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生物农药消费研究
——基于山东省426份农户的调查数据
2017-06-13王志刚周海文黄冲
王志刚 周海文 黄冲
(中国人民大学 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北京 10087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生物农药消费研究
——基于山东省426份农户的调查数据
王志刚 周海文 黄冲
(中国人民大学 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北京 100872)
当前农业生产活动中化学农药的过度使用,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作为替代品的生物农药的推广和利用逐渐受到重视。本文以山东省蔬菜出口产地为例,实证分析了农户对生物农药的支付意愿和消费行为。结果表明,农户消费生物农药的支付意愿低于生物农药零售价格的平均值,达到1.35元/亩;农户使用农药的安全意识在提高其对生物农药的支付意愿的同时,也促使其以更高的价格消费生物农药。此外,农户的学历、家庭劳动力人数、家庭年收入、种植年限和接受产业化组织认证对农户消费生物农药的行为具有显著影响。根据上述结论,本文提出政府应加大生物农药宣传和财政支持力度,农药生产企业应重视科技研发投入等政策建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物农药;支付意愿;安全意识
一、引言
我国已进入消费主导农业发展转型的新阶段。在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中央首次提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也为“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开展指明方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当前农产品供需结构矛盾失衡、库存高企、资源环境破坏、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乏力等问题的重大战略和重要举措,主要包括:“调结构”“提品质”“促融合”“去库存”“降成本”和“补短板”六大任务。其目标是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形成保障有力、结构合理的农产品有效供给,使农产品的供给数量、质量和品种契合消费者需要。
1991-2015年,我国农药使用量从76.5万吨增至180.7万吨,增长136.1%,[1]有效地防治了病虫鼠害,保障了国家的粮食安全。然而农药产品结构不合理,高毒高残留违禁化学农药占比偏高,加之农户农药施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低,乱用和过量使用现象严重,不仅导致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严重,而且使得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不能满足需求。换言之,不能有效解决农业生产中农药滥用问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标难以实现。在此背景下,2017年“一号文件”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明确提出“坚持质量兴农,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深入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严厉打击违禁超限量使用农兽药,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
针对这一问题,有什么应对之策吗?生物农药的出现则提供了解决的途径。生物农药是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对农业有害生物进行定向综合治理的制剂,具有选择性高、对人畜毒性小、诱发害虫患病等优点,可以避免化学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食品安全等负面影响。因此,生物农药的推广和使用,对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六大任务”中的“提品质”和“补短板”具有推动作用。其中,就“提品质”而言,生物农药具有低毒低残留高效的特点,能够实现绿色优质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最大限度满足民众消费农产品由吃得饱转向吃得好、吃得安全、吃得健康的需求转变。