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昌市象湖湿地花卉公园植物多样性调查与群落分析

2017-06-13翁燕萍魏绪英陆金森蔡军火

江西农业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复层灌木乔木

翁燕萍,魏绪英,陆金森,蔡军火

(1.江西农业大学 园林与艺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2.江西财经大学 艺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2)

南昌市象湖湿地花卉公园植物多样性调查与群落分析

翁燕萍1,魏绪英2,陆金森1,蔡军火*

(1.江西农业大学 园林与艺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2.江西财经大学 艺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2)

以象湖湿地花卉公园为研究对象,主要调查了滨水型植物群落、复层混交林型植物群落、建筑四旁型植物群落的植物多样性状况及这3种景观单元的植配模式。结果表明:象湖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以观花和观叶类为主,兼顾观姿、观果类;植物群落的配置模式主要有“乔木+灌木+草本”、“乔木+灌木+地被+草坪”、“乔木+灌木+地被”、“乔木+灌木+草坪”4个类型;公园内共有维管束植物77科148属189种,乡土植物117种,占总树种的61.90%,乔∶灌∶藤本∶草的比为48∶57∶5∶79;3种类型27个景观单元的平均物种数为21种,其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指数分别为0.60、1.27、0.25,乔木层、灌木层、地被层的平均物种数分别为5、7、9,说明该公园的地被、花卉类植物更为丰富,凸显了湿地花卉公园的景观特色,但其湿生、水生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与特色景观的营建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

南昌市;象湖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植物群落

0 引言

南昌地处长江中下游,湖泊水网密布,天然湿地资源丰富(如鄱阳湖南矶山湿地、艾溪湖、碟子湖、黄家湖等湿地)。近年来,为更好地保护湿地资源及其生态系统,已陆续建有渔洲湾、鄱阳湖南矶山、艾溪湖、象湖、瑶湖等多处湿地公园。植物是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维持及其景观营造十分重要[1]。植物多样性对增加地域性适生物种,提高植被的稳定性和景观的异质性,促进生态系统的修复与良性循环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和作用[2]。湿地公园的规划,要以保护湿地生态为前提,在尊重湿地的自然恢复过程,强调湿地原生生态系统的恢复,并保持其健康与平衡的基础上再进行人为活动的规划[3]。本文以象湖湿地花卉公园为例,在实地调查其植物多样性的基础上,对湿地植物群落景观的设计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南昌市城市型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1 研究区域自然概况

象湖位于南昌市青云谱区,西接象湖西堤,东临施尧路,北介灌婴路,南至昌南大道,由南江、北江、东江、西江以及青山湖的水流汇聚而成,因湖区平面形状颇似大象,故得其名。象湖湿地花卉公园是在原象湖公园的基础上进行的景观改造提升工程,位于象湖公园的南侧,总面积为116 hm2。

2 调查研究方法

2.1 调查方法

为便于分类统计与分析,在调研公园的景观植被过程中,将植物景观分为滨水型、复层混交林型、建筑与小品四旁型3种类型的植物群落景观单元。滨水型植物群落景观是指位于水域岸边的植物景观;复层混交林植物景观是指由2 种以上植物组成的多层次结构植物景观;建筑四旁植物群落是指在亭、廊、榭等园林建筑或构筑物旁的植物景观。

每种类型均匀地抽样,不特意选取较差或优秀的植物景观群落样方;植物景观单元应该为一个独立和完整的景观组合,以道路、绿篱、围墙等围合框定调查样地的范围[4],因此样地的调查面积大小不一;调查共选定27个植物景观单元,分别为滨水型植物群落景观单元14个,复层混交林型类6个,建筑四旁类7个。

调查时间为2016年3~6月。在样地内进行每木检尺,调查乔、灌木的种类、高度、株数、胸/地径、冠幅,草本层的种类、盖度等,并分别记录群落中植物的健康状况。其中,乔木层指高度≥4 m的乔木;灌木层为单株或单丛栽植的灌木,高度<4 m的乔木幼苗或小乔归入灌木层计算;地被层为低矮的草本植物,片植的灌木归入地被层。

