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时机掌握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研究
2017-06-12曹英志
曹英志
【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气管插管时机对急诊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急诊接诊的118例心搏骤停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均为59人,两组在不同时机给予气管插管,观察组由急诊医护在院前接诊第一时间立即给予气管插管,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由院内医护人员实施气管插管。比较两组患者窦性心率恢复、自主呼吸恢复例数、复苏成功患者,复苏后血气分析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情况比较,观察组窦性心率恢复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患者、复苏成功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苏后血pH值、PaCO2、Pa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气管插管可以提高心博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提高患者成活率。
【关键词】急诊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时机;成功率
【中图分类号】R605.9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31..02
心肺复苏的实施是其中的关键,心肺复苏的时机和有效性决定复苏的成功率。开放气道是抢救心源性猝死重要的一环,维持基本的氧合是心肺复苏成功和提高预后的前提[1]。因此,掌握气管插管的最佳时机对于抢救成功有重要意义。气管插管是一项简便,效果确切的基本急救操作,目的是建立人工气道。本研究就气管插管的时机展开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急诊2014年4月~2016年4月接诊的118例心搏、呼吸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符合条件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59人。其中观察组男33例,女26例,年龄20~73岁,平均年龄(45±9)岁;观察组男30例,女29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8±8)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心搏骤停时间,病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诊断标准按照《现代急诊内科学》的心搏骤停诊断标准。排除口咽部解剖异常的及恶性肿瘤晚期患者,
1.2 方法
观察组由急诊医护在院前接诊第一时间立即给予气管插管,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由院内医护人员实施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操作過程按照心肺复苏急救准则执行,具体步骤为:患者去枕仰卧位,头部后仰,解开衣扣,打开口腔后,由口腔右侧放入喉钳,将舌体轻推至左侧,注意动作缓慢轻柔,暴露声门,放入气管导管,以导管斜面开口对准声门,进入声门后抽出导管管芯,接着将导管推进,插管深度为较管端与门齿的距离多2 cm。放入牙垫,喉钳退出,听两肺的呼吸音,检查插管是否成功。最后固定牙垫和导管并向气管导管套囊内注入空气2~4 mL,使气管和导管壁密闭[2-3]。
1.3 判断标准
心肺复苏(CPR)成功的标准:①恢复心跳:心电图显示交界区房性或窦性心律;②恢复自主呼吸,或机械通气时恢复心跳,经皮测血氧饱和度大于95%,③瞳孔恢复正常大小及对光反射;④面色及口唇转为红润。
1.4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窦性心率恢复、自主呼吸恢复例数、复苏成功患者和出院存活率。
1.5 统计学方法
统计资料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
2 结 果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窦性心率恢复41例,占69.5%,对照组17例,占28.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37例,占62.7%,对照组自主呼吸恢复19例,占3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成功患者28例,占47.5%,对照组复苏成功12例,占20.3%,两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 讨 论
人的大脑对于缺氧非常敏感,在血供中断后5~6分钟即会出现不可逆的损伤,对于心搏骤停患者,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恢复大脑血流极为重要。决定复苏成功的因素除了患者的基础状态和医护人员技能水平之外,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现场的急救措施,以及合理的药物应用[2]。
循环的恢复是心肺复苏的前提,呼吸的恢复是心肺复苏的必要条件。紧急气管插管,开放气道,建立人工通气是保持气道通畅的可靠方式。对于意识不清、分泌物多、黏膜水肿、气道痉挛等患者,气管插管可以通畅气道,同时防止发生误吸[3]。进行气管插管后还可以方便给氧、给药,为后续治疗提供帮助。多项临床研究表明,严重的缺血缺氧是影响电除颤成功率的不良因素。早期气管插管可以通过增加有效通气,减轻酸中毒,从而有可能增加电击除颤的成功率。
本研究发现早期插管组较入院后插管组生命体征恢复机率更高,血气相关指标更佳。抢救时机决定心搏骤停患者是否存活,以及是否留有后遗症。因此,急救人员应该掌握急救技能,掌握熟练的心脏按压及气管插管操作,可以帮助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张小双.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时机与方法探讨[J].当代医学,2015,24:83-84.
[2] 童 花.急诊气管插管方法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11:22-24.
[3] 黄 慧,胡玉冰,黄承芳.心肺复苏新指南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应用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3,06:564-566.
本文编辑: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