就“补短板”而言,生物农药符合现代农业产品安全、环境友好发展模式的要求,可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逐步扭转农业面源污染不断恶化的趋势,推动农业实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那么,当前我国农户对生物农药的认知水平如何,对生物农药有多大的支付意愿,哪些因素会影响农户对生物农药的消费呢?尽管已有研究对此有所关注,但是,关于农户对生物农药的支付意愿及其消费生物农药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相对鲜见,一时难以给出透彻和清晰的答案。基于此,本文将从我国最大的蔬菜出口基地——山东省的实地调查出发,系统分析农民对生物农药的认知—意愿—消费之间的关系,研究农户是否愿意消费生物农药以及为生物农药支付多高的价格,归纳农户消费生物农药的影响因素。本文余下章节安排如下:第二节文献综述,第三节理论模型及变量说明,第四节数据来源和描述性统计分析,第五节计量结果,第六节结论及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消费者支付意愿和农户的农药消费行为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发表的文献也较为丰硕,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基于消费者支付意愿的分析
国外对支付意愿的研究多集中在消费者对食品的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WTP)方面。Boccaletti和Nardella调查发现:消费者的性别、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以及对农药残留的关注指数对有机蔬菜的WTP有显著的影响。[2]Granfield和Magnusson指出消费者效用与其对经过认证的无公害食品WTP正相关,且WTP是原价1.2倍。[3]Chen、石敏俊和Getu运用双变量概率选择模型,研究发现消费者对非转基因菜油的WTP与风险意识、受教育程度和知识水平等因素相关。[4]此外,Milligan、Bohara和Pagán指出年龄与其对癌症预防的WTP负相关。[5]Hermann等研究发现年龄、宗教信仰、职业、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保险、农村地区的生活习惯(意识)等因素对喀麦隆农民的农村社区医疗保健预付费的WTP有显著影响。[6]
国内关于支付意愿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食品消费方面。周洁红指出家庭结构、学历等因素对消费者蔬菜安全的认知有显著影响,并得出消费者对安全蔬菜的WTP比普通蔬菜高10%-20%。[7]曾寅初、刘媛媛和于晓华运用分层线性模型研究了超市因素和个人因素对消费者食品WTP的影响。[8]李秉龙、邢伟和乔娟研究发现多数消费者愿意为优质乳品多支付14.82%的价格。[9]王志刚、钱成济和周永刚考察发现可追溯猪肉的平均WTP比普通猪肉价格溢出22.5%。[10]除食品消费外,孙上茜和李倩则以九寨沟为例,研究发现地方认同对游客的价格感和WTP有积极影响,而价格感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旅游者的WTP。[11]
(二)基于农户农药消费行为的分析
关于农户消费农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药消费对农户健康、生态环境、生产效益的影响等方面。张云华等研究表明农户的人口和耕地特征、农户能力特征、农户对农药的认识、农户与涉农企业和农业专业技术协会的联系是影响农户采用无公害及绿色农药的主要因素。[12]李红梅、傅新红和吴秀敏指出农户安全施用农药的意愿受到农户个人特征、农户对农药的认知以及已经存在的施用农药行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13]翁燕珍研究了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对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发现农户特征、农业生产环境和农户生产积极性均对农户消费农药有显著影响。[14]王志刚、李腾飞和彭佳基于对安丘市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影响农户化学农药消费行为决策和程度的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对肯定列表制度的认知提高以及进行生产记录会显著减少其对农药的消费。[15]进一步地,王志刚、胡适和黄琪指出农民在短期内不会考虑健康成本,易陷入偏好消费化学农药的低水平陷阱中。[16]
综上所述,现有的文献研究存在以下两个特点:在消费者支付意愿方面,侧重于通过消费者对商品认知、购买行为、个人特征等层面来探究各因素与其支付意愿的关系;在农药消费行为研究方面,多强调化学农药使用对农户健康、生态环境和生产效益的影响,对生物农药的支付意愿的研究甚少。基于此,本文运用认知—采纳模型就农户对生物农药的消费及支付意愿进行计量分析,以期为生物农药的有效推广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政策建议,以资借鉴。
