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与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异同探析

2017-06-13琼陈颖张琳刘钟南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教育学生

□张 琼陈 颖张 琳刘钟南

[1. 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 611731 ;2.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 100044;3. 湖南科技大学 长沙 411201;4. 厦门大学 厦门 361005 ]

• 创新创业 •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与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异同探析

□张 琼1陈 颖2张 琳3刘钟南4

[1. 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 611731 ;2.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 100044;3. 湖南科技大学 长沙 411201;4. 厦门大学 厦门 361005 ]

创新创业教育是未来国内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新 万众创业”号召的重要举措。通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与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对比分析,提出建立多功能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创新创业社会生态系统,以及主动的创新创业学习生态系统,共同助力创新创业卓越人才培养,为国内深化教育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创新创业教育;NTU;生态系统

一、研究背景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从政府到社会各界日益关注大学生创新创业[1]。2015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专门指出,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工作重点, 在2017年时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到2020年将建成一套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把教师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把实践、指导帮扶与文化引领相结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增加创业实践学生数量。在国家层面,对高校如何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以避免他们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由于缺少业务知识、社会经验不足、缺乏创业服务平台等原因被社会所淘汰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在高等教育领域,各高校正在结合自身情况开展综合改革,进一步加大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力度[2]。

为此,文章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以下简称NTU)为例,对该校在建设和发展中积累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发现,新加坡能多年蝉联亚太区创新力最强经济体,NTU能在短期内快速发展,均离不开自上而下的创新理念、顶层设计、制度措施与教育培养,故本文选取NTU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进行深入挖掘与调查研究,结合国内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对国内高校有所启示。

二、NTU创新创业教育状况探究

(一)培育创新创业教育的环境与氛围

在新加坡,无论政府还是高校,都将鼓励创新创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并制定政策给予大力扶持。

1. 营造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新加坡政府大力推广创新与创业教育。早在2005年的新加坡国庆40周年大会中,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就指出要保持新加坡经济持续蓬勃发展,其中一个增长引擎的重要手段就是加强创新及创业精神[3]。2013年新加坡政府宣布,在随后五年将拨款3.3亿实施研究、创新与创业计划,继续把新加坡打造成一个知识经济体[4]。

2. 重视创新创业的学校理念。NTU自1991年建校之初,就以培育领袖人才、开拓知识领域作为办学理念,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教育,确保其毕业生能在快速发展的高科技经济领域里取得成就。2006年4月,NTU成为自主大学以后,更以“创新高科技,奠定全球性卓越大学,全方位教育,培养跨学科博雅人才”为愿景,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3. 实施创新创业的改革措施。近年来,NTU大胆创新,推出系列改革措施,在促进学校快速建设和发展的同时,也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主要包括:

推行跨学科交叉融合。跨学科是学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学校的“五大巅峰”(可持续地球、新媒体、新丝绸之路、未来医疗、创新亚洲)战略就是按照跨学科研究设计,从新专业的设立、教师的引进到科研项目的立项都优先考虑跨学科背景。学校成立了一批跨学科研究院,从政策导向、经费支持上均给予倾斜。

实施博雅教育。此举明确了大学毕业生应该具备的素养,本科教育的理想生态模式,确定了培养跨学科领袖人才的目标。为此,从2011年开始,NTU全面实施新的本科学生培养方案,更加重视通识教育,注重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注重科技思维和人文思维互相补充,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开拓国际视野。NTU超65%的教研人员来自570多所海外高等学府,70多个国家,本国的教师多数都有海外学习经历。本科学生中有17%左右的国际生。学校通过全球暑期学习计划、国际学生交换计划等,实现50%的本科学生有国外学习交流经历,这一比例预计在2016年底达到70%,2020年达到80%。

