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城乡建设用地时空变化定性分析

2017-06-13马晓葳李淑杰梁珍玮刘亚男

江西农业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集约生产总值土地利用

马晓葳,李淑杰,梁珍玮,刘亚男

(吉林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61)

中国城乡建设用地时空变化定性分析

马晓葳,李淑杰*,梁珍玮,刘亚男

(吉林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61)

通过研究全国各省建设用地利用与人口和经济的关系,分析了各省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综合分析了其匹配协调状况,判定了全国各省行政单元的土地利用趋势类型,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研究表明:全国63%的省经济与人口同建设用地关系为同粗放型,27%的省表现为P粗放E集约型;大部分省人口与建设用地匹配关系表现为粗放趋势型,经济与建设用地集约型匹配关系较为明显,经济发展以大量消耗建设用地为代价,建设用地对经济发展与进步仍有着重要的贡献。

城乡建设用地;城乡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土地利用趋势;中国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本文拟通过对中国各行政单元建设用地的时空变化进行定性分析,分别讨论了2009~2014年各省城乡建设用地与经济发展和人口变化的匹配协调程度,其中涉及的指标系数如下:(1)城乡建设用地与总人口增长弹性系数(PEI1):指省级人口增长率与省级城乡建设用地增长率之比,反映常住总人口与城乡建设用地变化的匹配协调程度;(2)城乡建设用地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弹性系数(EEI1):指各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幅度与同期该省城乡建设用地增长幅度之比;(3)城乡建设用地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贡献度指标(ECI1):指评价对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总量占评价对象上一级行政区(即全国)地区生产总值增量的比重,与该评价对象同期城乡建设用地增长总量占评价对象上一级行政区(即全国)城乡建设用地增量的比重,反映了各省级城乡建设用地消耗对区域整体经济发展的贡献匹配程度。

基于全国各省城乡建设用地与人口变化匹配程度的土地利用趋势类型,主要是由全国各省级城市的城乡建设用地与人口增长弹性系数(PEI1)判定。城乡建设用地与经济发展变化匹配程度的土地利用趋势类型主要依据全国各省级城市的城乡建设用地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弹性系数(EEI1)和城乡建设用地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贡献度指标(ECI1)综合判定。本文规定的土地利用趋势类型按照集约利用趋势变化情况,从劣到优,依次定为粗放趋势型、相对稳定型、集约趋势型和内涵挖潜型。

城乡建设用地变化与人口发展中,粗放趋势型有2种判定依据:PEI1<1或PEI1>1,其数据特征表现为以下3种形式:城乡建设用地增长,人口增长或不变、城乡建设用地减少,人口减少以及城乡建设用地增长或不变,人口减少;同样,相对稳定型也有2种判定依据:PEI1=1(城乡建设用地增长,人口增长)、PEI1=1(城乡建设用地减少,人口减少)以及城乡建设用地和人口都不变;当PEI1>1或PEI1<1时,土地利用趋势类型判定为集约趋势型,其原始数据特征分别表现为城乡建设用地和人口都增长以及城乡建设用地减少,人口减少或不变;最后内涵挖潜型的原始数据特征为用地减少或不变,但人口增长,判定标准见表1。

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变化中,粗放趋势型判定依据为EEI1<γ或ECI1<1(城乡建设用地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或不变)、EEI1>γ或ECI1>1(城乡建设用地和地区生产总值均减少)以及城乡建设用地增长或不变,地区生产总值减少;相对稳定型判定依据为EEI1=γ、ECI1=1,其原始数据特征表现为城乡建设用地和地区生产总值同增、城乡建设用地和地区生产总值同减和两者均不变;集约趋势型判定依据有2种:EEI1>γ、ECI1≥1或EEI1=γ、ECI1>1和EEI1<γ、ECI1≤1或EEI1=γ、ECI1<1,其原始数据特征分别表现为城乡建设用地增长,所对应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和城乡建设用地减少,对应省地区生产总值减少或不变;原始数据特征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用地减少或不变判定为内涵挖潜型,判定标准见表2。

在确定省级土地利用趋势类型时,γ为全国范围的城乡建设用地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弹性系数和1之间的较大值(经过计算,全国范围的城乡建设用地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弹性系数为2.43,大于1,因此本文中γ=2.43)。

表1 城乡建设用地变化与人口变化的土地利用趋势类型及判定依据

表2 城乡建设用地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土地利用趋势类型及判定依据

1.2 数据来源

本文所需的数据主要包括全国范围内各省土地利用数据、人口数据和经济数据:(1)全国及各省城市城乡人口数据来源于《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经济数据主要涉及全国及各省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数据,该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3)《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所涉及的数据为全国及各省的建设用地面积数据,其中,城市建设用地主要包括城市工业用地、居住用地、仓储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市政公共设施用地、对外交通用地、绿地、道路广场用地和特殊用地。

本文在基于全国各省级行政单元建设用地时空变化的分析时,以2009~2014年为研究时段,该数据可以基本反映出过去6年内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分别与人口和经济的变化关系;各省以2009~2014年作为研究时段,由于数据限制,本文研究对象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2 结果与分析