三、研究方法与变量说明
(一)计量模型
在本文的研究中,我们采用一个过滤筛选的设计来测算农户对生物农药的支付意愿(WTP)。通常情况下,农户对生物农药的支付可分为两个连续的阶段:第一阶段,农户是否愿意接受生物农药;第二阶段,农户愿意为生物农药支付多高的价格。因此,在本文关于农户对生物农药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中,将包括两个模型,一个logit模型和一个Order-logit模型。基于此,我们的模型如下:
其中,Di和Pi分别代表农户是否愿意消费生物农药和为生物农药所愿意支付的价格选择。Xsi和Zti代表影响农户对消费化学农药的认知、态度的变量以及农户的社会经济统计学变量等,α和β分别是待估计的系数,μ0,…,μM是y*的切割点,其中μ0<μ1<……<μM,εi和ξi为随机误差项。
假定在其他条件均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农户选择生物农药,则表明农户从中获得了比以前使用化学农药更大的效用,包括农户更高的健康水平的效用和增加食品出口获得的效用。相应地,假设选择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分别为:
进一步,假定效用函数为线性函数,则如果农户选择生物农药,则农户的效用可以表示为:
类似的,如果农户选择的是化学农药,消费者从中获得的效用表示为:
其中,Y表示农户对农药的选择情况,若农户选择生物农药,则Y=1,否则Y=0;BID表示消费者愿意为生物农药所支付的价格,P表示化学农药的价格;Z表示包括健康水平、收入水平在内的影响消费者效用的其他因素,ε0、ε1分别表示两种选择情况下影响农户效用的随机误差项并且分别服从Weibull分布。
将(3)式和(4)式相减,可得:
UY=1-UY=0=(α1-α2)+Z(β1-β0)+BIDλ1+(ε1-ε0)其中α2=α0+λ0P
根据(5)式,可以进一步得到农户选择生物农药(Y=1)的概率方程:
由于ε0和ε1服从Weibull分布,则两个服从Weibull分布的随机变量的差应服从logistic分布,因此,(6)式中的随机干扰项μ*服从logistic分布。因此有
将(5)式代入(7)式,得到Logistic模型。将Logistic模型进一步转化后可以得到线性的Logit模型:
通过(6)式的Logit模型——农户对生物农药的消费情况,可以得到影响农户选择生物农药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同时,根据农户的效用表现形式,当两类农药类型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水平相等时,可以推导出农户平均愿意为生物农药所支付的价格E(BID)。
由于E(ε0)=E(ε1)=0,则(9)式两边取期望变形后可得农户对生物农药的平均支付意愿E(BID):
(二)问卷设计及说明
本文运用假想价值评估法(Contingent Valuing Method,CVM)来测算农户对生物农药的支付意愿。首先,调查小组通过市场预调查,得化学农药的均价为5元/亩,生物农药的均价为8元/亩。基于此,本文最终选取甲维盐(价格在8元/亩左右)作为生物农药的代表品种。其次,调查者先向种植者(农户)介绍生物农药的相关知识,方便农户对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的比较和选择。再次,随机生成三档生物农药的价格(投标值),分别为7.74元/亩、6.87元/亩和6.11元/亩,最终得到农户对生物农药的WTP。
根据(2)式的概率推导,可以得到如下的概率:
其中,j为分段区间,F(·)表示概率分布函数,由于随机扰动项服从logistic分布,因此上述概率模型可以转化为有序Logit模型(Ordered-LogitModel)进行计量分析。
照片中的潘际銮,稳健地骑着电动自行车,脸上挂满灿烂的笑容;坐在后座的夫人李世豫轻轻搂着前面老伴的腰,苍苍白发随风扬起,眉眼含笑,虽已耄耋,浑身却有着少女般的活泼……
四、数据来源及描述性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对山东省莱阳市、莱州市及安丘市的农村调研数据,调查主要采取随机拦截访问的形式进行,共访问500人,接受采访的480人,有效问卷426份,有效率为88.75%。其中,莱阳98份、莱州162份,安丘166份,分别占比23%、38.03%和38.97%。调查问卷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农户的个人及家庭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蔬菜种植年限、农户家庭年收入等;第二部分为农户使用农药的动机,包括对身体的危害小、基地或合作社要求、总花费比化学农药少等;第三部分为农户对生物农药价格的评价;第四部分为农户希望农产品流通商和消费者承担的农药差价。
(二)变量选择及预期作用分析