(二)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在NTU更是如此,学校精心构建了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1. 设立专门机构。为全面深入开展全校学生的创业教育,培养优秀人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001年1月,由NTU和新加坡经济发展局联合创办了南洋科技创业中心。中心直接向教务长负责,得到了新加坡政府、国内外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认可,是亚太地区创业教育的领先机构。并长期与各类组织合作,如新加坡经济发展局、生产力与创新局、科技局及企业界、投资人、基金会等,形成了良好的创业生态圈。此外,学校设有创新孵化器,酝酿成熟的项目可向其申请资金与场地实施创业。

2. 开设专业课程。NTU为学生有针对性地设置了大量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其中包括必修课、选修课、辅修课、短期创业培训课及科技创业与创新硕士课等,着力把创业的基本知识嵌在设计或创新的主课课程里,并注重学生不为己利而伤人的创业道德教育。科技创业中心正在筹备网络课程,每周一课时,所有的学生必须按时学习,实现创业必修课程的全覆盖。

3. 提升培训层次。为提升层次、立足亚洲、放眼世界,自2002年开始,NTU开办了学制一年的创业与创新硕士课程,将理论与实践、东西方思维相结合,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特色。

4. 改革教学方式。NTU创业教育重视和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注重互动式、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导方法,推行多学科的项目与作业,开展案例研究、游戏模拟、营商计划比赛等,广泛使用视觉、数字工具和多媒体,鼓励学生亲自动手,鼓励学生在初创企业实习,并创造机会让学生与企业家交流。通过拓展训练、团队学习、撰写商业计划书及创建小企业、计算机实战模拟与角色模拟、商业计划比赛和融资路演等教学组织,体验式一流的教学环境和设施,以及创业生态圈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等开展体验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提升教育效果。

5. 配备专业师资。为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培养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NTU专门实施了教师创业培育计划和教师发展计划,让企业家、政府和社会团体的专家走进大学课堂,对教师进行培训;鼓励教师到公司、企业做顾问,参与创业活动。同时,对于那些具有时代性、创新性、研究成果有重大意义的跨学科或外界资助的科研项目在南洋理工大学备受青睐。NTU推行的教师创业培育计划,激励推动教师,学校科研成果数据显示,近年来,学校科研成果逐年增加并跃居亚洲前茅。NTU推行的教师创业培育计划使广大教师的创业意识不断增强,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主课课程中,实现了参与创业教育的全员模式。

6. 提供多种载体。NTU积极举办校内外论坛、讲座等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活动,对于激发创业意识,提升个人能力,增广人脉关系等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拓展训练与团队学习、团队活动,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拓展校友网络,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校友信息网,以充分运用校友资源;拓展社交网络,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区社会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社交能力。定期举办创新创业周活动,帮助学生近距离了解和认识创业,增长了学生的创业视野。定期举办点子公司——企业挑战赛系列活动,全程模拟创业过程,并提供培训和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就业流程和要求。学校还受国家创新创业主管机构新加坡标准生产力与创新局委托定期举办Ideas.inc(国家级商业计划比赛), 参与世界青少年创业论坛等国际性活动的组织,为学生创造更多观摩学习机会。

7. 搭建广阔平台。NTU创新创业教育的迅速发展,离不开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的合作与支持。国际、区域、国家和地方各级的政策制定者,通过设置适当的法律和财政框架鼓励创业精神和填补市场空白。

三、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情况

1998年,国内首届“创业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清华大学举行。1999年国家公布《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自此揭开了我国大学生自主科技创业的帷幕[5]。

2002年4月,教育部“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座谈会”确立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高校的重要任务,并确定清华大学等9所大学为全国首批创业教育试点学校。

2008年教育部通过质量工程项目,建设30个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5]。

2010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旨在统筹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2012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要求,把创业教育定义为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可谓抓住了核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批示中,多次强调人才在引领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领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6~7]。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各高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通过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总体而言,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 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建立全方位、一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激发学生创造动力,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创业能力,国内高校进行了大量的探索[2]。

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各高校改变传统,调整结构,增强通识教育基础核心课程、整合大类学科基础课程、凝练专业主干课和灵活设置选修课程,更科学、更合理、更全面的视角思考课程体系,进一步促进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心理教育、生命教育、风险教育等多维度有机融合。

