务中心进行专业技术技能培养与岗位实践,第5学期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并参加企业考核,考核通过后与企业签订实习员工协议书,享受企业准员工待遇。

3.实现试点班学生的“双身份”学习

学校与远洋养老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双方,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在校学生采取自愿报名、择优录取的方式组建试点班,通过学生、企业、学校三方签订协议,实现学生双重身份。三方协议中学生与企业具有劳动关系,实施驻企式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岗位实践,远洋椿萱茂养老服务中心为学生提供学徒岗位和相应的薪酬,让学生能够融入企业,尽快成为“企业准员工”。学校对企业学徒模式运行进行全程监督,使学生与企业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4.校企双方共同研发“学徒制”课程体系

校企双方师资对学校现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与重构,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育人目标,重新整合专业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充分发挥企业主体地位。远洋椿萱茂课程引入企业的先进技术,增加企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如增设失智照护技术、老年人介护技术等课程;教学模式多是在工作现场通过师傅带徒弟,以理论讲授、实践指导和技能训练为主。

5.教学运行实行“双导师”与“双管理”

由学校导师、企业师傅组成的“双导师”师资队伍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关键。一是学校导师队伍建设。由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师组建成学校导师队伍,除了负责校内教学任务,还要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监管学生企业学徒、顶岗实习全过程。二是企业师傅资源库建设。远洋养老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将那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丰富养老护理经验、爱岗敬业、具备一定教学能力的业务骨干、能工巧匠等纳入到企业师傅资源库。师傅对所带徒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等进行直接引导指教和管理,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远洋椿萱茂”班师傅带徒弟按13比例,即1位师傅带3个徒弟,由师傅严格按照国家养老护理员职业标准规定的岗位能力、技能要求等进行现场指导,通过讲解、现场示范、护理合作等方式培养学徒的实践技能。企业师傅还要肩负学徒的职业素养教育,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学徒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守职业操行,培养爱心、耐心、自信心、责任心,锻炼其组织能力、团队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为了加强学校导师、企业师傅和学徒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远洋养老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还为师傅创造良好的带教环境;学校更是通过对企业师傅的培训来提高师傅的带教育人能力。

6.实行“双标准”“多元化”动态评价考核体系

学校对学生进行“学业标准”考核,包括专业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考核。远洋养老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对学生进行“学徒标准”评价考核,该考核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采取“多元化”动态评价考核模式,即企业根据岗位技术需求和职业发展的要求对学生分别实施过程考核、成果展示考核、综合素质评价。过程考核是企业师傅对学徒定期进行的专业技术考核;成果展示考核包含理论考核、设计成果展示和技能评比,其中,理论考核在课程结束之后进行,是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的考核,设计成果展示是学生在远洋椿萱茂养老服务中心学徒过程中取得的各项成绩、创作成果、工作案例、先进事迹等;综合素质评价,主要突出对学生工作态度、职业素养、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考核成绩中企业师傅评定成绩占 60%,校内导师考核成绩占40%。

7.打造校企“双文化”教学环境

为了使校企双方合作更有持久性、更具生命力,该专业切实打造校园企业文化环境,试点班以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远洋椿萱茂养老服务中心命名,即“远洋椿萱茂”班,并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悬挂牌匾。同时在教室、实训室悬挂企业标识、企业核心文化、企业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等,并做到图文并茂。学校通过网站、媒体、招生简章等环节,介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宣传企业文化和发展,提高企业在社会中的知名度和被认可度,学校为企业提供理论支持和员工培训。充分利用行业企业资源,依据校企合作双方需要,在学校成立“人才培养及项目研发基地”,为学校职教创新发展提供技术资源和智力支撑。

(二)现代学徒制取得的成效

“远洋椿萱茂”班运行的“1.5+1.5”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学校为远洋养老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定向培养人才,避免了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增强了校企双方培养人才的针对性、有效性,突出了企业文化特色,切实提高了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质量。二是企业积极主动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实训条件,以弥补学校教育资源不足,使学生感受到了企业文化、职业精神的熏陶。试点班的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高,专业技术和知识应用能力强,25名学生全部通过国家养老护理员中级资格考试,3名学生参加第七届民政部高职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其中2名学生荣获一等奖,1名学生荣获二等奖。学生毕业后均得到受聘单位的认可和重用,达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的效果。