本文选取生物农药价格、农户对环境、健康的认识、农户的健康习惯和状态、农户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统计学特征作为影响农户对选择生物农药的因素,具体变量定义、均值、预期作用分析如表1所示。
表1.影响农户消费生物农药的因素变量
(三)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首先,在农户的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方面(表2)。第一,被访问者中,男性被访者319人,占比近2/ 3。第二,年龄方面,被访者的平均年龄为48.5岁。其中,30-60岁被访者累积占比近九成,这个年龄段的农户是农业生产一线的主力,从侧面反映出这次问卷调查的可信度较高。第三,大多数被访者教育程度低,高中及中专以上的累积占比不足15%。第四,从蔬菜种植年限看,被访者种植年限多集中在20年以下,占比62.21%,20-30年、30年以上占比均不足两成。第五,农户家庭收入普遍不高,农户的家庭年收入主要集中在30000元及以下,累积占比为84.98%,其中,近1/4的收入不足10000元。
其次,农户消费生物农药的动机方面(表3)。有246户农民使用过生物农药,占调查总数的57.75%。农户消费生物农药原因:排第一位的是生物农药对自身健康的危害较小,占比六成以上,说明多数的农户自身健康意识较强;排在第二位的是担心农药残留检测不合格,占比近五成,可能于当地农民所种的蔬菜在出口过程中会接受农药残留检测有关;此外,选择基地或合作社要求的农户有21人,认为生物农药花费比化学农药少的仅有6人,占比均不到10%。
表2.农户的基本情况
表3.农户消费生物农药的动机(多选,N=426)
表4.农户对目前生物农药的价格评价
再次,农户对生物农药价格的评价方面(表4)。调查发现,有2/3的农户表示生物农药的价格不合理。进一步,卡方检验的结果表明,农户是否消费过生物农药与其对生物农药价格的评价相关。
最后,农户希望农产品流通商和消费者承担的农药差价方面(表5)。在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的差价可以由流通商和消费者部分承担的假设前提下,对农户愿意消费生物农药的情况进行了研究。通过计算可得,因此农户希望农产品流通商和消费者承担的生物农药价格为:0.98*79.29%+1.97*20.71%= 1.18元/亩,占总差价(3元/亩)的39.3%。
表5.农户希望农产品流通商和消费者承担的农药差价
五、计量结果
(一)农户对生物农药的WTP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该部分运用logit模型对农户关于生物农药消费意愿进行分析。因变量为农户在各个价格水平上是否消费生物农药,如果消费,Y=1,否则Y=0。自变量包括生物农药价格,农户的性别、年龄、学历程度、家庭劳动力人数、种植年限、家庭收入、身体健康情况、农药消费安全意识和产业化组织认证,控制变量为地区变量。
为了得出各因素对农户消费生物农药概率影响的大小,本文需要计算各变量的边际效应,具体计算如下:
其中,G(·)代表logistic的累积分布函数,g(·)为Logistic的概率分布函数,x为解释变量的平均数,βj为解释变量的系数。
表6.农户消费生物农药的影响因素分析
如表6所示,方程整体的拟合程度非常好(Prob>chi2=0.002)。其中,生物农药的价格和农户的种植年限阻碍农户消费生物农药;农户的性别、学历、劳动力人数、家庭年收入、是否接受产业化组织认证和地区变量与农户消费生物农药负相关;年龄、农户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农药消费安全意识对其消费生物农药的决策影响不显著。
根据(8)式和(10)式的推导,结合各自变量的平均值(表1)和回归系数(表6),农户对生物农药的WTP,计算如下:
由此可知,农户对生物农药的平均支付意愿为6.65元/亩,与当前3元/亩的差价相比,农户只愿意承担差额的55%。
(二)不同支付意愿下相关因素对农户消费生物农药影响大小的分析
该部分利用Ordered-logit模型,主要从农户愿意为生物农药支付的价格角度,考察农户消费生物农药的影响因素。因变量为农户对生物农药的不同支付价格水平,当农户的支付意愿值在区间[6.11,6.87)、[6.87,7.74)和[7.74,8)时,因变量分别取值为1、2和3。自变量包括农户的性别、年龄、学历、劳动力人数、种植年限、家庭年收入、产业化组织认证、农药消费安全意识、是否使用过生物农药和地区变量。
由表7可知,方程整体的拟合程度非常好(Prob>chi2=0.0000)。农户的学历、家庭劳动力人数、种植年限、是否接受产业化组织认证、农药消费安全意识和是否消费过生物农药对其在不同支付意愿水平上消费生物农药的概率有显著影响。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农户具有生物农药消费经历与其消费生物农药的支付水平成负相关。原因在于,生物农药的施用效果可能低于农户的预期,从而使其对生物农药的支付意愿降低。
表7.不同支付意愿下相关因素影响农户采纳行为的分析
