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2017-06-12李谷
李谷
【摘 要】本文论述了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实施步骤、具体应用策略,揭示了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有效增强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散学生思维的教学功用。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高中政治 社会责任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B-0072-02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按照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运用典型的案例作为课堂的载体,组织学生通过分析与交流,促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相互协作,认真思考,由此提高学生自身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与处理问题能力的教学法。实施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思维能力,对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一)选择合理的案例。在案例教学中,最关键的一项就是精选案例。案例的质量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选择案例时,教师应当结合教学目标与要求,挑选出最具针对性,且具有深刻启发性的案例。此外,案例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实践性,这就要求教师选择的案例应当与生活联系紧密,这样才能更好地呈现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例如在学习“权利的形式需要监督”时,教师就可拿出一些新闻报道作为案例,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二)精彩地呈现案例。如今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教师在讲解案例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呈现案例的文字信息、图像信息和声音信息等。学生通过观看相关录像,能够深入了解案例。在呈现案例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理论与案例的关系,可先提出理论,再呈现案例,也可先呈现案例,再阐述理论。无论是怎样的顺序,都应当与教学的内容有效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各种理论,使学生获得启发。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一)恰当处理学生关系,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案例教学属于一种探究式学习形式,同时也是一种充满启发性的教学形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对提高教学效果来说非常关键。在政治课堂上,教师应当以中等生为主,有效带动两头发展,调动全体学生的主动性。以中等生为主,并不意味着忽略优秀生与后进生,特别是不能忽略后进生。优秀生往往学习能力较强,成绩优异,在心理上占优较大的优势,课堂上也会积极发言,能够主动参与到案例的讨论中。但假如教师引导不当,就很可能导致出现优秀生成为发言主体,其他学生变为听众的现象。针对此种情况,教师需要合理地限制优秀生的发言次数,同时不能打击学生的主动性。此外,还需要让优秀生注意听取其他学生的发言,体会到交换思路的重要性。
例如在学习“量变与质变”时,教师就可引入“笨人吃饼”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通过案例的引导,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交流,了解哲学理论的基本内涵,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在此种宽松的氛围中,后进学生就能够走出自卑的阴影,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因为面向全体学生,所以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提升。
(二)运用生活案例,促进政治理论的具体化。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理论知识尤其是哲学理论知识,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而通过联系实际生活,则能够使理论知识变得更加具体,促进学生的理解与吸收。
例如在学习“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一下在学习过程中都有哪些矛盾,为何要将学习放在第一位。这对于学生理解何为主要矛盾,何为次要矛盾,怎样处理两者间的联系等,都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在分析矛盾的主次方面,教师可以列举一些社会中存在的特殊案例,引导学生学生认识,虽然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但这样的现象并不是主流,而是特殊的、个别的,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矛盾的主次方面。此外,教师还可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社会为何要打击那些丑恶现象,由此使学生体会到矛盾的次要方面会影响到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发展。
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条件下,教师还可引入一些学生较为熟悉的成语作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一下哪些故事呈现了这些原理,包括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材施教等,使学生对这些理论产生具体的认识。
(三)预见难点,充分准备。案例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在实施案例的过程中,学生拥有极大的主动权,学生参与讨论、交流是案例教学的关键,既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还能够让學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例如讲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时,教师就可提出观点,促使学生围绕观点去思考案例。学生思考后,提到了“蝴蝶效应”以及“人类生产与环境变化”等内容,此时借助这些案例,就能够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学生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会过于依赖教师,在刚开始实施案例教学时,学生较难适应,在案例分析时有可能无法及时完成,在讨论过程中会出现“冷场”的情况,无法有效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导致案例教学的目的不能充分的体现出来。因此在政治课堂上,教师应当合理的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可在课前先仔细阅读案例,找出案例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思考课堂上案例讨论的顺序,判断是否仅存在一种分析顺序,假如只有一种顺序,是否可顺利地组织教学?假如不止一种,就需思考一下在课堂上,是否会出现一种观点占主导地位的情况。教师对于案例越熟悉,分析也就越透彻,就可在课堂上轻松地驾驭。
此外,教师还应当明确在课堂上希望发生什么?怎样才能够使这样的情况必定发生?谁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讨论怎样开展?是否应当先总结出结论再进行分析?案例包括不同的部分,每一部分的讨论应当花多少时间?等等。
(四)总结评述要注重教师引导。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提出的观点不一定都是正确的,有的甚至有些偏激。此时教师就应当对进行引导,去伪存真,同时在案例教学的最终环节上进行总结与评价。教师可先让学生按照自己掌握的情况进行总结性发言,随后按照学生的讨论结果,结合教材内容,点出学生认知程度不足的方面,归纳与总结学生认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缺陷,指出那些学生已经解决或尚未提出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就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提高自身的分析能力。
在总结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考虑以下几点:第一,对于学生讨论、交流的情况,应当以鼓励为主,不能急着打断与批评学生,以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第二,教师不可将自己的观点强行灌输给学生,应当通过引导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自觉地接受正确的观点;第三,在最终的总结环节上,教师应当围绕教学目标,由此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同时,教师还需要积极总结学生讨论成功的原因,发现学生的优点,为后续教学积累更好的经验。
综上所述,近年来案例教学法在政治课堂中发挥的作用愈发明显。在课堂上引入真实的案例能够有效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同时还可帮助学生顺利地掌握理论知识。因此教师应当合理地运用案例教学法,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注意体现案例与理论知识的联系,由此启发学生的思维。
【参考文献】
[1]王丙辰,于 洋.关于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思考[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2]郭晓红,关海霞,徐洪政.案例教学法本质内涵及特征分析[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
(责编 蓝能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