2.1 城市建设用地与人口变化的总体特征

2009~2014年全国人口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城市建设用地整体上呈“扁S”型上升趋势,增幅分别为2.50%和28.36%(图1)。由此可知,各省级行政单元城市建设用地的增长幅度大约是人口增长幅度的11.36倍,研究时段内全国总人口和城市建设用地变化整体上不够协调。从图2可知,2009~2014年,除黑龙江、吉林的人口几乎不变而城市建设用地增加,安徽、广西、河南、四川和贵州的人口减少而城市建设用地增加、西藏的人口增加而城市建设用地不变以外,全国其他23个省的人口增长率和城市建设用地同向增长,其中天津和湖南省的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率低于人口增长率,其余21个省城市的建设用地增长率均高于人口增长率,其中湖北省城市建设用地增长1.68%,而人口却增长6.54%。

图1 2009~2014年全国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与总人口变化

图2 2009~2014年各省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率变化关系

2.2 城市建设用地与经济变化的总体特征

2009~2014年全国范围内地区生产总值逐年增长,增长幅度为77.43%,而城市建设用地增幅为14.52%,整体上呈“S”型上升趋势(图3)。可见,地区生产总值增幅是城市建设用地增幅的5.33倍,经济的增长可以带动城市建设的发展。从图3可知,2009~2014年,除陕西城市建设用地减少而地区生产总值增加、宁夏城市建设用地不变而地区生产总值增加以外,全国其他29个省的城市建设用地和地区生产总值均同向增长,但除西藏外,其他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均高于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率,其中贵州省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率为5.12%,而其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则高达129.74%,由此可知,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基本上不依赖于建设用地的消耗。

2.3 人口与城市建设用地变化匹配程度分析

根据全国各行政辖区整体的人口变化量、用地变化量以及用地弹性指数的计算结果,进行全国评价对象建设用地变化与人口发展的匹配程度综合分析。2009~2014年间,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与总人口数呈双向变化(图4)。根据城乡建设用地变化与人口发展的土地利用趋势类型及判定标准(表1),各省级行政单元建设用地与人口变化表现为3种关系:(1)粗放趋势型:如湖南省(PEI1=-0.36),其特征为湖南省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减少而人口总量增加,土地利用趋势为内涵挖潜型,全国约8成的省区PEI1<1,具体表现为建设用地面积与对应省人口数量同向增长且建设用地增长率显著大于人口增长率,土地利用趋势类型为粗放趋势型;(2)内涵挖潜型:如宁夏回族自治区(PEI1无法计算),其特征主要为建设用地面积不变,但人口总量增加,因此可判定其土地利用趋势属于内涵挖潜型;(3)集约趋势型:如天津市(PEI1=1.23>1),主要特征为城市建设用地增长幅度小于人口增长幅度,因此土地利用趋势判定为集约趋势型(图5)。

2.4 城市建设用地变化与经济发展匹配程度分析

2009~2014年,全国各省建设用地面积与地区生产总值同向增长(表3),两者变化呈现3种关系,即粗放趋势型、集约趋势型和内涵挖潜型(图6)(1)全国剩余20个省区的EEI1<1或ECI1<1,土地利用趋势为粗放趋势型;(2)全国有9个省的EEI1>1且ECI1≥1,土地利用趋势为集约趋势型;(3)湖南省和西藏自治区的城市建设用地减少或不变,而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其土地利用趋势类型属于内涵挖潜型。

表3 2009~2014年全国各省城市建设用地变化与经济发展趋势关系

注:↑、↓分别表示上升、下降。0为未变化。

图3 2009~2014年全国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与地区生产总值变化

图4 城市建设用地与人口变化散点图

2.5 人口与经济同城市建设用地的关系

将人口与经济同城市建设用地变化进行组合与叠加,可将全国城市建设用地变化同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确定为以下4种类型,即P集约E集约型、P内涵E内涵型、P粗放E集约型和P粗放E粗放型(其中:P为城市建设用地与人口变化趋势,E为城市建设用地变化与经济发展趋势),具体见表4。

(1)同内涵挖潜型:表现为人口增加、地区生产总值增加,而城市建设用地减少或不变。同内涵挖潜型主要包括湖南和西藏自治区。在今后发展过程中,保证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稳定的前提下,应适度加快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

注:港、澳、台地区本文未作为研究对象,故图中未标注,下同。

图6 全国城市建设用地与地区生产总值变化趋势图

表4 人口与经济同城市建设用地的关系

(2)同集约趋势型:表现为人口、城市建设用地和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增加,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人口增长率>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率。该类型集中于天津和广州省,不论是人口方面还是经济方面,土地利用集约度水平均较高。在今后的发展中,只需按照原来的方向与速度稳定发展即可。

(3)P粗放E集约型:表现为人口、城市建设用地和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增加,其中,人口增长率<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该类型主要包括黑龙江、河北、重庆、新疆、辽宁、河南、云南7个省区。在保证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以上各省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合理调控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速度,从而保证本省区城市建设用地能够科学集约利用。