为进一步考察不同支付意愿水平上,各因素对农户消费生物农药行为的影响程度,计算各因素的边际效应值(表8)。除性别、是否接受产业化组织认证和农药消费安全意识在不同的支付区间对农户消费生物农药的影响有较大差异外,其他因素的影响基本一致。当支付意愿值在[6.11,6.87),男性消费生物农药的概率比女性高8.5%,当支付意愿值在[6.87,7.74)和[7.74,8),男性则比女性分别低0.4%和8.2%,表明男性更喜欢在低价格水平采纳生物农药;当支付意愿值在[7.74,8)时,获得产业化组织认证的农户消费生物农药的概率比没有获得认证的农户高43.5%,远远大于支付意愿值在[6.11,6.87)和[6.87,7.74)上的4.8%和0.4%,说明产业化认证能促进农户在高价格水平上消费生物农药;当支付意愿值在[7.74,8)时,农药消费安全意识高的农户消费生物农药概率比农药消费安全意识低的农户高20.1%,比支付意愿值在[6.87,7.74)上的2.2%,高出近18个百分点,农药消费安全意识高的农户对生物农药消费的积极性较高,且愿意支付较高的价格。
表8.不同支付意愿上相关因素的影响程度
六、结论及政策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的三点结论。第一,农户消费生物农药主要是基于对自身健康的考虑,一方面,生物农药对自身健康的危害较小;另一方面,迫于外部的市场环境的压力,消费生物农药可降低农药残留,有利于蔬菜的出口。第二,山东地区的农户消费生物农药的支付意愿值在6.65元/亩,农户仅愿意为生物农药多支付33%(1.65/5*100%)的价格,而当前生物农药的价格却比化学农药高出60% (3/5*100%),这也是生物农药推而不广的主要原因之一。从农户的角度测算出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的差价承担比例,农户愿意承担差价(3元/亩)的55%,流通商和消费者承担39.3%,政府所承担剩余的5.7%。第三,农户的学历、所在地区、家庭劳动力人数、家庭年收入、种植年限及农户是否接受产业化组织认证及对农药消费是否有损健康的看法对农户消费生物农药有显著的影响。
根据以上的分析结果,为促进生物农药的推广及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文提出以下五点政策建议:第一,加大生物农药宣传力度。针对农户自身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和外部市场对农产品农药残留的检测愈加严格的现实背景,着力宣传生物农药安全低毒高效的特性,逐步提高农户对生物农药的认知和接受度。第二,政府应重视生物农药的使用对环境和健康所带来的正外部性。切实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增加对生物农药的财政资金支持和价格补贴,减轻农户施药成本。第三,农药企业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生物农药的研发和投产。农药生产企业应明确社会责任,联合科研院所,加大对生物农药的研发力度,降低生物农药的生产和使用成本,增强生物农药的实用性与可推广性。第四,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推进化学农药零增长行动。积极推行农业良好生产规范,开展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试点,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加大农产品化学农药残留抽检监测力度,严厉打击违禁超限量使用化学农药。第五,完善国内无公害农产品市场,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利用市场供求的倒逼机制,迫使农户改变原有的施药习惯,推广和使用生物农药,进而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最终顺利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任泽平.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关注六大主题[EB/OL]. [2017-02-06].http://mini.eastday.com/a/170206091131906-5.html.
[2]Boccaletti,S.and Nardella,M.Consumer Willingness to Pay for Pesticide-Free Fresh Fruit and Vegetables in Italy[J]. The International Food and Agribusiness Management Review,2000(3):297-310.
[3]Granfield,J.A.L.and Magnusson,E.Canadian Consumer’s Willingness to Pay for Pesticide Free Food Products:An Ordered Probit Analysis[J].International Food and Agribusiness Management Review,2003,6(4):13-30.