在国际化方面,国内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大力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邀请国际知名专家、企业家走进创业课堂,选送一些有创业兴趣、创业潜能的学生到国外知名大学进行创新创业专项学习。同时,各高校视野更开阔地把国际先进标准的评价体系,引入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力图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客观的方法引导学生。不少高校正在实施Know About Business创业教育项目(简称KAB,是属于国际劳工组织的一个教育项目,其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通过讲授有关企业和创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在学生理念、意识和视野方面进行提升。

在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努力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创业就业需求紧密对接,各高校积极开展学科专业结构和创业就业导向的调整,让需求导向有机地结合人才培养类型结构。探索实施“卓越计划”、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创新创业教育实验班等。积极开展课程体系改革,探索开设一些跨学科课程和相近学科专业的基础平台课程。国内各高校普遍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8],依托自身优势学科,构建创新创业普及教育、实践教育、孵化教育三个层级的“金字塔式”创新创业能力教育体系,呈现从“全面普及”到“重点孵化”的递进培养模式。同时从体系化培训、基地化支撑、多元化投入、项目化资助、市场化运作和制度化保障等方面积极探索,将创新创业的实战性作为工作的特点与特色。

2. 强化创新创业实践环节。各高校以创新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探索创新创业实验大平台建设,根据各自专业特色建设开放性实验室,并加强实验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依托大学科技园、专业实验基地、实习基地等[2],建设符合学校专业特点和学生需求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科技园区。和政府有关部门一起合作共建一批适合大学生创业的众创空间[9]。注重体验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走进社会、走进企业、走进农村,开展调研、模拟等,以此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兴趣,建立创新创业网站和创新创业中心论坛、举办校内外各级各类科技赛事等,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

3. 设立创新创业中心。不少高校设立了专门的创新创业中心,发挥统筹、指导、建立基金、培育项目、孵化成果五大基本职能,通过信息服务平台、项目评估平台、政策咨询平台、培训交流平台和实践活动平台发挥作用。

4. 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各高校大力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衔接,力图建立高校与高校、高校与政府、高校与社会之间的生物链条的协同育人模式,建立起适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合作、交叉培养新机制。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与竞赛,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系列竞赛,开展科技学术节、企业家讲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学生创新创业体验度和参与度[10]。同时加大对创新类学生社团扶持,加强骨干培训,加大投入、增设创业导师等政策扶持,以及大力宣传创新创业中的优秀成果,使其成为榜样,让更多学生成为创新创业的积极参与者。

可以说,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正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二)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如上所述,随着创新创业教育在各高校的深入推进,在我国已初见成效。然而,如任何新生事物一样,创新创业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1. 部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课程有待创新。目前国内不少学校依托创新创业中心,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全校覆盖率接近百分之百,并成功孵化大量的学生创业团队,帮助其注册成立公司,获得风险投资。然而还是有部分高校尚未深刻认识到创新创业的本质,教育观念、方式方法等比较滞后。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大多以选修课形式开设,并且高校教师大多为学术型,其自身亦缺乏创业经验,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方面的实际指导存在困难,导致教学类型单一,且与专业教育的结合不紧密,不能在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提供切实的指导与必要的理论支撑。高校内部存在理工科为主的院校多注重创新教育而创业教育不足,经管类为主的院校偏重创业教育而忽视创新教育等现象。

2. 鼓励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受市场经济和社会观念的影响,许多大学生不敢贸然创业,因为既然是创业,就必然有风险;既然有风险,就必然有成功有失败。当前社会鼓励创新的热情有余,包容失败的氛围不足,给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带来一定的掣肘。有人曾做过一项调查,发现高校学生创业比例最大且效果较好的,往往以浙江籍学生为多,而且这些学生大多是返回浙江本地创业成功的。这个现象应与浙江本土经商氛围浓厚、推崇个人努力奋斗且宽容失败有较大关系。

