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2017-06-12梁志贤

财会学习 2017年11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建设行政事业单位策略

梁志贤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已经被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了,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指导下,进一步加快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进程,取得不错成效。但仍需结合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实际情况,选择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建设措施,才能真正的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策略

一、背景介绍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长远、可持续的发展,很多单位都不得不顺应社会趋势,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即加强内部控制建设。这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也是单位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行政事业单位也不能避免。尽管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从事教育、医疗、市政规划,相比较经济收益更注重社会效益,但随着社会发展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加快社会廉政风险控制,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也是很有必要的,在此背景下,2012年由财政部颁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并从201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极大程度的推动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进程,利于深化行政体制的改革。

二、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概述

(一)定义与特殊性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已成为社会热议和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尤其自《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全面实施后,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开展的如火如荼。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具体内容将内部控制进行定义:指事业单位通过完善制度制定,确定执行程序和实施措施,为实现单位的控制目标,而展开的经济活动风险控制与防范过程,需要整个行政事业单位全体人员的投入参与。

当然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特殊性,促使其内部控制建设也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合法性,即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符合法律法规要求,严禁一切违法犯规行为,减少甚至杜绝浪费、贪污、挪用情况的发生;可靠性,这是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层面而言的,强调财务信息全面、真实、完整、可靠,能反映最真实的预算执行情况,为单位领导决策提供强有力的可靠依据,并加强对舞弊与腐败的防范,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效率性,指行政事业单位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对社会公众服务的效率和效果,以增强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社会满意度,真正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一大目标。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在内部控制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很多时候,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直接为公众提供服务,并监管一些社会事务,在公众心中就是政府的代言人,履行着政府相关职能,为推动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做贡献。而如何真正的代表党和政府,履行职能,树立正面形象,与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息息相关。从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现状来看,其内部控制建设还是较为薄弱,包括:对事业单位绩效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内部控制意识,预算编制与约束不科学、软化现象严重,缺乏专门的内部控制审计部门,监督力度不足。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正是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薄弱环节而提出的,从风险评估与控制、单位层面内部控制、业务层面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等方面给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以指导,利于行政事业单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并组织实施,对提高行政事业的那位管理水平意义重大,应予以高度重视。

三、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

(一)强化内部控制建设观念,營造良好内部环境

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建设观念,利于相应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实施执行,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因此,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必须站在时代的前沿,全面认识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并积极发挥主导指挥作用,加强对各部门负责人的内部控制观念建设,树立责任主体意识,并逐步将内部控制建设观念传递给单位的每一位人员,组织学习《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严格按照规范规定结合本单位自身实际情况,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内部控制建设方案,让全体人员都积极参与内部控制建设中,为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建设环境提供保障。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良好的内部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需要加强对其的重视。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相关规定,具体内部控制部门以及相关人员的职责,以岗位说明书形式明确,将不相容的岗位进行分离,形成彼此之间的相互牵制和监督。并积极收集单位各部门“一把手”的意见和建立,共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有效实施,而关于事业单位的重大决策,需要经过领导班子的讨论,降低“一言堂”出现的概率。同时对现有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梳理分析,找出缺陷与不足之处予以完善重建,可以邀请相关专家进行风险评估,找到关键的控制点,提出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以便加快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进度。

(二)引入先进的管理方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控制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第二章就明确提出了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而预算管理作为风险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内部控制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各行政事业单位都必须引起重视。其中预算管理主要涵盖了预算编制过程各部门间的沟通协调、预算编制与资产的适配性、预算申请、审核、批复流程的合理性、决策编报的真实完整准确等内容,贯穿了行政事业单位经济业务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过程。为了优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可以引入最先进的管理方法,按照“二上二下、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预算编制程序来规范预算流程。当然在实际工作中,也需要将预算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如:行政事业单位准备向财政部上报基层单位定额基础信息和项目预算编制前,还需要与单位相关部门进行一定的沟通、协调、审核后,再上报财政部门,这一事前规划能让整个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更加科学。

在预算控制管理中,也可以采用零基预算的方法,坚持“需要优先”原则,调整单位业务活动和资源运用顺序,合理安排财政拨款。该方法有利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成本控制,实现高的投入产出比,当然也需要在预算编制的各个环节做到“精耕细作”,对立项依据、资金使用精度、预期效果等进行评估考察,让预算管理更加科学合理。当然,为了加强对预算动态全程监控,可以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财政信息系统平台,随时了解费用的使用情况,避免贪污、挪用、浪费情况的出现。

(三)健全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体系,加强风险管理

一般来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都是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业务层面、内部组织结构等方面着手进行的,全面了解内部控制体系的执行效果。其中关于预算管理评价与监督,侧重职责权限、预算收入、预算编制、预算支出、执行进度、决算、非税收入上缴情况等是否符合相应的财政要求。业务层面更多的集中于项目的合同管理是否合法合规,资产的采购是否符合流程。基建工程是否满足规范要求等。内部组织结构的评价与监督,要求内部控制建设全员参与,人人发挥主人翁意识,纪检与监察部门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增强内审力度。

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中的风险管理也是一个重要核心环节,从风险识别、评估到应对都要重视。建立健全相应的风险、议事决策、岗位责任、内部监督等制度,尤其是对经济活动要加强预算规划与风险评估,针对风险点选择应对策略。当然为了有效的防范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发生,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风险前期的规避,进行合理的防范与管控,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重点之一。

四、展望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意义重大,具有一定的方向指导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这一复杂的工程注定了还有很长的路走,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在单位领导及全体人员的共同参与努力下,集思广益,一定能很好的推动内部控制建设进程,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艳芬.当前形势下如何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36).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讷河监狱)

猜你喜欢

内部控制建设行政事业单位策略
科技社团服务管理内部控制建设分析
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思考
如何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思考
实施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若干思考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