[4]Chen,Kevin,石敏俊,Getu Hailu.对中国消费者非转基因菜油支付意愿的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53-61.
[5]Milligan,M.A.,Bohara,A.K.and Pagán,J.A.Assessing Willingness to Pay for Cancer Preven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lth Care Finance and Economics,2010,10(4): 301-314.
[6]Hermann,P.P.D.,Makaudze,E.,Mahieu,P.and Malin,E. The determinants of the willingness-to-pay for communitybased prepayment scheme in rural Camero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lth Care Finance and Economics,2011,11(3): 209-220.
[7]周洁红.消费者对蔬菜安全的态度、认知和购买行为分析——基于浙江省城市和城镇消费者的调查统计[J].中国农村经济,2004(11):44-52.
[8]曾寅初,刘媛媛,于晓华.分层模型在食品安全支付意愿研究中的应用——以北京市消费者对月饼添加剂支付意愿的调查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08(1):84-90.
[9]李秉龙,邢伟,乔娟.消费者乳品购买行为与支付意愿分析——以北京市居民为例[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8(7):31-34.
[10]王志刚,钱成济,周永刚.消费者对猪肉可追溯体系的支付意愿分析——基于北京市7县的调研数据[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3):7-13.
[11]孙上茜,李倩.旅游者地方感对支付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以九寨沟为例[J].消费经济,2013,29(2):60-64.
[12]张云华,马九杰,孔祥智,等.农户采用无公害和绿色农药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对山西、陕西和山东15县(市)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4(1):41-49.
[13]李红梅,傅新红,吴秀敏.农户安全施用农药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对四川省广汉市214户农户的调查与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7(5):99-104.
[14]翁燕珍.肯定列表制度下蔬菜出口产地农户使用农药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一个结构方程模型的应用[D].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8.
[15]王志刚,李腾飞,彭佳.食品安全规制下农户农药使用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基于山东省蔬菜出口产地的实证调研[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1(3):164-168.
[16]王志刚,胡适,黄琪.蔬菜种植农户对农药的认知及使用行为——基于山东莱阳、莱州、安丘三市的问卷调查[J].新疆农垦经济,2012(6):1-6.
[责任编辑 郭彦英]
Consum ption of Biopesticid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ructural Reform of Agricultural Supply Side——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426 Farmers in Shandong Province
WANG Zhigang,ZHOU Haiwen,HUANG Chong
(School of Agriculture Economics and Rural Development,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China)
The excessive use of chemical pesticide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has hindered the advancement of structural reforms in China’s agricultural supply side.As a substitution,the biopesticide has been accepted gradually.Based on the vegetable export of Shangdong Province,this paper empirical analyzes the farmers on the biological pesticide willingness to pay and consumer behavior.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illingness to pay for biopesticide consumption is about 1.35 RMB/mu lower than the average value of retail price.The safety awareness of farmers has improved the willingness to pay for biopesticide consumption,and also prompted the biopesticide consumption at a higher price.In addition,the education degree,the family laborers number,the family annual income,the years of planting and the acceptance of industrialized organization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behavior of farmers in the biopesticide consumption.According to these conclusions,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increase the propaganda and financial support of biological pesticides.Also,pesticide production enterprises should paymore attention to scientific research.
structural reform of supply side;biopesticide;willingness to pay;safety awareness
F301.3
A
1674-0955(2017)03-0128-09
2016-12-20
本文为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博士点基金课题,粮食主产区农户测土配方技术赴日认知、采纳、绩效及其创建长效发展机制研究(20130004110001);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风险评估)项目“农产品质量安全公众认知评价体系构建与满意度调查项目”(2130109);广义虚拟经济技术研究专项资助项目“广义虚拟经济理论的拓展及其在食品安全领域中的应用”(GX2015-1009(Y))。
王志刚,男,辽宁开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食品安全与食品科学系主任,研究方向为食品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周海文,男,山西晋中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黄冲,男,湖北黄州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