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年明月”与“当时明月”

2017-06-12杨若漪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袁崇焕误导事儿

杨若漪

随手翻开一本杂志,无意问发现一个熟悉的名字——“当年明月”,欣喜之情犹如与多年未见的老友重逢一般,我赶紧仔细打量了一下这四个字,发现竟是“当时明月”!怀着满腹疑惑,我读完了全文,其内容更是令我惊讶不已,作者竟然把“当年明月”当作与“芙蓉姐姐”一般的反面人物,来说明当下流行作家与社会“红人”的浮躁狂妄,进而引出宁静致远的主题。全文逻辑严密,条理清晰,举例得当,唯独“厚待”了“当年明月”。

我想反问下作者,你真的了解“当年明月”吗?

确实,几年前“当年明月”凭借《明朝那些事儿》一炮走红,但他的成功并非偶然。

“当年明月”从小酷爱历史。他从十二三岁起每天坚持阅读《二十四史》,除了高考前两个月不得已放弃,无一日不与《二十四史》相伴。他博览历代文人墨客的野史笔记,只为满足精神上的渴望;他手执中华书局出版的无注纯文言足本,一字一句地翻字典,一翻就是十多年。

后来他功成名就,完全可以高价出版其他笔记随感,但他坚持“作者不是商人”的原则,免费向公众提供资源;他不出席任何应酬活动,只是安静地做他想做的事。

我不知道这篇能把“当年明月”写成“当时明月”的作者是怎么想的,但就凭他把“当年明月”当作反面教材,我就知道他只是听说过这个人而已,要不然就是非常讨厌历史。

能写出一本老少成宜、人们竞相追捧且广受好评的作品,还不追求功名的作者,浮躁吗?反正我看不出来。

再说了,《明朝那些事儿》是一本很优秀的历史普及读物,它以幽默明快的笔触,把明朝二百多年的泱泱巨史像说书一样娓娓道来。通过该书,我深刻地了解了大明帝国的风起云涌、明代各个皇帝的爱恨情仇、朝廷大臣问的钩心斗角以及“专家学者”口中的“历史真相”。大明末代皇帝崇祯因杀害袁崇焕而被后人所诟病,但谁能懂得他内心的矛盾与不安?谁能理解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好江山“崩塌”却无能为力的悲哀?谁会注意袁崇焕本人已犯下欺君罪行,幕后还有黑手作俑……有多少人会去追问这些问题,有多少人容易被人云亦云地误导?“当年明月”结合多方史料,加上自己深刻的见解,为很多人澄清正名,让他们获得“重生”,让历史的真相部分复原,同时也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取一勺,与世人同饮。

正确地认识历史,才是认识自己、认识祖国的本源。通过该书我发现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发明火药只是为了放烟花”是错误的。引进葡萄牙人的佛郎机,加以改造,创造出了现代小型大炮筒。它填装方便,杀伤力极强。中国人首创的“三线战术”比拿破仑早了一百多年,成为当时的王牌战术,几近无敌。所以,不要对自己的祖国不自信,不要对自己的祖先不自信。

而在一本高中普及读物上,一篇文章的作者竟将一本书的作者笔名弄错,并堂而皇之地认为其作品“狂妄”“目空一切”,是浮躁之人的读物,是不是玩得有点儿太过了?

我不知道看完这篇文章会有多少人信以为真,从而抹杀了了解历史、了解“当年明月”作品的欲望;我只知道这很可悲,轻而易举地就将一部好作品、一位好作者贬至如此境地,这将导致多少人失去正确认识历史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的机会!

不忍见人们被误导之后自以为是地哂笑,认为畅销背后只有浮夸,其余便空无一物!因而为此文!

佳作点评

本文以中心明确、思路清晰、论辩严密、层层深入见长。面对连“当年明月”的名字都搞错而却敢于批判其作品“狂妄”“浮躁”的作者,小作者不仅指出“当年明月”为写《明朝那些事儿》付出的努力以驳其“狂妄”之論,且以其坚持“作者不是商人”的淡泊宁静驳其“浮躁”之说,再联系《明朝那些事儿》的内容来肯定这本书的价值,并指出这样轻易为文贬斥“当年明月”对学生所产生的误导与影响。围绕着《明朝那些事儿》,小作者不仅驳而且立,不仅立而且指出轻率言论所产生的危害,确实起到了澄清事实、廓清视听的效果,给人以思考与启示。

(程秀全)

猜你喜欢

袁崇焕误导事儿
关于睡眠那些事儿
争议袁崇焕:390年来是非功罪
争议袁崇焕:390年来是非功罪
崇祯皇帝与袁崇焕之间的死结
Hiker climbs over 2, 000 metres to hand out free water 徒步旅行者翻越2, 000米送免费用水
圈里事儿
袁崇焕之庙
误导牌
我真的虚伪吗
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