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2017-06-11文英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8期
关键词:自主合作实践

文英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些既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又具有生活性、趣味性的学生主体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要确定富有活力的教学目标,设计生动的教学内容,努力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情境——把学的权利交给学生,自主探究——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实践作用——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

关键词:自主 合作 探究 实践

新教材为师生的发展提供了平台,教材不再是教育的目的和结果,而是把教材作为可以利用的工具和手段,以媒介搭建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师生平等相待的情境中,师生共同面对的不仅是知识和教材,而是更为广泛的现实生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更是一个毫不懈怠的导演者,一个毫不吝啬的放手者。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一堂高效的、充满活力的課的最大特点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自主意识,发挥主体性,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教师要做一个毫不懈怠的导演者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我国义务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倡导探究性学习,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教师的角色也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建构一些既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又具有生活性、趣味性的学生主体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1.教师要确定富有活力的教学目标

确定目标首先要具有鼓动性,从服务于生活、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度,制订对学生而言是有意义和有兴趣达到的目标,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热情;其次,目标要具有可测量性,目标的表述要准确、清晰,易于学生理解。

2.教师要设计生动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即知识选择的过程,也就是解决语文教学"教什么"的问题,涉及教学内容的开掘。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预测选文内容对学生可能具有的价值和意义,并以此作为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

3.教师要努力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背景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对话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实现师生交流的多样化,勉励学生要刻苦读书,要做到说理透彻、文字朴实,很有感动人心的力量。在课堂上,师生可以互辩,学生可以反驳老师,纠正老师的错误。教师在教中学,在教中悟,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体体验,不把自己的感悟强加给学生,让学生在融洽、团结、互帮互助的气氛中学习,全面提高学生能力。

4.在教学设计中要有质疑环节

在教学设计中我把质疑问难作为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课堂上都留有一定的时间用于质疑问难。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争论,用集体的智慧解决难题,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训练学生的质疑、表达能力,为今后的教学进行目标定位。

5.教学活动中要有学生活动环节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以引导者的角色出现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学生的思维活动却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正确、科学的引导,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活跃,并加以延续,进而加以拓展,能够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地合在一起,融为一体。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注意引导环节及引导语的设计。

二、教师要做一个毫不吝啬的放手者

把课堂还给学生。如果老师一个人在台上发挥,同学们在台下听,是老师一个人在累,而且部分学生听得不耐烦了,就会用各种方式表达对老师的不满。他们或讲话,或睡觉、看小说,这样的课堂是失败的。如果学生自己发问,让学生走上讲台,他们真切的感受到了自己被关注,会努力的表现自己,其他学生必然跟着思考,或对提问者的思路提出质疑,或找出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如此,你来我往,辩论之风兴起,学生获得了学习的自主权,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个人的认知在交流中得到完善,老师也就轻松了。这就是新科改中倡导的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起来,在课堂上看来,老师是轻松了许多,但这对老师的知识储备,思考的层次以及应对能力提出了挑战。老师要做到有备而来,方能应对课堂上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要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为学生创造“科学、人文”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享受到学习快乐,从而激发学生主体学习的积极性。

1.创设情境,把“学”的权利交给学生

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观点、 想法讲出来,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怀、尊重、理解和信任带给学生,积极营造一种融洽、民主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给学生注入寻求知识、探索真理的精神力量。同时,教师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2.自主探究,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

给学生提出观察、操作、自学、尝试、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相关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学会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反思、交流等。在探索中运用,在运用中探索,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注重了探究的发散性,也就能很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使学生勤于探索、勤于学习。

3.实践作用,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

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习知识的真正意义就在于运用它来解决问题,体现出应用的价值,学生参与知识的过程并不等于完全掌握知识,更不等于会运用知识于实践中,还需要通过练习、实践来巩固知识。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针对教学重点,设计出既有利于帮助教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也正是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发展思维所必需的过程。

实践证明,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变革教学方式,使学生尽快形成探究性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知识的价值,增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知识的信心。总之,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乐学,才是教师最大的成就。为此,教育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教师要解放自己,解放学生,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和谐的人,可持续发展的人。

猜你喜欢

自主合作实践
初中英语“自主、合作”学习探究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