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军队初级任职教育院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思考及对策研究

2017-06-11王国周刘晓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8期
关键词:提高教学质量对策

王国周 刘晓

摘 要:为提高军队初级任职教育院校课堂教学质量,从抓好教员队伍建设、加强课程和教学条件建设、完善教学督导模式以及建立学员淘汰和激励机制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并从针对相应的问题给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提高 初级任职教育 教学质量 对策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所有教育院校常抓不懈的一个永久性课题。军队初级任职教育院校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直接为部队输送应用性人才,具有明确的岗位指向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素质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初级任职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许多弱点与问题,制约着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对症下药,提高任职教育课堂教学质量,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和管理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思考。[1]

一、抓好教员队伍建设,增强任职教育院校教员综合素质

抓教员队伍建设,一直是大家公认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首要工作,关于军队初级任职教育院校教员,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部分老教员学历教育思想还没有根本转变过来,年轻教员也会受其影响,任职教育掺杂学历教育理念,影响任职教育院校课堂教学质量。二是新教员虽然学历很高,但是缺乏部队实践经验,岗位实践能力有待提高。三是学术交流少,相互学习的机会少。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需做好以下几点。[2]

一是积极变革教学竞赛形式。事实证明,各个院校每年都在搞的教学竞赛确实对教学质量的提高特别是教员教学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但是,受学历教育影响,教学竞赛很多时候依然注重内容的满堂灌,虽然大部分竞赛课程都有学员参与配合,但基本上还是教员在唱独角戏。我们不妨学习一下地方院校经常搞的说课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针对具体的课程,采用讲述为主的方式,系统的分析教材和学生等,并阐述自己的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说课要求教员不但要吃透教学内容的范围和深度,还要能根据教学对象提出自己具体的授课思路和方法,这样参赛教员就不单单是一个纯粹的“演员”了,而是要集“导演”与“演员”于一身才行。

二是加强代职交流,增强教员实践教学能力。就目前而言,部队院校的教员队伍相对固定,而部队装备更新发展速度较快,要适应新形势,必须建立院校与部队之间的人才交流制度。一是从部队选拔优秀人才到院校任教,把部队的工作作风和岗位实践能力带给院校;二是根据部队装备更新情况,任职教育院校适时安排相关教员到部队代职锻炼,及时掌握部队新装备维护保障能力。

三是加强与地方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一个单位的学术氛围是影响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而加强学术交流是提高学术氛围的一个重要途径。军队院校学术交流包括部队院校之间的交流,以及部队院校与地方院校之间的交流。通过学术交流,把其他院校好的东西学过来,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员开拓视野,了解地方前沿知识。

二、加强课程建设和教学条件建设,积极适应任职教育教学规律

课程建设和教学条件建设工作也是影响初级任职教育院校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当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学内容上学历教育痕迹明显,伴随着部分老教员挥之不去的学历教育思想,学历教育中沿袭下来的教学内容也同样痕迹明显。二是部分专业教材缺乏针对性,在任职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同一专业不同层次的学员使用同样教材的现象,甚至有的连教材都没有。三是课程设计上缺乏岗位指向性和实践性,在课程设计上,往往由于经验和时间的限制,岗位指向性差,与部队装备发展脱节,同时还存在专业理论较多,专业实践性不强等问题。四是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无法满足正常的教学需求,部分课程在教学设计上满足了岗位实践性,但是由于实践条件的限制,使得实践科目开不起来,出现少数动手多数看的现象,严重影响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课程体系必须满足部队需求,具有针对性。任职教育院校必须承担为一线部队培养军事人才的重任,其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这要求课程建设必须坚持以作战需求和岗位需要为导向,严格按照作战和岗位的需要来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构建教学内容,全面提高学员驾驭作战和任职的能力。

二是課程设置要有实用性和前瞻性。任职教育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岗位任职需要和作战综合能力的提高为目标,坚持宽口径、跨学科设置课程,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应用性和时代性。课程设置要做到适时动态更新,及时吸纳部队最新研究成果,紧跟部队武器装备的发展变化,保持前瞻性。[3]

三是课程内容上要注重培养学员的动手能力,强化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一是要有明确的岗位指向性,要求以学员的岗位任职为中心,提高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二是要提高实际工作技能,加大实践力度,合理划分教学内容,增大专业实践操作比重,提高学员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三是要紧贴紧贴部队实际,及时动态更新。

