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母必读:青春期7大“成长烦恼”巧化解

2017-06-13苏林雁

大众医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矛盾青少年心理

赵敏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精神卫生学系副主任、物质依赖学科带头人,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分会委员等。擅长焦虑、抑郁、成瘾行为、冲动攻击等的诊治。

杜亚松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儿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精神医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于儿童和青少年心理评估、行为和情绪障碍的干预、学习困难儿童的指导及各种心理问题的家庭治疗。

崔丽娟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上海市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心理学会应用心理学分会副会长。擅长社会心理学、情绪管理和压力应对等领域问题的研究、应用。

刘明矾 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师范大学心理技术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江西心理咨询师协会常务理事。擅长青少年抑郁症、焦虑障碍及其他各类常见心理问题的诊治。

孩子“不听话”:教育方式变一变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教授 苏林雁

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变得不再像小时候那么听话了,他们认为父母对自己干涉过多,凡事要自己做主,对父母的要求不理不睬或动辄发脾气,心理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为青少年的逆反心理。

原本听话、乖巧的孩子,为什么变成了这样?其原因与青少年心理“发育”迅速而又不平衡有关。进入青春期(11~16岁)以后,青少年大脑的发育渐趋成熟,性发育也逐渐成熟,出现了“成人感”。他们思维中的判断、分析能力增强,思维方式、思维视角从童年期的正向思维,向着逆向思维、多向思维或发散思维等方面发展。他们的视野逐渐开阔、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出现成长的超前意识。他们的独立愿望日益强烈,力求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要求独立自主。他们希望与父母享有平等的权利,要求父母承认他们的观点。

逆反心理是青少年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求异思维、逆反思维是创造力的源泉,积极探索有利于孩子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逆反的言行,某些时候既有利于抵制错误,也有利于促进青少年自身知识能力的提高与人格的完善。

心身发展的6个矛盾

但是,这时候的孩子心身发展还处于半成熟状态,在经历迅速发展的同时又充满矛盾,导致一些心理和行为的特殊变化,使父母无所适从。这些矛盾表现在:

1.认知发展和阅历不足的矛盾:他们看待事物抱理想主义的态度,而遇到挫折又易于沮丧;

2.思维独立性、批判性和看问题偏激的矛盾:他们认识事物存在片面性,处理问题固执、偏激、极端化,常使人无法接受;

3.接受新事物与父母保守性的矛盾:由于视野的开阔,孩子掌握的知识可能超过父母的认知水平,父母不再是他們心目中的权威,他们觉得父母保守、迂腐、“什么都不知道“,和父母无共同语言;

4.情感丰富和不稳定的矛盾:情绪的变化反复无常、起伏不定,缺乏自我调整情绪的能力;

5.渴望独立与心理依赖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渴望独立,但在面对具体问题和压力时,却又需要依赖父母,无法达到“心理断乳”;

6.行为自主性和冲动性的矛盾:要求自主,但考虑问题片面,凭冲动办事,理性不足,是非界限不清,常常惹出不少麻烦。

“不听话”孩子问题不少

青少年逆反心理可以表现为外显行为上的激烈抵抗(硬抵抗),他们不听话,和父母争执、对抗,当父母冒犯了他的领地,会出现烦躁、易怒、发脾气,矛盾激化时,甚至出言不逊或动手。也可以表现为“软抵抗”,一些孩子将反抗隐于内心,认为大人不理解自己的烦恼,有事不和父母说,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和同学聊得热火朝天,对父母却以冷漠相对;觉得与父母无共同语言,甚至明知父母的要求是正确的,也要固执己见。还有的孩子出现抵抗的迁移,当某些人(亲戚、老师等)的言行引发其反感时,便会排斥或否定这些人的作为,有时因情绪左右,无论对方讲的有没有道理,一概排斥。

逆反心理的负面效应不容忽视,轻者造成家庭不和睦,矛盾冲突激烈,重者对学习、生活带来消极影响。

改变方式,帮孩子度过逆反期

1.理解和接纳:父母要认识和理解逆反期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意义,理解青少年期多重矛盾的焦点所在,接纳孩子的改变。父母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将与孩子“保姆式”的关系转变为“朋友式”的关系。要正视青少年独立自主的需求,让子女保留自己的天地,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就不要事事干涉、指点,让他们学会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

2.改变教育方式: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常采用“管理—服从”的教育方式,孩子很听话。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后,父母对其学业的期望、道德品质发展的担心(如担心结交不良伙伴、早恋等)会导致他们采用“唠叨”的方式来管孩子,力图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来要求孩子,殊不知这种训诫、说教的方式会引起孩子反感。父母亲应该改变沟通方式,采用平等、商量的口吻和孩子说话,善于倾听孩子的观点并试图理解他,表达应简单直接而不要讲大道理,只围绕现在的问题而不翻旧账。当孩子出现一些问题时,不要总是从坏的方面揣测孩子的想法、加以指责,而应询问孩子的感受,抓主要矛盾,忽略小事。当孩子发脾气时,父母要冷处理,不要火上浇油,待孩子冷静下来再讨论。

3.协商解决问题:当面对一些困难或分歧时,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一家人坐在一起,交流各自的意见和看法,通过协商解决问题。所谓协商,就是双方都要倾听对方的想法,提出自己的意见,双方都要有所让步,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套家规(包括每个人的职责、家庭成员交流的态度、上网时间的管理、对学习的要求等)。

4.扩大和孩子交流的领域:青春期的孩子视野往往超过了父母,父母觉得孩子“前卫”,觉得其爱好不可理喻,甚至认为孩子喜欢的都是糟粕,予以禁止。家长想要与孩子很好沟通,就要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时尚及青少年的爱好,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讨论这些事物的利弊,提供参考意见。平时利用机会和孩子平等地交流对社会、国家、世界上各种事件的看法,与子女建立共同的语言。这样才能获得孩子的信任,让他们感到父母是他们最亲的人,在遇到难以处理的危机时,能及时向父母倾诉。

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期也是各种精神疾病的好发年龄,如果孩子的冲动、逆反太过分,应考虑多动症、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的可能,及时就诊。

猜你喜欢

矛盾青少年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青少年发明家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心理感受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