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生物教学中的创境激趣

2017-06-11杨金月裴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8期
关键词:学生思维生物教学创设情境

杨金月 裴琳

摘 要: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是一种思维活动,学生的思维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如果离开了思维,任何知识都难以理解和掌握、能力难以形成和发展、情感难以启迪和共鸣。思维具有可导性,而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思维也要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产生。所以,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走进所教知识的学习,进而获得能力和升华情感至关重要。

关键词:学生思维 生物教学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我国大教育家孔子早已指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外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化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这都说明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达到启迪心智的目的。原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效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兴趣这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与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分不开的。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利用俗语或成语等,创设问题情境

俗语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固定语句,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它通俗易懂,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的经验和智慧结晶。其中有很多俗语蕴涵着生物学知识,教师可以结合这些俗语或成语设疑,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讨论,使学生更好的抓住问题的实质。如:利用俗语“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设疑:我们为什么要吃饭?从而引出人体所需营养和能量从食物中获得的知识学习;利用“有心栽花花不發,无心插柳柳成阴。”设疑:这里的插柳属于植物的哪种生殖方式?从而引出植物的无性繁殖的学习;利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设疑:这反映了生物的哪些特征?从而引出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的学习;利用“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设疑:你能写出食物链吗?从而引出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相关知识学习;利用“孔雀开屏、大雁南飞”设疑:属于动物的哪种行为?从而引出动物行为的学习;利用“惊弓之鸟、望梅止渴、画饼充饥”设疑:属于动物的哪种反射?从而引出对动物反射种类的学习。在生物课堂教学中,适时利用这些俗语或成语巧设疑问,因势利导,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情境中来,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利用生物图片,创设直观情境

新人教版生物学教材的一大特色就是有丰富多彩的彩色图片。既吸引学生眼球,又可以使学生直观理解生物学知识。如:“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和四不看”;“常见大气污染源”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从中获得生物学知识。还可以让学生绘画生物图片并展示交流,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利用学生绘制的食物链、食物网中各种动物图片,制作成生态系统挂图;学生画细胞结构模式图;草履虫结构简图、细菌结构模式图等。把学生的绘图,在小组间、各班级间展示交流,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同时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利用文学名著,创设科学情境

中外很多文学巨匠的名著以不同形式展现人物的内心情感、反映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有较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我们可以从一些著作中寻找与生物学的切合点,为生物学课堂所用。如:引用《红楼梦》中贾宝玉说的一句话“女人是水做的”,但老师要说的是:不只女人是水做的,男人也是水做的,这么说有什么科学依据呢?引出水在人体中的比重及在人体生理活动中水的重要性的知识的学习;《红楼梦》故事中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悲剧让人唏嘘不已,但从生物学角度讲,他们是否适合结婚?引出学生对近亲结婚的危害等知识的学习,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对科学与文学艺术进行正确的评价,体会科学与文学艺术的区别。

四、利用诗词歌赋,创设人文情境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优美的诗词歌赋,其中又有相当一部分是赞美大自然的美好,描写生物的生活,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的。在课堂上适时运用,不仅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学习情绪,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掌握准确的生物学知识。例如:通过指出元曲作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中的生物与非生物,巩固了生物与非生物区别的知识点;结合蚕的生长发育的知识,教师可提出唐朝诗人李商隐的《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句诗有什么不准确的地方?谁能通过改动其中的两个字使之既有科学性,又不失艺术性吗?从而巩固学生对蚕的生活史的理解;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引出生物生长发育受环境的影响;通过“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个语句中的“绿”指的是哪种生物?进而引出藻类的学习等。像这样的诗词举不胜举,把这些知识与学生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联系起来,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学科间知识的整合,体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五、实地参观考查,创设真实情境

真实情境就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实践场所和条件。在通过对具体的教学内容的真实情境的设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在学习植物的形态、分类、生态系统破坏情况等知识时,让学生到校园、生物园实地观察植物、采集植物标本,进行生态调查等。可以更直观的触发学生的情感,自觉形成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小游戏、操作显微镜等探究实验、观察蚯蚓或小鱼等活动、品尝馒头或苹果桔子等食物,创设亲身体验情境;利用“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身体分为头、胸、腹,两对翅膀三对足,头上两根感觉须,里头是肉外是骨”等谜语,创设猜谜巩固情境等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热情。使他们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猜你喜欢

学生思维生物教学创设情境
贯注方法引导 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设计:从学生的思维起点出发
基于学生提问的小学英语教学探究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