2.2 研究与分析方法

因为样地的调查面积大小不一,所以通过数学方法换算成单位面积内的个体数(如相对多度等),使得不同样地达到相互间的可比较[4];通过Excel软件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各树种的相对多度、植物多样性指数(含香农-威纳Shannon-Wiener指数、辛普森Simpson指数、均匀度Pielou、丰富度指数 S)。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公园植物多样性分析

根据调查(表1),湿地花卉公园内共有园林植物77科148属189种。其中,裸子植物5科7属10种;单子叶植物17科36属48种;双子叶植物55科104属132种。共有木本植物110种(占58.20%),常绿树种50种,落叶树种60种,常绿与落叶树种的比约为1∶1;草本植物79种,占物种总数的41.80%,且以球根草本(43种)为主。

表1 象湖湿地花卉公园维管束植物的生活型及乡土树种比例

象湖湿地花卉公园中水生植物较为丰富,共19科26属31种,挺水植物17种,浮水植物3种,沉水植物1种,湿生植物10种。

在象湖湿地花卉公园应用的植物中有乡土树种117种,占总树种的61.90%,外来树种66种,占总种数的38.10%。木本植物中,乔木的乡土树种为34种,占乔木树种的70.83%;乡土灌木38种,占灌木总数的66.67%;乡土藤本有4种,占总藤本数的80.00%;木本植物中,外来树种与乡土树种的比值约为17∶38。而草本植物的乡土率为51.90%,外来草本与乡土草本植物的比值为41∶38。

3.2 植物观赏特性分析

如表2所示,象湖湿地花卉公园所调查的27个样地群落中,树种高度≥4 m的乔木有41种,分属21科34属;灌木层树种有57种,分属34科52属;而地被层的植物有31科71属91种。公园植物景观以观花类为主,兼顾观叶类和观姿类,并辅以观果类。其中乔木层植物以观叶类最多,其次为观姿类,观花、观果类偏少;灌木层植物以观花植物最多,其次是观姿、观叶和观果类;地被层植物以观花类最多,其次是观姿类,观叶和观果类最少。

象湖湿地花卉公园共有观花植物87种,隶属39科73属,以蔷薇科(10种)、菊科(9种)、木兰科(5种)、木犀科(4种)、豆科(4种)为主。在观花植物中,有红色系27种、蓝紫色系23种、白色系19种、黄色系17种,分别占开花植物的31.40%、26.74%、22.09%、19.77%。从花期来看,春夏秋冬均有花可赏,但多集中于春夏季,冬季偏少,以4月(35种)、5月(48种)、6月(49种)、7月(37种)观花种类最多,12月份和1月份观花植物种类最少,仅3种。这是因为南昌冬季气温较低,能露地过冬的地被开花植物非常少。今后应该增加观叶地被植物的种植,如羽衣甘蓝(Brassicaoleracea)、红叶甜菜(Betavulgaris‘Cicla’)等。

表2 象湖湿地花卉公园植物的观赏特性

观叶植物有25科35属46种, 其中秋色叶植物共有19种,以槭树科(4种)、榆科(4种)、杉科(3种)等落叶树种为主;彩色叶树种有17种,如花叶玉簪(Hostaplantaginea‘Hybrids’)、银叶菊(Seneciocineraria)、洒金珊瑚(Aucubathunb‘Variegata’)等;其他观叶树种共9种,如八角金盘(Fatsiajaponica)、大吴风草(Farfugiumjaponicum)等。

观姿植物44种,隶属2科34属,其中观形效果较好的乔木有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池杉(Taxodiumascendens)、落羽杉(Taxodiumdistichum)、雪松(Cedrusdeodara)、湿地松(Pinuselliottii)等。观果植物12种,隶属10科11属,以杨梅(Myricarubra)、柚子(Citrusmaxima)、南酸枣(Choerospondiasaxillaris)等果树为主。