四是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满足任职教育教学需要。学员的学习效果最终是通过动手实践能力来体现的,而院校教学条件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员动手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学条件建设必须和课程建设配套进行,既要在质量上满足所有实践科目的开设,又要在数量上满足所有学员均能动手操作。

三、完善课堂教学督导模式,调动教员教学积极性

教学督导工作是各院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又一利器,督导专家查听课确实给任职教育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但是大部分督导专家也是教员出身,虽然能力都很强,但是也不可能对一个院校所有的专业都懂,如果盲目讲评甚至批评,势必会存在外行指导内行的嫌疑。课前复问有没有、打分是否精确、课后小结是否精炼、布置作业题难易程度、投影清晰不清晰、教案封面规不规范等等都成了评价教员课堂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部分专家还会因为教室卫生不好等小问题上向任课教员发问。这些看似细小的问题却因为督导专家的“特殊地位”而一直存在着,久而久之就会影响教员的教学积极性,自然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所以,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在教学督导问题上加以改进。首先,要理顺督导专家“督”与“导”的关系。教学督导,“督”很重要,但核心在“导”,但一些单位往往忽略了“导”的重要性,只关注“督”了,督导专家和教员之间是“猫和老鼠”的关系,势必适得其反。好的督导模式应该是“督”、“导”并重,落脚点在“导”,我们可以尝试把一些平时上课水平较差的人员包干分配给督导专家带教,设置一年或者两年作为期限,看哪个督导专家带的徒弟水平增长的比较快,这样,既提高了年轻教员的课堂教学水平,也真正的发挥了督导专家“导”的作用。

其次,要改进教学质量排名方法。从整体上来说,一个30年教龄的教员的教学水平肯定要比一个只有5年教龄的教员高。如果把所有教员的授课质量放在一个天平上进行衡量,年轻教员肯定要出亏,虽然他已经尽力做到最好了,但还是得不到认可,这样势必会影响年轻教员的教学积极性。我们不妨尝试把教学质量在教员中分层次进行排名,例如,按照职称排名,分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几个级别;或者按照教龄排名,分10年以内、10到20年、20到30年、30年以上等几个层次。这样既做到了公平,又增加了同一年龄段或者同一职称教员的良性竞争氛围。

四、建立淘汰机制和激勵机制,提高学员学习积极性

大部分的院校在抓课堂教学质量或者制定教学评价指标时,都把重心放在了提高教员教学能力上,把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归咎于教员的教学能力,笔者认为是片面的,因为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最终是要通过学员的学习成绩和到部队之后的业务能力来体现的,如果学员听不进去,或者能力根本接受不了,教员教的再好也是枉然。所以提高生源质量和入校后学员学习积极性显得至关重要。

作为军队初级任职教育院校,主要的培训对象是士官和兵,而大部分士官也是学兵出身。近年来,随着招兵条件的提高和招兵时间的调整,大部分参军入伍的士兵的文化程度确实是越来越高,但仍有一部分兵源文化基础相对较弱,特别是有一部分士兵更是因为不想上学才来当的兵,结果当兵之后还要学习,学习积极性就会打折扣。针对这些情况,笔者认为需做好以下两点。

首先,建立一个完整的学员淘汰机制,严控学员入口和出口。学员入校后,任职教育院校要对新学员进行复试,对于基础较差,确实没有培养价值的学员做退学处理。同时,院校要和上级机关业务部门以及部队相关单位做好沟通协调,对于在校期间不认真学习、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员,经研究可以给予相应的处分,对于学习成绩较差,并且屡教不改的学员,做退学处理,并在学员档案中存档。

其次,是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于在校期间成绩提出的学员,给予相应的奖励,并在档案中存档,学员的毕业成绩要按照优秀、良好、合格等级作于区分,学员毕业之后对应的接收单位要把学员在校期间的奖励以及毕业成绩作为日后士官晋升、评功评奖的重要参考指标。

五、结束语

初级任职教育是军队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部队提供即战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部队战斗力提升的重要一环。初级任职教育院校要摆脱学历教育的传统思想,以促进和提升部队战斗力为根本目标,大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做到部队需要什么,院校就提供什么,最大限度的满足部队任职岗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范红军,陈友龙.提高课堂授课质量适应部队任职教育需求[J].价值工程

[2]夏立.关于加强任职教育质量的几点思考[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

[3]胡利民,赵向前.提高任职教育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研究[J].军事人才培养

猜你喜欢

提高教学质量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对策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