三、现代学徒制协同育人长效运行机制的构建

现代学徒制应在政府、学校和企业三方平台支持下推行,将教育制度与劳动制度相结合,让学生在学校接受理论知识教育,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教育,以解决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市场导向不足、学生就业率低、综合素质不高、校企合作流于形式等问题[4]。

(一)职业院校改革招生制度

虽然服务行业市场劳动力缺口很大,但是社会对服务行业不认可,应该改革原有招生制度。一是部分专业可以选择行业中有名气的大中型企业合作,以学徒制培养形式联合招生,做到招工与招生同步,学生被学校录取同时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这样可以为专业吸引更多的生源。

二是学校可以探索将学校招生对象延伸到合作企业的在职员工中,既可以满足员工再教育的愿望,也解决了学校招生人数不足的难题。学校还可以通过自主招生方式,招生中可降低在职员工的文化标准,但要注重人文綜合素质标准。

(二)寻求校企双赢切入点

近几年高职院校虽然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但是人才培养仍是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参与意识淡薄,而现代学徒制是深层次的校企合作,能够顺利推行的关键是找到校企双赢切入点。

學校实施现代学徒制,是按行业、企业需求培育专业人才,可避免人才培养的盲目性。企业在合作育人中不但解决了“人才荒”,而且为企业节约了成本,提升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因此,学校要对企业加强宣传和引导,让企业认识到现代学徒制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企业专业技术优势,将企业育人作为社会责任,激励其发挥育人主体作用,积极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把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共育纳入企业长期发展规划中。

(三)政府出台激励政策

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支持学校推行现代学徒制。如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给以招生政策支持,引导、鼓励高职院校各专业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对试点专业通过立项给以政策、经费资助,确保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如对接受学生实训实习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财政扶持、宣传奖励等,以确保企业在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获得最大化的经济利益和优惠政策,保证现代学徒制的长效运行。

(四)国家出台法律法规

国家尚未形成扶持现代学徒制实施的相关法律法规,缺乏推行现代学徒制的根本性保障。多数企业社会责任感不强,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热情不高。要基于国家层面健全企业参与制度,从法律层面尽快出台扶持现代学徒制实施的相关条例和法规。如通过法律界定现代学徒制的合法地位、学生“双身份”的合法化,制定关于学生在岗实习期间的薪资待遇、劳动保险等政策和制度,通过完善诸如《校企合作促进法》《职业教育法实施细则》《学徒制培训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企业、学校和学生等各方的权、责、利,为试行和推广现代学徒制提供法律依据与保障[5]。

参 考 文 献

[1][4]潘永刚.现代学徒制的初步探索与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5(12):214-215.

[2]陈蒿,韩保垒.关于“现代学徒制”与“新型学徒制”的比较[J].职教论坛,2015(28):67-71.

[3]沈小碚,雷成良.现代学徒制的探源、践行及其审思[J].职教论坛,2016(1):32-36.

[5]张启富.我国高职教育试行现代学徒制的理论与实践—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带徒工程”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2(11):55-58.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Talents Training Mod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Case of the Elderly Services and Management Specialty

Hou Xiaoxia

Abstract Modern apprenticeship is a highly integrated form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t aims at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student training as well as meeting the demand of enterprises. The faculty of Elderly Services and Management at Dali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explore the training mode of“modern apprenticeship”by cooperating with Yuanyang Elderly Services Company. This talents training mode approves to be effective, as it includes various forms of practices such as“double subjects”cultivation,“double identities”learning,“double teachers”course development,“dual standards”and diverse assessment,“dual cultures”teaching environment building and etc. In order to build a long-term operating mechanism of synergy cultivation between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 based on modern apprenticeship, it requires the government to introduce relevant laws, regulations and incentive policies as well as establish guaranteeing and stimulating mechanism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modern apprenticeship; talents training mode; elderly services and management specialty

Author Hou Xiaoxia, associate professor of Dali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Dalian 116035)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