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动机 增强高中生化学能力的策略
2017-06-12何婷
何婷
【摘 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了高一学生化学学习的现状,并找出了造成学生化学学困的原因,从而引发了作者对学习动机的思考,认为通过创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构建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运用信任与赏识鼓励学生,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增强高中生化学能力。
【关键词】化学教学 学习动机 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B-0135-02
近年来,笔者发现,不少初中生进入到高中阶段都会迎来一次学习的瓶颈,以笔者所教授的化学学科为例,因为初三一年的化学学习从时间和内容上来说都十分有限,进入高中阶段,化学的学习内容变得越来越难,即便初中阶段对化学十分有兴趣,但到了高中仍然无法适应,最终导致对化学失去了兴趣。
高一是整个高中阶段打基础的关键时期,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学习化学的现状,才能对症下药,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化学能力。
一、高一学生化学学习现状
为了了解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现状,本人设计了调查问卷,对高一两个平行班级(共 120 人)的化学学习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从表 1 可知:仅 23.33% 的学生对学习化学很有兴趣,76.67% 的学生对化学兴趣偏低,其中 32.50% 的学生没有兴趣,有的甚至讨厌化学。从表 2 可知,造成学生学习化学困难的因素大多具有普遍性,这些因素可概括为三点:1.基础知识不扎实,畏学心理较强。在调查的过程中,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对化学概念、化学规律等基础知识掌握较差。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便轻言放弃。2.学习方式被动,无法适应高中学习进程。初中化学知识相对简单,学生不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去学习,只要上课认真听讲便可掌握课本内容。进入高中后,面对全面、复杂的知识,初中的学习方式已经无法跟上高中学习的步伐。3.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不足。对于山区学校来讲,由于师资有限,在基础教育中存在一些不足。据了解,学生很少有机会做实验,部分教师也未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如多媒体等),这些条件的限制使学生不能多角度地感受化学学习的乐趣,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高中化學教师的当务之急是要正视学生的不良学习状况,积极寻找解决之道。针对部分学生对学习化学已经产生的排斥心理,教师必须试图通过多种方式挽回学生的心,让学生重新喜欢上化学学科。解决问题必须从源头出发,想让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还得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的含义
何谓“学习动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每个学生都有希望自己学习优秀的需要,但并非每个学生都能满足这种需要,成为学习优秀的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消极的因素,如挫折、失败等,对基础不好、学习方法不对、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来说,学习上的挫折和失败会削弱他们对学习的需要,最终导致学习动机不足。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化学生学习的需要,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使学生爱上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
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策略
(一)创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实践证明,愉悦的心情可以提高人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学生的心情往往会受到课堂氛围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努力创建一个能让学生轻松进入,积极参与的和谐课堂。
第一,巧用教学情境开启课堂,吸引学生注意力。一个巧妙的引入可以让课堂氛围变得生动、活泼,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利用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来创设情境。如高中化学必修 1 第 5 页有关“粗盐提纯”的过程,如果直入主题,学生会感觉生硬无趣。这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生活所用的食盐是怎么来的?让学生各抒已见,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教师点评后,再用 PPT 为学生展示制盐工业,让开拓学生眼界。学生兴趣正浓时,教师回归教学正题:如何在实验室里完成粗盐提纯。
第二,发挥化学实验的魅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化学实验对学生来讲魅力很大,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开展化学实验,让学生感知实验过程,体验实验趣味,形成持续的学习动机。如化学必修 1 第 49 页“钠与水的反应”知识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进行自主实验,亲自得出“浮、游、响、熔、红”现象,在实验过程中体验化学的奇妙之处。无论此次实验是否成功,学生都会更加期待下一次实验,学习化学的兴趣也变得浓厚了。
第三,挖掘化学史实、化学时事的情意价值,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情感。高中化学人教版教材中设置了“科学史话”栏目,该栏目主要讲述了化学家的探索历程。在现实生活中也常出现一些引人注意的事件,如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这些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化学史实与化学时事除包含相关化学知识外,还存在有价值的情意内容,后者对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有积极影响。因此,教师应努力挖掘其中的情意价值,在教学中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体会化学精神,认识化学对社会生活所起的积极作用,从而产生用化学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愿望,迸发出学习化学的热情。
(二)构建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从教育的本质属性上讲,化学教学是一种经验的传递过程,但这种传递绝不是单纯的讲授与灌输,而是一种充满积极、能动、自主的学习活动。探究式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考虑到在山区教学中的适用性,教师可先从启发式教学模式入手。教师采用启发式模式时,可辅以学习小组、部分知识由学生探究的形式,以逐步转变学生原有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化学选修 4 是高中阶段难度最大的一本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在学习“电化学”内容时,学生很难理解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原理,而且容易混淆二者。笔者首先将班级分成学习小组,并提供一份物理教学上使用的电路图,由学习小组讨论得出电路图的工作原理。再给出原电池与电解池原理图各一份,让学生对比所得的物理电路图工作原理,接着讨论探究以下问题:第一,如何区分原电池与电解池;第二,二者能否相互转化;第三,原电池和电解池如何形成电流回路,其中电子如何移动;第四,原电池与电解池工作的实质。探究结束后,由各小组代表发表成果,其它小组成员可提出质疑。最后由教师答疑、点评。经过这个过程,学生基本掌握了电化学的核心知识,同时也体会到融会贯通和自我探究的重要性,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提高。
(三)运用信任与赏识来鼓励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如果教师能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学生会更有动力去攻克学习中的困难。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渴望能得到他人的信任与赏识,特别看重来自教师的关注,因此教师的评价对他们影响颇大。
在教学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后进生,如何转化后进生成为教师的必修课之一。其实,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出正面评价,就已经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例如在批改作业时,写上一些信任、激励的话,这些话可能成为他下一次前进的动力。当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教师首先要从态度上和探索的精神上对其加以肯定,再引导其改正错误,从而让后进生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提升他们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笔者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初步探究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达到三种状态—— 喜欢学习化学、能自主地学习化学、有信心学好化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也感受到了合理动机的激发对教学工作所起的积极促进作用,它让教师的教学变得轻松有趣,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愉快有劲。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213-217
[2]王祖浩.化学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
[3]亚伯拉罕·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责编 韦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