3.3 植物群落景观分析

3.3.1 典型群落的树种组成分析 植物群落物种构成取决于植物种类的选取,植物数量特征是衡量群落稳定性和健康性的重要指标,也是展现植物景观多样性的基础[5]。调查结果表明,象湖湿地花卉公园27个样地群落中,乔木层以樟科、杉科和榆科的应用系数最高,分别为82.90%、75.77%和70.84%,优势树种为香樟(Cinnamomumcamphora)、水杉、乌桕(Sapiumsebiferumpu)、朴树(Celtissinensisju)、银杏、榉树(Zelkovaserrata)等;灌木层树种应用系数居前2位的为蔷薇科(100%)和木犀科(62.32%),优势种为日本晚樱(Cerasusserrulata‘Lannesiana’)、红叶石楠(Photinia×fraseri)、红枫(Acerpalmatum‘Atropurpureum’)、碧桃(Amygdaluspersica‘Persica’)、山茶(Camelliajaponica)等;而地被层的植物中,银姬小蜡(Ligustrumsinense‘Variegatum’)、水果兰(Teucriumfruitcans)、南天竹(Nandinadomestica)、迷迭香(Rosmarinusofficinalis)、六道木(Zabeliabiflora)、金森女贞(Ligustrumjaponicum‘Howardii’)、红花檵木(Loropetalumchinense‘Rubrum’)、杜鹃(Rhododendronsimsii)、大叶黄杨(Buxusmegistophylla)这9种植物既作为单株灌木配置,又片植铺地而为地被,优势科为禾本科(100%)、百合科(42.72%)、鸢尾科(32.47%)和菊科(28.57%),除了狗牙根(Cynodondactylon)、台湾青(Cynodondactylon)、马尼拉草(Zoysiamatrella)、麦冬(Ophiopogonjaponicus)这4种草坪草以外,地被层优势种为鸢尾(Iristectorum)、八角金盘(Fatsiajaponica)、杜鹃、萱草(Hemerocallisfulva)、再力花(Thaliadealbata)、千屈菜(Lythrumsalicariam)、紫叶美人蕉等。

3.3.2 植物群落配置分析 在植物群落调查中,将象湖湿地花卉公园的植物景观分为滨水、复层混交、建筑及小品旁3种类型,选取了27个植物群落进行调查,这3种类型的植物基于不同的立地条件和不同的功能,其配置模式各有不同。

3.3.2.1 滨水植物群落配置 象湖湿地花卉公园的特色性景源主体为水体,因此其湖滨湿地、湖岸的植物景观规划尤为重要。

湿地公园的岸线植物不仅丰富了水面色彩,而且对水域和陆地的植物景观起到了自然过渡的作用[6],因此岸线植物常结合驳岸,用喜湿植物进行植物配置。象湖湿地岸线植物群落的配置模式有:乔木+灌木+草本(马尼拉草、台湾青等),如加杨(Populus×canadensis)、池杉、观光木(Micheliaodora)、水杉、蓝果树(Nyssasinensis)、红千层(Callistemonrigidus)、水果兰和马尼拉草、台湾青等,营造优美的林冠线;乔木+草本[果岭草(C.transvalensis×C.dactylon)],此模式常用水杉、池杉、加杨或杜梨(Pyrusbetulifolia)等列植于岸边,形成整齐划一的植物线性空间;灌木+草本(麦冬),如水果兰、红千层、银姬小蜡、碧桃、菲油果(Accasellowiana)等,或三五成群,或片植成林。

而大面积水域、湿地植物的配置模式,主要注重植物群体效果,对植物姿态、色彩、高度有具体的要求,由岸到水依次为挺水植物群落-漂浮植物群落-浮叶植物群落-沉水植物群落。如紫叶美人蕉、鸢尾、旱伞草(Cyperusalternifolius)、睡莲(Nymphaeatetragona)、荷花(Nelumbonucifera)、铜钱草(Hydrocotylevulgaris)、泽泻(Alismaplantago-aquatica)、粉绿狐尾藻(Myriophyllumaquaticum)、水鳖(Hydrocharisdubia)等。