3. 师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动力有待加强。由于自身长期处于学校环境中,学生大多没有接触过社会,缺乏工作与创业经验;普遍反映创业技能、创业知识、市场信息和资金的储备不足,在高投入高风险的创新创业面前,对创业的自信心不足,更多地呈现望而却步[11]。与此同时,有调查显示学历越高,创业的主动性反而相对降低;相反,在已有创业或实践的学生中,表现出“生存型创业较多、发展型创业较少”,学生把创业当成了一种就业竞争激烈时缓解就业压力之举,而不是从挖掘自身的潜质、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和财富方面来考虑。反映出部分高校学生学生创业的主动性和动力不足,高校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落后,社团创新创业活动流于形式等。

四、启示与思考

当前,在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创业当成事业的起步,并闯出一片别样的天地。通过对NTU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与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比较与研究,我们发现有些方面国内高校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而对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领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NTU的做法与经验仍有一些借鉴意义,具体如下:

(一)建立多功能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大学不是职业培训机构,也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送带。NTU致力于给予学生一种熏陶或者历练,使其具备全方位的能力与素养,对国家强盛、社会发展更有担当。

科技创业中心:南洋科技创新中心以培养优秀人才,促进科技成果商业化为目标,长期与各类社会组织与个人合作,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创业教育。

教学部门:有针对性地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将创业的基本知识融入创新的主干课,并注重学生不为己利而伤人的创业道德教育。开办创业与创新硕士课程以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层次。

教师:大多来自企业或有企业工作经历,重视和探索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强调互动式学习、体验式学习,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参与教师创业培育计划和教师发展计划,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与创新创业意识。

学生:通过参加校内外论坛、讲座等创新创业活动,以了解创业流程、提高创新意识与能力;参与拓展训练与团队学习,增强团队意识与社交能力;参加企业挑战赛等活动,开拓创新创业视野。

如图1所示,NTU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开设专业课程、配备专业师资、增加职业体验等方式,建立了包括基本课程与体验式学习在内的多功能创新创业教育系统,在工程及商业管理方面做出了值得骄傲的创新成就。

图1 多功能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在我国,部分学校的创新创业体系尚不完善,需要各高校站在为创业型社会培养储备人才的高度,调整教学目标,开发和整合教育内容,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推广体验式教学,实施教师创新创业培育计划,让师者先行,达到创新创业真正意义上的全员化。

(二)建立良性循环的创新创业社会生态系统

在新加坡,大学是塑造年轻人的态度、技能和行为的机构,但是教育系统以外的机构如政府、企业、公益基金等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2]。NTU通过与社会共同努力创建了有效的创新创业社会生态系统,加强了多方利益相关者的伙伴关系与相互合作。

政策制定者:所有国际、国家、区域和地方各级的政策制定者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通过设置适当的法律和财政框架鼓励创业精神和填补市场空白。通过与政府机构的合作,既可获得活动所需的资金,也可通过机构发聩意见与看法。

企业界:具有真实的体验,他们通过提供知识、专业技能、辅导、社会资本财政支持来促进高校创业。

科研机构:了解高校科研机构可产业化的项目并提供智力支持。

相关机构:投资人、公益基金、非官方组织(NGOs)和其他组织。这些组织可以发挥重要的协助、赞助、中介的角色,链接各利益攸关者。

高等教育院校:发挥关键作用,是创业生态知识汇集中心,是创新和研发的孵化器,是研究人员、学生、教授、公司和企业家之间的合作中心。

如图2所示,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共同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支持环境,推进创新创业健康发展。

图2 良性循环的创新创业社会生态系统

在我国,大多数高校都与政府、行业企业、兄弟院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协同育人关系,但是在分工合作与可持续发展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明确与加强。

(三)建立主动的创新创业学习生态系统

创新创业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NTU的部分学生,在新加坡良好的创新创业社会环境和学校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下,主动地进行创业探索,如图3所示。

