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爱心”旧衣与“分享冰箱”等
2017-06-12
碰撞:“爱心”旧衣与“分享冰箱”
它发生在你的世界——素材A四川省内江市现冒名“爱心”旧衣回收箱
据报道,自2015年起,四川省内江市城区部分小区陆续出现以爱心捐赠为名的旧衣回收箱,居民们捐赠热情颇高。然而,小区居民从到小区走访的志愿者处得知,有些回收箱是无资质的志愿者协会在冒名募集旧衣,且衣物去向不明。对此,记者调查发现,内江市确有多个小区出现冒用内江市志愿者协会或内江市市中区志愿者协会身份,开展以爱心捐赠为名的旧衣回收活动的行为。冒名的内江市萤火虫志愿者协会声称捐赠了一批旧衣到资中县的重龙敬老院,但重龙敬老院却表示并未收到旧衣服……此外,还有人自称是浙江一家公司,回收旧衣是捐给贫困地区,公司正在和内江市残联谈合作,即将获得批文,但内江市残联向记者证实,并未接到类似的合作洽谈。
它也发生在你的世界——素材B首个“分享冰箱”现身上海市普陀区
日前,一家“食物银行”在上海市普陀区长寿路街道普雄馨苑小区亮相,其中一台“分享冰箱”引来不少市民的围观。在这台“分享冰箱”里,除了放有新鲜制作的点心,还有不少未开封的金枪鱼、肉类罐头。据悉,这些食物都是由社区附近的酒店、超市、饭店提供的多余食品,都标明了保质期,免费提供给有需要的居民。未来,一些过季但不过期的食物也会相继送来。无独有偶,此前一周,同样一台“分享冰箱”入驻西康路上的一个饭馆。食物分享概念虽好,但如何确保食物安全?不少人产生了质疑。对此,长寿路街道及相关公益组织负责人表示,“分享冰箱”的初衷是希望能将浪费的食物免费援助给贫困家庭,同时,通过在社区倡导“惜食分享”的理念,减少食物和物资的浪费现象。目前“分享冰箱”的日常运作主要由社区志愿者承担,且仅接受有资质的商家赞助,并不鼓励市民分享。
素材解读
四川省内江市现冒名“爱心”旧衣回收箱,首个“分享冰箱”现身上海市普陀区,前者绝对是挂羊头卖狗肉,这种打着爱心幌子涉嫌诈骗的行为,是对“爱心”的莫大亵渎。诈骗者或许以为自己聪明,但他们可能忘记了,聪明反被聪明误。纸里包不住火,任何企图投机取巧的人,都必将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后者是对社会负责的爱心行为,“分享冰箱”不仅可以避免“舌尖上的浪费”,也有助于让食物送到有需要的人手中,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建设一个低成本社会。
适用话题
分享、爱心不容亵渎、挂羊头卖狗肉、莫要以爱为幌子、多行不义必自毙……
碰撞:109岁老人与4岁儿童
它发生在你的世界——素材A 109岁老人捐献遗体给医学事业
据报道,2016年10月24日上午,济南109岁的孟宪陶老人走完了一生,在家人的帮助下,他完成了最后一个心愿——将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研究事业。这位世纪老人一生中有不少传奇故事:18岁加入共产党,掩护过地下党,加入过抗日游击队。百余年的人生中,孟宪陶做过很多不同的工作,最后一份工作是小学地理老师。7年前,102岁的孟宪陶老人登记成为一名遗体捐献志愿者,他将此视为自己这一生的荣耀。老人生前曾表示,如果人死了还能有用,这才是最好的,捐献遗体“能救人”,非常“了不起”。
它也发生在你的世界——素材B3个家庭同日捐亲人器官让10人重获新生
去年,云南省有3個家庭同日捐献了3位亲人的器官,他们均因脑死亡不幸离世,1个心脏、3个肝脏、6个。肾脏、6个角膜让10人重获新生、6人重见光明。其中,最小捐献者年仅4岁。据悉,这么大规模的器官捐献在云南省乃至全国也是第一次。从2016年10月19日早上8点开始,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甘美国际医院十几个手术室的无影灯先后亮起,全院数百人为了生命的延续而屏息工作。每一场器官摘取手术,该院的医生都为捐献者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告别仪式。“他们都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医生们说。
素材解读
109岁老人捐献遗体给医学事业,只因“能救人”;3个家庭同日捐献亲人器官让10人重获新生,最小捐献者仅4岁。当事人的善举无不让人们感到人间的大爱。他们不仅为受捐者送去了福音,也向世人深刻诠释了生命的意义。捐献者让人们懂得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但可以用爱的方式将短暂的生命加以延续。
适用话题
爱、传递、英雄、善举、大爱无疆、生命的延续……
(安徽省淮北市天一中学孟晓东供稿)
碰撞:上海明星“地铁丢书”与伦敦女孩“地铁丢书”
它发生在你的世界——素材A上海明星“地铁丢书”
不久前,黄晓明、张静初、徐静蕾、任泉、罗永浩等名人纷纷发微博表示参与微信公众号“新世相”策划的中国版“丢书大作战”。该活动把10000本书丢在北京、上海、广州的地铁、飞机和顺风车上,呼吁全民读书。活动中的每本书都经过特别加工:除封面上贴有“丢书大作战”的醒目书贴及活动简单说明外,扉页还贴有每本书专属的独立二维码,扫码可了解这本书的“漂流”轨迹,每一个捡到这本书的读者都可以看看之前的读者留言。普通读者也可申请免费“丢书工具包”,选择自己要分享的图书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漂流”。
伴随着多位明星的参与,“地铁丢书大作战”在收获关注的同时,也引发持续争议。
它也发生在你的世界
——素材B伦敦女孩“地铁丢书”
在《哈利·波特》中饰演女主角赫敏的英国女演员艾玛·沃特森在地铁里“丢”了100本自己喜欢的书,并在书里夹有留言纸条,号召大家像玩游戏一般寻找。
这项地铁读书分享活动实际上已在英国开展4年多,发起者是一家广告公司的美术指导——一位年轻的伦敦女孩,搬家后,她每天坐地铁的时间变长,于是选择在地铁上看书消磨时间。过去4年里,她在地铁上“丢”下了近2000本书,其中不少是从旧书店里淘来的。
为了让更多人知道这项活动,这名女孩在各大社交网站上开了账号,分享自己“丢”的书籍。渐渐地,这项活动被更多人知晓,也有出版社主动提供新书,活动达到了一石三鸟之效——既降低了发起者的成本,让更多读者分享新书,也为新书推广做了免费“广告”。
素材解读
“丢书”行为折射了复杂的文化生态。读书本应是人们生活的常态,然而,在今天,多读书却变成了一种“资本”,用于向外人炫耀“我是读书人”。正如每年的世界读书日,社交媒体常被修饰过头的“亲切读书照”刷屏。读书成了文化格调的彰显,变成了“炫耀性消费”。我想,“丢书”或许只能热闹一时,但读书却能深远地影响到一个人、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读书的多少,决定人的精神生活是丰盈的还是贫乏的,影响人的心态是宁静的还是浮躁的。与其热闹地“丢书”,不如安静地读书。
适用话题
模仿、阅读焦虑、文化生态、作秀炒作……
(河北省邢台市南宫中学 张贵申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