3.3.2.2 复层混交植物群落配置 公园的复层混交林型群落是在保留场地原有树种的基础上,模拟自然植物群落营建的人工多层次植物群落。其主要配置模式有“乔木+灌木+地被+草坪草(马尼拉草)”、“乔木+灌木+地被”、“乔木+灌木+草坪草”3种。乔木以香樟、雪松、枫香(Liquidambarformosana)、乌桕(Triadicasebifera)、无患子(Sapindussaponaria)为主,灌木以桂花(Osmanthusfragrans)、西府海棠(Malus×micromalus)、红叶石楠、紫荆(Cercischinensis)、山茶、茶梅(Camelliasasanqua)为主,地被以石竹(Dianthuschinensis)、栀子(Gardeniajasminoides)、八角金盘、南天竹、大吴风草(Farfugiumjaponicum)、杜鹃为优势种,草坪草为果岭草和马尼拉草。多种植物依其生态学原理,按照生态位概念,配置成林,利用植物形态、色彩进行景观营造,高低错落,起伏有致。

3.3.2.3 建筑四旁植物群落配置 建筑四旁植物群落根据依附的建筑及小品类型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植物配置模式,如以灌木+草花为主,如六道木、水果兰、小蜡(Ligustrumsinense)、金边胡颓子(ElaeagnusPungens‘Aurea’)、千鸟花(Gauralindheimeri)、络石(Trachelospermumjasminoides)、百子莲(Agapanthusafricanus)等,加1~2株高大乔木作背景;以乔木+灌木+地被为主,如朴树、香樟或苦楝(Meliaazedarach)、红枫、红叶石楠、鸡爪槭、美丽月见草(Oenotheraspeciosa)等,以草本花卉衬托乔木的群体美。

3.4 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分析

一般而言,多样性指数越大,说明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越丰富,结构越复杂[7]。物种多样性指数与物种均匀度呈正相关,而与生态优势度呈负相关;群落均匀度指数越高,其种群分布越均匀,则其生态优势度越低[8]。通过统计各样方“种的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含优势度多样性)”,分析其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及其功能。

表3 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分析

注:AL乔木层,SL灌木层,CL草本层。

在象湖湿地花卉公园中,以复层混交林型植群的乔、灌、地被的配比最均衡,接近1∶1∶1。较好地实现了对自然植物群落模拟的复层配置模式及其景观功能,群落结构相对稳定;滨水型植群地被层物种平均丰富度显著提高(达11种),较好地满足了滨水空间的开阔性,与水生、湿生植物美景度需求有关;建筑四旁型的乔木相对较少(仅4种),且多为线条、色彩、姿态均较美的树种,同时增加了花灌木和草花地被的层次。

表3还表明,Pielou指数(Jsw)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这说明在象湖湿地花卉公园的植物群落中,以灌木层的物种均匀度最高,而以草本层最低,这与滨水水生或湿生植物的不重复块状集中种植有关。在3种类型的植物群落中,以复层林型Pielou指数最高(0.27),其次为建筑四旁型(0.25),滨水型最低(0.24),这说明复层林型植物群落的景观均匀度最好。

从整体看,3种植物群落的总物种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21.00、0.60、1.27、0.25;其中,在垂直结构上复层混交林型和建筑四旁型的物种多样性综合指数均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而滨水型则是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可见,在城市型人工湿地公园中,灌木层和地被层的生态功能地位更为显著,其物种组成及其结构更为复杂。

4 结论

象湖湿地花卉公园植物多样性较为丰富,公园内共有维管束植物77科148属189种,是南昌市主城区植物种类较多的湿地公园(艾溪湖湿地公园215种、瑶湖湿地公园91种、渔舟湾湿地公园60种[9])。其中,乡土树种117种,占总树种的61.90%;外来树种66种,占总种数的38.10%;乔∶灌∶藤本∶草的比为48∶57∶5∶79。