图3 主动的创新创业学习生态系统

发现自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客观认识自身的优势与特点,主动发掘自身的长处,树立起独立创业的信心与决心,有针对性地强化创新意识、加强职业技能训练,并积极主动地付诸实施。

确立目标:在了解政府相关政策的基础上,通过必要的市场调查、数据统计等深入细致的研究,以独特的眼光去发现一个适合自己,又有成功预期的项目,并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计划书。

课程学习:选择适用于未来创新创业目标的课程,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如《创业学》《企业营销与融资》《企业管理》等等,以掌握创业方法,了解创新创业过程和规律。

体验与实践:按照学校安排认真进行专业与业务实习,参与学校组织的创业交流、企业家论坛、实地考察等创新创业教育体验课,参加企业挑战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团队意识,拓展学习范围与视野,努力具备创新创业的基本素质、能力与品质,为未来创业奠定基础。

目前国内学生在观念上习惯于传统的就业方式,缺乏创业的胆量、勇气和开拓精神,学生学习期间的业务实践与实习中存在“走过场”的现象,这些都影响着年轻一代在新兴的领域和行业自主创业、自我发展,也不利于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成果的产生。因此,要给学生创造更多、更好的创新创业学习与实践条件,以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信心与热情。

本文以NTU为比较对象,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与进展,也指出了其中的缺点与不足。我们相信,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加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积极探索自我特色,实现学生创新素质和创业能力培养的全程化、系统化,是大局所需、大势所趋。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推动国内高校培养造就创新创业卓越人才,对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有所借鉴与启示。

[1] 童晓玲. 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D]. 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 2013.

[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 (2015-05-13). http://www.gov.cn/zhengce/ 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3] 2005年新加坡经济: 缓中有升势头良好[EB/OL]. (2005-12-21). http://www.caexpo.org/gb/news/trade/t20051221_ 55429.html.

[4] 新加坡政府推出研究、创新与创业计划[EB/OL]. (2013-12-05).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12/05/c_125812659.htm.

[5] 刘明龙.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综述[J]. 新西部, 2011(27): 185-200.

[6]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EB/OL].(2015-05-01). http://www.gov.cn/xinwen/ 2015-05/01/content_2856034.htm.

[7]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EB/OL]. (2015-03-11). http://www.gov.cn/xinwen/ 2015-03/11/content_2832461.htm.

[8] 易红.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N]. 中国教育报, 2015-06-16(3).

[9] 袁贵仁. 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EB/OL]. (2015-06-03). http://education.news.cn/2015-06/03/ c_1115494827.htm.

[10] 河南落实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EB/OL]. (2015-06-01). http://www.moe.edu.cn/jyb_xwfb/ s6192/s222/moe_1748/201505/t20150526_188535.htm.

[11] 周勇, 杨文燮. 大学生创业主动性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 2014(10): 78-82.

[12] 燕凌, 洪成文.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成功崛起—“创业型大学”战略的实施[J]. 高等教育研究, 2007, 28(2): 97-102.

A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Between NTU and Inland Universities

ZHANG Qiong1CHEN Ying2ZHANG Lin3LIU Zhong-nan4
(1.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611731 China; 2.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 China ; 3.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411201 China; 4.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361005 China)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key tasks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reforms in the future,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respond positively to the national public “Mas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his paper takes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NTU) in Singapore as an example, makes a comparison between NTU and Chinese universities in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finds out the shortcoming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currently. Then, combining with these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inctives of NTU, establish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cosystem, virtuous circl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cosystem, and activ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cosystem learning ecosystem are proposed to assist the talenttraining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cosystem, so as to provide new ideas and references for deepening education reform in China.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ecosystem

G64

A

10.14071/j.1008-8105(2017)03-0036-06

编 辑 张莉

2015–11–16

张琼(1969– )女,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陈颖(1971– )女,北京交通大学副研究员;张琳(1975– )女,湖南科技大学副教授;刘钟南(1971– )女,厦门大学软件学院副书记.

猜你喜欢

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快把我哥带走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