(4)P粗放E粗放型:表现为人口、城市建设用地和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增加,其中,人口增长率<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该类型主要包括内蒙古、北京、山西、江苏、吉林、安徽、浙江、福建、江西、山东、广西、四川、湖北、海南、陕西、贵州、甘肃、青海、宁夏19个省区。以上各省的行政面积大多数都较大,且人口密度较小,经济发展较落后,因此土地利用较粗放。以上各省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有效调控以防止城市建设用地再度扩张,大力发展经济建设,从而提高地区生产总值,如图7所示。

图7 全国人口与经济同城市建设用地变化关系

3 结论与讨论

(1)通过本文的研究,揭示了全国人口在2009~2014年间逐年增长,其中城镇人口逐年增长,而农村人口逐年降低,全国城镇化速度加快,城镇的人口变化幅度大于农村人口变化幅度。全国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总量整体上呈上升态势,但总人口的增长速度远小于建设用地的增长速度,城市建设用地变化和人口发展整体上不够协调,约90%的省建设用地增长率大于人口增长率,全国城镇化继续发展。

(2)全国城乡人口和建设用地匹配程度类型有3种,分别是粗放趋势型、集约趋势型和内涵挖潜型,87%的省为粗放趋势型,匹配程度欠佳,人口集聚效应滞后于建设用地扩张,相对于人口的发展,从整体来看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不高。

(3)2009~2014年全国建设用地变化率与地区生产总值变化率同向增长,全国范围内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幅度逐年变小,而建设用地变化相对地区生产总值变化幅度较大,尤其在2010~2012年间变化最大,而2009、2013和2014年变化不大,均缓慢增长,总体来说,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率均低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

(4)全国各省地区生产总值与建设用地匹配程度类型有3种,分别是粗放趋势型、集约趋势型和内涵挖潜型。其中63%的省为粗放趋势型,30%的省为集约趋势型,匹配程度总体情况一般,经济发展以大量消耗建设用地为代价的省比例较大。

(5)目前全国各省地方政府政绩评价和财税体制挂钩是城镇建设用地高速增长的内在推动因素;新常态时期,应该协调城乡人口与建设用地变化,通过优化调整政府行政职能,引入土地集约利用考核,节约集约利用各省存量土地,提高地均投入水平,同时要高度重视城乡人口总量的适应性变化,有效防止建设用地低效利用和盲目扩张,切实推动城镇化进程,因地制宜,提高技术水平,通过旧设备的革新、采用新技术、运用新理念、使用新材料等进步技术,不断提高单位用地效益,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1] 黄东海,张李军,赵荣军.基于低碳理念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7):3145-3146.

[2] 狄剑光,武康平.建设用地的扩张对我国非农经济增长贡献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3,32(3):414-424.

[3] 刘志佳,黄河清.珠三角地区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人口变化之间相互作用的时空演变特征分析[J].资源科学,2015,37(7):1394-1402.

[4] 李鹏,濮励杰.发达地区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相关关系的探究:基于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较[J].自然资源学报,2012,27(11):1823-1832.

[5] 赵可,张安录,李平.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力: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1,26(8):1323-1332.

[6] 孙利.中国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1.

[7] 韩会娟.上海地区土地利用演化的数值模拟及其对城市人口、经济与环境的影响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8.

[8] 陈春,冯长春.中国建设用地增长驱动力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10):72-78.

[9] 黄婧.我国城镇化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效率关系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5.

[10] 邹金浪,吴群.中国城市人口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脱钩的差异分析[C〗。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中国土地资源开发整治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2015:179-183.

[11] 韩宇笛.基于GIS的长春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评价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

[12] 郄瑞卿.中国城市人口与城市建设用地的时空变化[J].城市规划,2014(5):22-28.

[13] 杨艳昭,封志明,赵延德,等.中国城市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协调性研究[J].地理研究,2013,32(9):1668-1678.

(责任编辑:管珊红)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Spatial-temporal Changes in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Land in China

MA Xiao-wei, LI Shu-jie*, LIANG Zhen-wei, LIU Ya-nan

(College of Earth Sciences,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61, China)

This paper studi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struction land use and the population and economy of all provinces in China, analyzed the degree of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land use and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each province, synthetically analyzed their matching relationship, judged the type of land use trend in various province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views. 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conomy (or popul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land use all was of extensive type in 63% provinces of China, and it was of intensive type (or extensive type) in 27% provinces of China. The match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pul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land use was of extensive type in most provinces. The match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conomy and the construction land use was obviously of intensive typ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consumed vast construction land, and the construction land still had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Rural and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Rural and urban population; Regional GDP; Land use trend; China

2016-12-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303006);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KZCX2-YW-Q1-07)。

马晓葳(1992—),女,内蒙古包头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土地经济与管理。*通讯作者:李淑杰。

F323.21

A

1001-8581(2017)05-0127-06

猜你喜欢

集约生产总值土地利用
2020年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
2019年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
什么将取代国内生产总值?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及启示
本地生产总值
滨海县土地利用挖潜方向在哪里
芝加哥大数据发展与应用对我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启示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集中集约用海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集约转型 小城镇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