象湖湿地花卉公园植物景观以观花和观叶类为主,兼顾观姿、观果类,共有观花植物86种、观叶植物46种、观姿植物44种、观果植物12种。其中,观花植物以蔷薇科、菊科、木犀科、木兰科、豆科为主,且花期多集中于春夏季,并以红色花系为多(27种),冬季偏少;观叶植物以秋色叶类(19种)和彩色叶(17种)为主,且以槭树科、榆科、杉科等树种为主;观姿类主要有水杉、池杉、落羽杉、雪松、湿地松等;观果类则以杨梅、柚子、南酸枣等果树为主体。

象湖湿地花卉公园主要有滨水型、复层混交林型、建筑四旁型3种典型的植物群落景观单元。被调查的27个样地中,植物群落的配置模式主要有滨水型的“乔木+灌木+草本”,复层混交林型及建筑四旁型的“乔木+灌木+地被+草坪草”、“乔木+灌木+地被”、“乔木+灌木+草坪草”4种类型。其中,乔木层应用系数较高的有樟科(82.90%)、杉科(75.77%)和榆科(70.84%);灌木层树种应用系数较高的为蔷薇科(100%)和木犀科(62.32%);地被层优势科主要有禾本科(100%)、百合科(42.72%)、鸢尾科(32.47%)和菊科(28.57%)。

27个被调查植物群落的物种数平均值为21种;乔、灌、地被的平均物种数分别为5.00、7.00、8.67。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指数分别为0.60、1.27、0.25。其中,3种类型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复层林型>滨水型>建筑四旁型。

在垂直结构上,复层混交林型和建筑四旁型的物种多样性综合指数均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而滨水型则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

3种类型的植物群落中, Pielou指数表现为复层林型>建筑四旁型>滨水型;3个垂直结构层的Pielou指数则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

5 建议

(1) 进一步提高物种与景观单元的多样性,并适当增加乡土植物的比重。尽管象湖湿地花卉公园的园林植物种类(189种)在城区湿地公园中较多,但相对于南昌市园林植物的物种总数(1708种)及江西省丰富的湿地植物资源(582种),其植物多样性还相对单一,其乡土乔木、湿生、水生植物还有待进一步丰富。

(2)加强特色植物景观类型的营建。象湖湿地花卉公园的植物群落主要有滨水型、复层混交林型、建筑四旁型3种,其植物种类及其景观单元特色不明显。象湖湿地花卉公园较有特色的植物景观仅有 “月季园”、“湿地与水生植物花园”、“候鸟栖息岛”等少数植物景观区。虽有大量的春花类植物,却无“春景园”、“秋叶园”,“观果园”,后期可考虑“睡莲园”、“鸢尾园”、“观赏草”、“山茶园”、“海棠园”、“槭树杜鹃园”、“木兰园”等专类园景观区。

(3)最大限度保护原生湿地生境,恢复并优化原生植物景观。象湖湿地花卉公园打造以秋色叶湿生乔木植物为构架(线状景观),湿地花卉植物景观为特色(面状景观)的城市内湖型植物景观。其滨水区域的植物群落景观的设计,应以最大限度保护原生湿地生境为前提,强调原生植物景观的恢复并优化。在现有植被的基础上,留足原生境恢复的生长空间。在此基础上适当加强“枯水期——丰水期”水际线周边的植物群落的生态配置,较好地展现其自然与群体美;可在湖中岛或湿地近岸有针对性补植浆果类灌木或小乔木及冬绿类水草和秋果类挺水草本植物,构建动植物和微生物良好栖息和繁衍的场所,强化象湖滨湖地带及大面积湖湾湿地的植物景观设计。

植物群落是城市公园的主要载体,其结构、物种构成及生物多样性指标对城市公园的生态价值产生深远的影响[10]。在进行构建植物群落时应结合群落周围的环境,应保证植物群落配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而将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发挥到最大化[11]。

(4)加强公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宣教功能及其措施。植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是湿地生态功能的重要基础[12],湿地公园肩负着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开展湿地保护、宣传、生态教育等活动的责任。象湖湿地花卉公园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优美的游憩场所和多种生态体验(如架设观鸟台),但其宣传教育功能仍有待加强。基于现有的公园解说系统进行改善,加入湿地相关知识的解说牌,强化生态宣传功能;可在公园内建设湿地生态教育基地,加强以湿地环境知识为主的创新生态教育力度[13],促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1] 李胜男,崔丽娟,宋洪涛,等.不同湿地植物土壤氮、磷去除能力比较[J].生态环境学报,2012(11):1870-1874.

[2] 刘照祥,吕振华.山东禹王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0(5):134-138.

[3] 周荣辉.湿地公园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策略研究:以杭州市临江新城湿地公园规划为例[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

[4] 郝日明.植物群落学方法用于城市绿地分析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C]//陈植造园思想国际研讨会暨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5] 王旭东,杨秋生,张庆费.城市绿地植物群落构建与调控策略探讨[J].中国园林,2016(1):74-77.

[6] 周丽萍,黄建昌,郭春华.岭南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639-7640.

[7] 任斌斌,李薇薇,刘兴,等.北京城市绿道植物多样性特征研究[J].中国园林,2015(8):10-14.

[8] 陈颐,李慧,傅伟聪,等.福州市江滨公园绿地木本植物色彩丰富度及多样性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92-100.

[9] 蔡军火,魏绪英,闵翮武,等.南昌市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调查及景观剖析[J].北方园艺,2014(21):86-90.

[10] 陈雷,孙冰,谭广文,等.广州公园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研究[J].生态科学,2015,34(5):38-44.

[11] 刘睿颖,汪晶,周克强.佳木斯市水源山公园植物群落结构探析[J].北方园艺,2014(10):68-70.

[12] 韩大勇,杨永兴,杨杨,等.湿地退化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2(4):289-303.

[13] 夏凌云,于洪贤,王洪成,等.湿地公园生态教育对游客环境行为倾向的影响:以哈尔滨市5个湿地公园为例[J].湿地科学,2016(1):72-81.

(责任编辑:许晶晶)

Diversity Investigation and Community Analysis of Plants in Xianghu Wetland Floral Park in Nanchang

WENG Yan-ping1, WEI Xu-ying2, LU Jin-sen1, CAI Jun-huo1*

(1. 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Arts,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45, China;2. Art College,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chang 330032, China)

We investigated the plant diversity and plant allocation modes of waterfront type plant community, multi-layer mixed-plantation type plant community, and building-side plant community in Xianghu Wetland Floral Park in Nancha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lant landscapes in Xianghu Wetland Floral Park were composed of flowering plants and foliage plants mainly, and appearance plants and fruiting plants concurrently. There were four types of plant community structure: arbor+ shrub+ herbage; arbor+ shrub+ cover+ lawn grass; arbor+ shrub+ cover; arbor+ shrub+ lawn grass. In this park, there were 189 species of vascular plants, belonging to 77 families and 148 genera. There were 117 native tree species, which accounted for 61.90% of total tree species. The ratio of arbor to shrub to vine to herbage was 48∶57∶5∶79. In 27 landscape units of 3 types of plant communities, the average plant species number was 21, and their Simpson dominance index, Shannon-Wiener diversity index, and Pielou evenness index were 0.60, 1.27, and 0.25,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richness index of the arbor layer, shrub layer and cover layer was 5, 7 and 9, separately, indicating that the cover and flowering plants in this park were more abundant.

Nanchang; Xianghu Wetland Floral Park; Plant diversity; Plant community

2017-01-04

江西省南昌市科技计划重点支撑项目“大象湖生态园林建设——生态驳岸设计研究”(2013-76)。

翁燕萍(1990—),女,福建泉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研究。*通讯作者:蔡军火。

TU986.2

A

1001-8581(2017)05-0022-06

猜你喜欢

复层灌木乔木
园林绿化中乔木栽植难点及养护
灌木丛
Q345R+316L厚壁复合罐体的焊接研究
内蒙古灌木植物多样性及其区系分析
乔木栽植和养护管理在园林绿化施工中的分析
探究园林绿化施工中乔木栽植与养护管理
不锈钢复合板焊接工艺研究
与世隔绝的人世
不锈复合板16MnR+316L焊接工艺确定
不锈钢复合钢制压力容器无损检测程序及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